【772919】
读物本·【非凡精读馆】樊登讲《布鲁克林有棵树》上
作者:爱吃荔枝的凡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现代字数: 7390
14
17
2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一座可以随身携带有声读书馆,樊登读书团队讲书力作——非凡精读馆。各领域大咖用45分钟帮你吸收一本好书的精华,听懂好书,世界更广。 樊登读书,书中讲述了20世纪初,小女孩弗兰西·诺兰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威廉斯堡的成长经历。 她在成长过程中饱经家庭的不幸、同学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但在亲人的关爱和影响下,她酷爱阅读,坚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工作之余凭自学考上了大学,终于走出了贫民窟。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5-24 13:25:28
更新时间2024-05-24 16:09:4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感谢遇见赏文雅读的您,雅读愉快☕️

BGM
BGM

1.

樊登老师说:有些书是可以给人生带来分界的。 

读书与不读书,差的是一整个人生!坚持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更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好的依靠。

一座可以随身携带有声读书馆,樊登读书团队讲书力作——非凡精读馆。各领域大咖用45分钟帮你吸收一本好书的精华,听懂好书,世界更广。

今日樊登推荐:

纵使生活千疮百孔,被爱治愈的孩子,终会向阳而生。本书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3年。全书没有怪诞刺激的情节,却以平实细腻的点滴经历打动人心。书中讲述了20世纪初,小女孩弗兰西·诺兰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威廉斯堡的成长经历。她在成长过程中饱经家庭的不幸、同学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但在亲人的关爱和影响下,她酷爱阅读,坚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工作之余凭自学考上了大学,终于走出了贫民窟。

《布鲁克林有棵树》不仅是对成长过程中挑战与希望的真实描绘,也是对人性光辉和精神力量的深刻探索。本书以其平实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捕捉了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的风土人情,不仅有着对主人公弗兰西及其家庭的深刻描写,还有着对那个时代布鲁克林城市生活的详尽展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和感人情节,使其跨越时间,至今仍感动着无数人。

2.

各位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一本非常感人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书,叫作《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是一本文学经典名著。之所以讲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会一件事,就是一个非常贫困而且父亲还酗酒的家庭,怎么能够培养出极具安全感的孩子。这本书的作者叫贝蒂·史密斯,她出生于1896年,在1972年去世。这本书实际上是她的人生侧写,是她的人生传记。

我平常很少解读小说,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部小说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今天选择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解读这本小说,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带来尊严、希望和爱。在前言中,作者写道:“左拉说,所谓充实的生活,便是‘养个孩子,栽棵树,写本书’。”这是左拉的人生目标,作者说自己这三件事都实现了。实际上,布鲁克林有棵树,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在布鲁克林有个孩子,这个孩子名叫弗兰西·诺兰。

3.

这个故事发生在1912年,从1912年的这个背景开始切入,因为小说必须有代入感,所以我们需要念一下环境。

弗兰西院子里的树既不是松树,也不是铁杉。树上的绿色枝条从树干向四周发散,枝条上长满了尖尖的叶子,整棵树看起来如同无数撑开的绿伞。有人称之为天堂树。不管它的种子落到什么地方,都会长出一棵树来,向着天空,努力生长。这树长在四周围满木篱的空场子里,或是从无人留意的垃圾堆里钻出来;它也是唯一能在水泥地里长出来的树。它长得很茂盛,而且只在廉租公寓区长。……这种树就是这种习性。它喜欢穷人。

弗兰西·诺兰有个弟弟。当时,她十一岁,弟弟尼雷只有十岁,他们两个人放了学以后,最重要的一份工作就是捡破烂,那时候满大街都是捡破烂的大军。这种生活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我们曾经也捡过破烂,然后去挣几分、一毛钱。在这支破烂大军中,孩子们还互相嘲笑。刚刚卖完破烂的人,看到那些拖着破烂去卖的人,会大声地吆喝,骂他们是捡破烂的,实际上大家都一样。

4.

弗兰西和弟弟卖破烂赚了一毛六分钱,这一毛六分钱拿回家以后,妈妈会固定地把八分钱放进储钱罐。他们家有一个存钱罐,里边每次固定要放一半钱。然后剩下的八分钱,姐弟两个人一人四分钱。他们的妈妈并没有把钱全部剥夺,而是很公平地给每人分四分钱。那个收破烂的老板每次会捏一下这个小姑娘的脸,捏完会给她一分钱,表示喜欢她。这一分钱归小姑娘自己支配,所以她能够得到五分钱。有了这五分钱,怎么花掉它呢?弗兰西觉得这是很大的一笔钱。

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百老汇大道上到底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只有全世界最好的五分一毛便宜店!这店很大,闪闪发亮,里头全世界的东西都有……至少对一个十一岁的小孩来说是这样。弗兰西有五分钱。弗兰西有能力。她可以买店里的任何东西!这是世界上唯一能让她有这种感觉的地方。

妈妈是公平地对待她的。那她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5.

妈妈(名叫凯蒂)二十九岁,黑色头发,褐色眼睛,手脚麻利,体形也不错。她做清洁工,把三套出租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谁会相信,妈妈会用擦地板的方式,养活他们四口人呢?她总是那么漂亮,那么苗条,性情开朗,总是那么喜洋洋的。她的手老是泡在加了苏打的水里,因而发红、开裂,可这双手还是很美,手形还是漂亮;那指甲弯弯的,椭圆形状,模样可爱。

她的妈妈是一个清洁女工,靠打扫公寓来换取房租,他们家才能住在这个地方。而她的爸爸约翰尼·诺兰是一个阳光帅气的侍唱歌手,就是靠在餐厅酒吧里给人唱歌来赚一点点钱。但是他有一个坏习惯是喝酒,他是一个酒鬼。

每周六是发薪日,她妈妈可以拿到一笔工资,爸爸会上交工资,但是保留小费。这是他们家的传统,就是小费你可以自己拿去喝酒,但是工资要全部上交给妻子。这时候他们家会过得好一点,妈妈让她穿过几条街区去买舌根肉,就是那种比较便宜的、能够吃得起的舌头肉。然后他们还会比较奢侈地买甜面包,这些是在发薪日的时候,他们偶尔可以吃到的东西,同时配上咖啡和炼乳,这就是非常难得的、宝贵的一餐。

6.

在诺兰家有喝咖啡的传统,我认为孩子的安全感跟这个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家庭中,当我们手头拮据的时候,我们会把所有的压力都传递给孩子,我们会告诉孩子“咱们家很穷”“咱们家没有钱”,每一分钱都要斤斤计较,甚至会为了钱的事跟孩子生气、吵架。但是你看看这个做清洁工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这咖啡是诺兰家特别的创意,也是他们享受的一大奢侈。妈妈每天早晨会烧满满一大壶咖啡,然后中饭晚饭接着热,如此一天下来,咖啡就越烧越浓。其实壶里水多咖啡少,不过妈妈在里头放了一大块菊苣,使得咖啡喝起来味道又浓又苦。家里每人每天可以喝三杯加牛奶的咖啡,而黑咖啡则可以随时去喝。有时候什么吃的也没有,外头又下雨,一个人在家里,你也会觉得很宽慰,毕竟家里还有点货,虽然这只不过是一杯又黑又苦的咖啡。

饭后,咖啡会被倒进洗碗池里。妈妈有两个姐妹,茜茜和艾薇(就是弗兰西的姨妈),每次看到她们倒咖啡,都禁不住要数落一顿她们的浪费,说:“咱们穷人家怎么能倒咖啡呢?那渣子里边还有东西呢。”妈妈解释说:“弗兰西和其他人一样,可以每顿喝一杯咖啡。如果她觉得倒掉比喝了好,那也只好随她了。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家,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好歹也能体会体会手头有钱、不用东拼西凑是个什么感觉。”

7.

这个小女孩感觉到,即便她比威廉斯堡所有人都穷,在某种意义上,她也比所有人都富有。她有得浪费,所以她富有。

这就是内心的富足状态,通过倒一些咖啡渣,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们的包容和爱。弗兰西平时会帮妈妈干活,买肉、买面包。他们平时吃得没有这么好,除了周六发薪日这一天能吃点好的之外,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吃陈面包,陈面包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巧手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诺兰一家基本上就是靠这陈面包过的,而凯蒂做陈面包的能耐叫人叹为观止!她会拿一块陈面包,浇上开水,做成糊糊,然后加上盐、胡椒、百里香、切碎的洋葱还有鸡蛋(如果鸡蛋不贵的话),然后在烤箱里烤。烤好了,成了金黄色,她又做出一种汁来,材料是半杯番茄酱、两杯开水、各式佐料,然后浇入浓咖啡,再用粉将其变得黏稠,最后将这汁浇到面包上头。味道很不错,热乎乎的,很好吃,回味无穷。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