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55】
读物本·魏无忌 【著】 满堂花醉三千客 01 杜牧
作者:桃吱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037
7
9
10
6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仅供阅读练习,不得转载等,侵权联系可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3-25 20:39:41
更新时间2025-04-15 20:03:5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杜牧:十年扬州梦,薄幸青楼名

1

  你很难用一个词来定义杜牧。

  他是世家公子,于家道中落后,玩狂澜,登仕途,垂青史,不坠先祖名声;

  他是多情浪子,流连秦楼楚馆,环抱莺莺燕燕,扬州内外,满楼红袖招,人人识杜郎;

  他是八斗才子,诗文俱佳,才华卓越,是晚唐最耀眼的色彩,留下旖旎而绚烂的一笔;

  他也是落魄政客,水村山郭走遍,千里莺啼过耳,留下那么多薄幸名声,却始终不曾展抱负、尽才能。

  这种种形容词叠加起来,就成了一个独特的杜牧。

狂士识浪子

2

  828年,又到了科举考试的时节。

  长安城的花都开好了,姹紫嫣红,只等着春风得意,等着一群榜上有名的考生来策马赏花。

  虽然考试还没开始,但所有人都觉得,金榜上一定有杜牧的名字。

3

  他太会写文章了,前几年写的那篇《阿房宫赋》,太学生们都在争相传看,个个赞不绝口。传来传去,这篇赋很快传到了时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手中,老吴一连看了几遍,赞赏不已。

  如此才俊,自是明珠。谁能忍心令明珠蒙尘?吴武陵找到了哪一年的主考官,侍郎崔郾(yan3),直接向他举荐杜牧。

  那日,崔郾正打算前往洛阳考场,官员为他践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宴会,吴武陵便闻讯而来。

4

  崔郾既惊讶又不解:堂堂太学博士登门,难道只为了给他送别?

  不待崔郾开口,吴武陵便开门见山:我这次来,正是想要向您推荐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从随身的行囊中拿出一卷文书,笑到:“此乃士子杜牧所作的《阿房宫赋》。”

  崔郾连忙接过来,轻轻打开,娟秀的字体混着墨香扑面而来,他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

5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

  开篇短短十二字,道尽阿房宫始末,极简,又极传神,不必往下读,已知作者才力磅礴。崔郾心中连连惊叹,待读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击节赞赏起来:“好,真是一篇好文章!”

  吴武陵颇为自得,不是好文章,他会推荐吗?他这是伯乐识得千里马呀。

  他对崔郾说:“杜牧是天纵奇才,请侍郎您在这次考试中取他为状元。”

  崔郾有些为难,他当然爱才惜才,但才子多着呢。老吴实在有些不甘心:“当不了状元,那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吧。”

7

  崔郾仍有几分犹豫,但冲着《阿房宫赋》,到底还是应允了。等送走吴武陵,回到宴席上,他就立刻向宾客们传阅了这篇绝世好文。

  没想到,宾客中竟有人提出了异议:这个杜牧,为人有些放荡,常年混迹秦楼楚馆,声名狼藉,录取这样的人,恐怕不太妥当。

  崔郾倒没有计较,道:“少年人风流轻狂,本属常事,在风月场走动,也算情有可原。我已经答应了吴博士,哪怕这个人是个屠夫,我也不能更改了。”

  于是,那一年的进士举里,杜牧当真以第五名的成绩中榜了。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