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897】
读物本·【中国字】字从遇见你第二季03
作者:乌圆奴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747
14
15
15
2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的网、印、朋、匕、飨,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03 14:17:46
更新时间2024-09-03 15:10:5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多纪录片系列请搜索以下关键词:

百年巨匠 共64篇  | 音乐家说 共15篇 | 旁白不白旁白练习 共18篇 | 名家范读2024 共2篇  | 门捷列夫很忙 共5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 共8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第二季 共5篇 | 新疆滋味 共6篇 | 鲜生史 共20篇 | 古物天工 共4篇 | 中国酿造 共7篇 | 典故里的科学 共11篇 | 中国十大名楼 共10篇


1.

这个字可谓是个典范。汉字被一些人称为象形文字,就是说,我们的文字都和所指代的事物长得很像。讲真,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是象形字啦,但确实汉字中的那一部分象形字来历都很古老,它们往往是文字小时候的样子。这个字是“网”,像吧?说起来,人类发展阶段中,采集渔猎一定是早于农耕的,毕竟还有哪种靠天吃饭的工作,比满山采果子、下沟里抓鱼来得快啊。

2.

为了实现这样理想的人生,早期人类想要增加效率就要使用一部分工具。有枣没枣打一杆子,那需要一根木杆;浑水摸鱼呢,那就需要网了。渔网是人类早期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在此之前,人类不是没有用过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直接下手摸啊、用竹竿戳啊、拿虫子钓啊。但这些靠骗靠偷袭的方法实在是太费力,还没个准谱。

3.

终于有一个小伙子编出了一张大网,一网打尽,从此开启了渔业捕捞的时代。不止网鱼啊,还能网鸟、网兽呢!由于渔网简单环保可降解,很难通过考古挖掘得到实物。但这不妨碍我们知道它曾经的样子,通过历代画家的努力,我们总能在著名画作中找到它。

4.

清明上河图清院本中,在虹桥左下的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画着一张吊在岸边沉入汴河的渔网,旁边还站着几位宋朝人,这个应该就是最早的网友了。这种网已经和现代的渔网非常类似了,四根竹竿挂着网的四角,再用一根粗杆固定在岸边,通过杠杆原理控制它的升降,入水时无声无息,出水时瀑布如龙。

5.

它还有个单独的名字叫搬罾(zēng)。划重点了,这是个形声字,那个“曾”仅代表发音。明代百科全书《三才图会》表示,“罾”也就是网。为什么还另发明一个罾字,我也不知道啊。搬罾这种渔网,在现代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难以寻到了。但是四川南充下面有一个镇的名字还叫搬罾哦。

6.

曾经的这里应该是鱼儿们在劫难逃的地方了,一个能被直接叫做搬罾的地方,可想而知曾经得是多么地天罗地网。虽然如今的搬罾镇早已不复往日的模样,但文字的世界却保留了它的原貌。国内虽然不好找,其实搬罾早就出口了。据说郑和下西洋时,将搬罾捕鱼的方法传到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一带。

7.

那里称搬罾这种四方形的渔网为中国渔网,当地人叫做Cheena vala,并一直流传至今。渔网在华夏文明中可谓是历久弥新,哪怕后来农业种植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摸鱼仍然是一些人的祖传手艺。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鱼的地方就有网。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这个汉字也就慢慢从最早的形式浑水摸鱼地进化着。

8.

现代社会的精细分工已经让大部分人都远离了打鱼这门手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晒网啊。网这个字现在有了更高大上的用途,互联网。这真是值得玩味呢!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成了这网中的一员呢?据说我们还快乐地在网上冲浪呢。

9.

这个符号分为两个部分,一只手和一个跪着的人。这是在干吗?摸摸头。这个摸头符号背后的意思就有点意思了。一般来讲,华夏先民不会无缘无故刻画一个摸头的场面吧?早期的文字非常神圣,无聊的场面那是不会有的。学者们最终释出了它的意思,用手压头,抑制其行动。

10.

这个下压的动作可以读作印或抑,它俩最早是同一个字。这个动作字眼很快被名词化了,古人用它来指代印章,或许因为也需要下压。印的存在是很久远的,早在商代已经存在了印章这种东西。目前存世最多的古代印章大多来自战国时期,印章上会刻上官职、姓名,已经是当时行政体系的一部分。

11.

历史上最著名的印章故事,合纵连横就发生在那个时候。苏秦,这个史上第一说客,说服了六国合纵抗秦,他自己则配六国相印在身。虽然不知道每天身上挂着这么多印会不会不方便,但他确实震慑了秦国,整整15年不敢出函谷关一步。抛开行政职能,古人也不都像苏秦这么严肃,印章让普通人玩出了花。

12.

吉语印了解一下,顾名思义,吉语印就是把吉祥话刻在印上,每天带着到处盖章。比如战国人喜欢刻这样的,得志、行吉、有千万。感觉他们老直率了,把出门走运、家里有钱都刻出来带着。汉朝人更了不得,有人刻日入千金,其他人看了觉得不过瘾,刻日利十千万,这一算,上亿了,小目标而已。不过这也看出,汉朝确实很富啊!

13.

话说回来,印也不全是用来玩的,其实它很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它,人类的文明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根据考证,印章和印刷术之间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在浙江瑞安,至今还保留着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术这种技艺,是中国活字印刷的活化石。通过它,我们能一窥印刷术最原始的样貌,这里的每个字都像是一枚木头印章,而就是这些木头块,让人类迎来了文明的光芒。

14.

印刷术的出现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曾经知识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据说在1450年之前,整个欧洲也才不过有3万册书,知识的传播完全依赖手抄或是口述。而华夏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间接促成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现代文明也由此产生。

15.

印,一个神奇的汉字,它的存在与流变也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烙印。现在回过头看,或许华夏先民早就对只能刻几个吉祥话不满足了,刻肖像、印花纹这种事,哪有印书过瘾呢?这决定性的一步属实令人印象深刻啊!

16.

这个符号是什么呢?梯子、大蒜、烤串?从图上看,这两串不知名的东西肯定是被人为地捆绑着,保存在那。为什么要串起来收藏呢?肯定是怕丢啊。那说明东西不大,而且还挺贵的。这个字是“朋”,你没看错,朋友的朋,但肯定不是要把朋友绑了啊。在商周时期,它是数量单位。谁的数量单位呢?

17.

是当时的货币海贝。破案了、破案了,能被古人如此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的,只有那可爱的、圆润的、放射着消费主义光芒的贝。看过第一季的朋友肯定记得“贝”这个符号,以及由它组成的一系列的甲骨文。和今人一样,古人的货币也有单位,就像现在的一叠钱、一摞钱、一捆钱、一麻袋钱,当时的“朋”就是“贝”的最大单位。有学者考证,1朋等于10个贝,5个贝绑成一串,那两串就是一朋。

18.

你去朋友家串门,提两朋倍儿有面子,开个玩笑。探望朋友提“朋”有点费钱了,实在是因为那个时候“贝”太宝贵了。商代的先民,一点也不掩饰这种不太上台面的爱好。你看这个字,1个屋顶下面1个贝,再下面1个朋,什么意思?就是屋里有1朋贝,它就是“宝”字,简单直接明了。所以说,如今人们再喊小宝贝的时候,要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家产?

19.

时光荏苒,3000多年,通过后来无数代人帮忙掩饰,我们终于让宝这个字看起来不再那么赤裸裸了。但研究古文字的好处就是,你终于能够知道华夏先民最早的人生底色与兴趣爱好。古文字学家在研究朋字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货币的贬值。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商王在赏赐臣属时,往往出手小气,经常就给一朋,拿10个意思一下差不多得了。

20.

而在后期,商王一出手就是几十朋、100朋,得到赏赐的人呢就用这些朋贝找工匠打造青铜器,用以纪念这一伟大时刻。戍嗣子鼎,因为有着30字之多的铭文,享誉海内。它的铭文的意思是,商王赏赐戍嗣子海贝20朋,戍嗣子感激涕零,用这20朋贝做了这件圆鼎以示纪念。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这只国宝3000年前值200个海贝。

21.

如今我们说这些青铜器是无价之宝,其实还是有价的。通过和戍嗣子鼎进行体积和重量的换算,我们大体上都能给它们估一个贝价。“朋”,这个曾经让人怦然心动的符号,历经3000年时光,已经变成了有温度、有情感的人际关系名词。其中的演化过程按说应该令人暖心,尤其当你了解了古文字的真意,那么在使用它的时候就有了别样的滋味。至少男朋友、女朋友、小朋友这些,他们都挺费钱的!

22.

这个字,古今的歧义就非常大了,大到令人错愕的地步。它如今写成这样,“匕”对,就是匕首的匕。汉语字典上最主要的意思是刀子,而在汉字最初的时候,它的意思竟是勺子,甚至是母亲。在汉字的世界,有很多难以说清的变化,曾经最真实的含义,或许现代人再也难以揣摩了,很多极端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走向了完全相反的路径,其中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

23.

经过考证,“匕”这个字很有可能最初就是指盛饭的勺子。中国人的餐具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的,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用筷子吃饭。相反的,在早期,先民饮食更倾向使用刀和勺,也就是“匕”。是不是有一种走错了餐厅的感觉呢?一些出土的古餐具表明,经常有一些内凹的匕会在边缘开刃。啊,古人竟然把勺子给开刃了!

24.

在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匕”是用兽骨打磨做成,人们把它系在腰上随时取用,哪怕是死后下葬,都要攥在手里或放在腰间,可见干饭是多么地重要。可能是古人的饮食生活习性逐渐地丰富多彩,慢慢地餐具也开始发生了功能上的分裂,“匕”这件人类最原始的餐具有了变化。有的“匕”被做得更利于刺切,有的则更利于捞选,刀子和勺子由此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而匕首这种武器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叹号。

25.

在它最初的华丽登场中,甚至受到了秦始皇的围观。图穷匕现,大王您来看,给您开开眼。那么,汉字神奇的地方出现了。自古过世的女性长辈被称为妣,甲骨文中这个字很奇妙地也被写成“匕”。为此,古文字学家开始了争论,到底是哪个意思更古老?勺子还是祖先?它们有没有可能存在引申与借用的关系?直到目前还没有答案。

26.

也有好事者解读,古人所说如丧考妣,是去形容一个人的悲伤,就像为全家掌勺盛饭的那个人走了,从此衣食无着。好吧,这种解释也确实令人黯然神伤。而在现实世界中,闽南地区的一项古老传统,将精美的饭勺作为女性的重要陪嫁,这是文字与现实的奇妙巧合吗?确知的是,在很多商代的女性墓葬中都发掘出了大量的骨匕、铜匕。

27.

这些匕不但造型精美,还功能多样。可见勺子在进化的过程中是多么活泼。而当时的女性作为制作食物的主力,不愧保有全家最多最好的餐具。作为先民餐具之用的“匕”,如今仍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不仅藏在文字里,更是出现了现代版本。看来设计物件的逻辑,几千年都没有变化,可谓是大道至简啊!

28.

这个字,好事者争议很久了,两个相对而坐的人四目相投,默默地注视着两人中间的东西。吃货们立即联想出来了,火锅。可惜,好可惜,中文暂时还没出现一个能指代火锅的单字。这个字呢,其实是“飨”,请客分享的意思。之所以它如此招人喜爱,实在是因为两人中间摆放的那个东西太引人联想。

29.

腾腾的热气,冒着气泡的汤头,五光十色的配菜,其实这真是个误会。从古文字学的角度,中间那个部件是盛食器,意思就是器皿里有吃的东西。至于说先民们当时到底在吃什么,大概率是搞不清楚了。不过呢有好事者考据,先民的食谱中确实存在火锅哦,这是一种很久远的料理形式,非常地久远。

30.

据说商周时期的贵族在宴饮之前往往祈求于神灵的保佑,这就免不得要搞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了。就如我们现代人让手机先吃一样,古人则是一定要让神灵先吃,这被看作是最为神圣肃穆的活动。每逢正餐,这项耗时漫长的仪式都要被一丝不苟地执行,所有人眼巴巴地看着食物,然后,然后就凉凉了。

31.

为了解决人神之间的这种尴尬,不知是哪位大聪明发明了一种锅和灶的结合品,可以说当真是火锅本锅,考古学家称其为“温鼎”。江西省博物馆馆藏了一件商代“温鼎”,可谓火锅鼻祖。这件兽面纹青铜温鼎整体的样子还是很严肃的,可是下面的暗格却出卖了它。这个可以开关的盖子后面是一个夹层,是放置炭火的地方,这样鼎内的食物无论多久都可以保持温度。

32.

这样的巧思让这件鼎一下子变得很接地气。四川的朋友肯定会表示不服,就这,把食物乱炖在鼎里也能叫火锅?既不能鸳鸯,也不能九宫,火锅没得灵魂噻。别急,这个可以有,大云山汉墓分格鼎,了解一下。这只南京博物院藏的宝贝,可以说是鸳鸯锅的鼻祖,它的形制几乎和如今的火锅一般无二。

33.

火锅这一祖传美食的历史,悠远得有些不像话。从商代至今的3000多年里,它总是能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且它隐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餐制。在商周甚至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历史记载的著名饭局那可都是分餐制。就是说由于君臣地位的不同,吃饭要讲究体统,需各自一桌,古人甚至按照位阶规定了菜品的多寡。

34.

《礼记》中甚至直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就是说饮食的规矩是礼法的开端。而真正要等到宋代之后,这种干饭效率极低的分餐制才让位给一桌共享的合餐制。火锅嘛,也终于从一人使用的小锅,慢慢地变成如今多人共享的大锅。如今,火锅店的喧嚣与蒸腾中再无人击钟列鼎而食,但食客们实在应该珍惜你身边的朋友,要知道为了能在一张桌子上共飨盛宴,华夏人可是花了几千年。


更多美文推荐

京味食记(上):621103        

 京味食记(下):870719

北京的老字号(上):519085     

北京的老字号(下):487883

北京老规矩(一):480315       

北京老规矩(二):577475

北京老规矩(三):551131       

北京老规矩(四):519929

丁建华、乔榛诗歌朗诵范读:900327

听见经典·姚科老师美文范读:467965

杨晨有声小说演播节选:145709

王明军小说演播片段赏析01:627273

王明军小说演播片段赏析02:68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