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多纪录片系列请搜索以下关键词:
百年巨匠 共64篇 | 音乐家说 共15篇 | 旁白不白旁白练习 共18篇 | 名家范读2024 共2篇 | 门捷列夫很忙 共5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 共8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第二季 共5篇 | 新疆滋味 共6篇 | 鲜生史 共20篇 | 古物天工 共4篇 | 中国酿造 共7篇 | 典故里的科学 共11篇 | 中国十大名楼 共10篇
乐
1.
这个是什么?好像一棵结满果实的树啊。那么它真的是果树吗?古文字学家在一开始也很疑惑,毕竟发掘出的甲骨中,根据上下文的解读,这个字只代表了地名,难不成是一个以果树闻名的地方?然而,青铜器上的铭文否定了这种猜想。考据不同青铜器上出现的这个符号,发现上面的两串东西当然不是果实,它们竟然是蚕茧。
2.
古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字是“乐”,音乐的乐,后世被写作这样。木头上有蚕茧,怎么会和音乐扯上关系呢?这可能就是中文的玄妙之处。曾经的华夏先人,通过这个字固定下了乐器的制造方法,就是在木头上绷紧丝弦,通过拨动它们发声,这是典型的弦乐啊。后来,人们常常以丝竹指代音乐,其中的丝说的就是这一类乐器,华夏的乐也就此产生。
3.
相传伏羲神农用桐木做琴身,丝绳为琴弦,直到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将琴弦固定为7根,这件乐器逐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它就是古琴。曾经的它就叫琴,是后世为了区别西洋乐器才加上了一个古字。中国本土乐器中,只有它才能用琴这个字,足见其高贵了。自古,古琴就号称君子之音,连孔子都为它谱过曲。
4.
其声音非常特别,每一次弹拨都能发出令人沉静的音律,使人陷入沉思与平静,这与华夏文化的格调可谓天作之合,是历代文人“想静静”时的专属神圣道具。至今我们仍会在古装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桥段。貌美男主心乱如麻,焚香沐浴后,弹奏古琴想要静静,一位美女夺门而入,不想琴弦应声而绝。世事变迁,华夏的乐章随着文化的交融变得越来越丰满靓丽,但古琴之音却从未断绝。
5.
琴棋书画中排在头牌的它,显然能够传递最精纯的君子之风,犹如这连绵不绝的文明,其内心的深处终知正道,之于何方。琴声婉转,在浩瀚无边的空间与绵延不绝的时间中,“乐”自诞生起便有超越文字的魔力。在音乐中,人们产生发自内心的欢乐,这些音乐和喜乐从来都是人类共同且独特的体验,难分彼此。
舞
6.
中国汉字经常被人称为象形文字,意思就是我们的文字有一部分是对世界的直接刻画,事物是什么样,就刻画成什么样的字。阅读的人看到这个字,就能脑补出某一件事物、某一个场景。那么这个字是什么呢?它还有个变体,以及这样的变体。无论怎么脑洞大开,我们都得承认,这是一个人,但双手上拿的东西嘛,不好说。通过上下文进行破解,古文字专家发现,这个字是“舞”,跳舞的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