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01】
读物本·【中国字】字从遇见你第二季05
作者:乌圆奴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048
14
17
14
2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乐、舞、竹、钟、喜,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03 14:22:43
更新时间2024-09-03 15:10:5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多纪录片系列请搜索以下关键词:

百年巨匠 共64篇  | 音乐家说 共15篇 | 旁白不白旁白练习 共18篇 | 名家范读2024 共2篇  | 门捷列夫很忙 共5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 共8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第二季 共5篇 | 新疆滋味 共6篇 | 鲜生史 共20篇 | 古物天工 共4篇 | 中国酿造 共7篇 | 典故里的科学 共11篇 | 中国十大名楼 共10篇


1.

这个是什么?好像一棵结满果实的树啊。那么它真的是果树吗?古文字学家在一开始也很疑惑,毕竟发掘出的甲骨中,根据上下文的解读,这个字只代表了地名,难不成是一个以果树闻名的地方?然而,青铜器上的铭文否定了这种猜想。考据不同青铜器上出现的这个符号,发现上面的两串东西当然不是果实,它们竟然是蚕茧。

2.

古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字是“乐”,音乐的乐,后世被写作这样。木头上有蚕茧,怎么会和音乐扯上关系呢?这可能就是中文的玄妙之处。曾经的华夏先人,通过这个字固定下了乐器的制造方法,就是在木头上绷紧丝弦,通过拨动它们发声,这是典型的弦乐啊。后来,人们常常以丝竹指代音乐,其中的丝说的就是这一类乐器,华夏的乐也就此产生。

3.

相传伏羲神农用桐木做琴身,丝绳为琴弦,直到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将琴弦固定为7根,这件乐器逐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它就是古琴。曾经的它就叫琴,是后世为了区别西洋乐器才加上了一个古字。中国本土乐器中,只有它才能用琴这个字,足见其高贵了。自古,古琴就号称君子之音,连孔子都为它谱过曲。

4.

其声音非常特别,每一次弹拨都能发出令人沉静的音律,使人陷入沉思与平静,这与华夏文化的格调可谓天作之合,是历代文人“想静静”时的专属神圣道具。至今我们仍会在古装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桥段。貌美男主心乱如麻,焚香沐浴后,弹奏古琴想要静静,一位美女夺门而入,不想琴弦应声而绝。世事变迁,华夏的乐章随着文化的交融变得越来越丰满靓丽,但古琴之音却从未断绝。

5.

琴棋书画中排在头牌的它,显然能够传递最精纯的君子之风,犹如这连绵不绝的文明,其内心的深处终知正道,之于何方。琴声婉转,在浩瀚无边的空间与绵延不绝的时间中,“乐”自诞生起便有超越文字的魔力。在音乐中,人们产生发自内心的欢乐,这些音乐和喜乐从来都是人类共同且独特的体验,难分彼此。

6.

中国汉字经常被人称为象形文字,意思就是我们的文字有一部分是对世界的直接刻画,事物是什么样,就刻画成什么样的字。阅读的人看到这个字,就能脑补出某一件事物、某一个场景。那么这个字是什么呢?它还有个变体,以及这样的变体。无论怎么脑洞大开,我们都得承认,这是一个人,但双手上拿的东西嘛,不好说。通过上下文进行破解,古文字专家发现,这个字是“舞”,跳舞的舞。

7.

有学者认为,手中的东西是羽毛,也有人认为是袖子。但无论怎样,这个舞姿非常销魂。舞蹈可是人类最初的必备技能,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技能。在远古,什么?你不会跳舞?那你大概率是找不到配偶了,单、剩这些字将与你共舞。对于舞蹈在原始社会的重要功能,早已有了大量的研究,甚至有舞蹈人类学这种专门的学科。

8.

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舞蹈是人类曾经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跳那是很奇怪的,几乎一切场合都得跳,它涉及到宗教、婚姻、社交组织、政治、经济,无所不包。这么说吧,那是一个不跳舞什么事都办不成的时期。不像现在的广场舞,都要晚上找个没人的地方。以前那是跳得光明正大,跳得无怨无悔,不但喝多了要跳,遇见喜事要跳,心情不好了要跳,交个朋友也得跳,见面打招呼问“吃了吗”?那是后来的事。

9.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拍拍肚子,我给你跳一个。话说回来,那华夏先民原始的舞姿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由于中原文明长久以来的礼仪化,我们后期的舞蹈被宫廷化了,剩下不多的类似项庄舞剑、长袖善舞这样的画风,又明显和甲骨文中记载的不甚相同。怎么办呢?学者们还是有办法的。在丽江的纳西族有一种舞蹈,背景声一起,一派原初与古朴的画风立即扑面而来,这种被称为勒巴舞的舞蹈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它遗留了大量上古的特色。

10.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舞蹈好似离我们越来越远,日常生活中不再需要那么释放真我了,舞这个字也慢慢地为自己遮上了面纱,但它振奋人心的意思被保留了下来。鼓舞,它现在是振奋人心、加油鼓劲的意思,但我们细细品味,一只鼓、一曲舞,真的能让人自动生发出豪情吗?是可以的,舞起来吧!

11.

这个字单看有点眼熟,什么东西是长成这个样子呢?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个字就是“竹”。它的甲骨文形状和现在中国画笔下的竹叶仍然一模一样。如果能为甲骨文着色,那这个字一定是翠绿色的三道,时刻在风中摇曳。说到竹子,可能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甚至说华夏文明是个竹子的文明也不为过。

12.

整个文明对于竹子的偏爱不是没有原因的,回溯到文明的最早期,先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能都是利用竹子做成的。有建筑专家推测,甚至是中国民居的屋脊形状,都有可能来源于最早期的竹子材料。更不用说我们睡觉有竹席,取物背竹篓,饲养用竹笼。竹笋,还是重要的食物,丰富我们的餐桌。竹制品几乎覆盖了先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13.

神奇的是,竹子理论上讲是一种草,同样的时间里,它比树长得更快更高。不挑水土,也不需要人照顾,它孕育生机,成为人类在文明的开始阶段绝好的生产材料。除了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竹子也提供了无形的东西。我们说丝竹,其实是在说音乐,为什么呢?丝代表丝弦,是弹奏的弦乐。那竹呢?竹就更厉害了,它为天地定音。传说皇帝为了确定天地之音,派大臣伶伦去寻找十二音律。

14.

伶伦在一个山脚下定居下来,并在那里生活了很久,而那里正好有一片竹林。伶伦找了一根粗细均匀的竹子吹弄着,引来了凤凰。凤和凰分别鸣唱出六6个音,伶伦也依次削出了12根竹笛,由此确定了最正确的12个天地之音,据说这就是中国音调系统的出发点。所以说华夏音乐的原点插着一根竹子,丝竹之音也成为了音乐的代名词。

15.

如今的竹笛历经几千年时光,其形制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当众多乐器合奏,你能迅速分辨出竹子的声音,它太特别了。正因为竹子是这么对我们的胃口,中国人提炼了竹子的各种特性,进而成为一系列品格,皆为历代中国人所信仰。无论是绘画竹子还是吹奏竹笛,都要求内心通透,要胸有成竹之后再起手创作。之后,婆娑的竹影、悠扬的笛声也就随之而来了。

16.

这个字实在是有够复杂,一笔一划写下来要涂抹20余次,哪怕是以潦草为己任的草书写这个字也很难快速收工,得写成这样。不过呢,这样看就比较清楚了,它是“钟”。汉字中总有一些这样的字,让你无法草草了事啊!钟这个字可有点厉害了,最早的文字除了刻在甲骨或陶片上以外,就是刻在青铜器上面,叫金文。又由于钟和鼎是青铜器的头牌,它个大好刻字,金文也被称做钟鼎文。

17.

能为青铜器和汉字同时代言,这个钟的咖位拿捏咯!为何钟这么重要呢?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钟是秋分之音,“万物种成,故谓之钟”。得嘞,这又捎带手为秋收代言了!华夏的先民认为,音乐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兴衰,农耕的发展,也是秩序和尊卑的具象。不圣洁的音调能够破坏和谐的关系,是对苍天的不敬,甚至是瓦解王权的基础,这可就摊上大事儿了。

18.

因此,在华夏先民看来,音调、音准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长度、重量这些有形的单位,因为往往是无形的能量才直指人心。知道了这些,我们再去博物馆走一遭,感受可就不一样了。这些固化着无形规则的器物,妥妥的都是镇国法器呀!其实对于华夏早期的音乐,一直也是历代学者争论的话题。

19.

3000多年前没有磁带、没有CD,后人想要知道完全只能靠猜,直到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这位曾国的“侯爷”别的不说,音乐发烧友是肯定的了,他把124件乐器带进坟墓。自公元前433年直到公元1978年,这些乐器竟然神奇地在地下保持着原样。其中一套65件的编钟完好无损,每个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这取决于你敲正面还是侧面。

20.

钟上甚至刻着使用说明书,告诉你敲哪个地方发什么音?这售后、这三包,真讲究。通过这些神器,上古神圣的音准被固定且保存了下来。更令人想不到的事,古人调整这些铜钟音调的方法是打磨钟体的厚度。这种不可逆的手法就意味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磨薄了一点那可就废了,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不用想,想就是输了。

21.

跨越千年,钟慢慢地从乐器蜕变成报时的用具,提醒着我们光阴似箭不得荒废,它曾经为天地定音的神圣地位早已不在。难道黄钟大吕的余韵已经荡然无存了吗?还是有的。广东的朋友最有发言权了,当他们表达自己钟情于谁时,那一瞬间,爱的频率被这只钟敲响了。

22.

这个字不用说,大伙都认识,“喜”字嘛,它大概率出没于婚嫁场合,人间的悲喜都浓缩在此。但我们还是来谈谈这个字的来源。这个字当然、首先是和人生大事有关系,七大姑八大姨磨破了嘴皮子,最终这个字就会顺利地贴到你家防盗门上。中国人对这个符号的世俗理解肯定是非常到位的,但这个字本身的来源呢?如果追溯到汉字的源头,这个字的形象其实是来源于一件乐器,这件乐器可是赫赫有名。

23.

最早的“喜”长这个样子,下面的口像极了嘴角上扬,你再看这两道,和法令纹殊途同归啊!那上半部分是什么?什么东西能让人开心成这个样子?为了考证,我们在层层叠叠的甲骨文中摸出了一个字,之前喜字的上半部分出现在这个字的左边,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有个圆头的棒子,非常明显了吧。这个字呢,是“鼓”。先民还很贴心地告诉我们,用鼓槌敲它。

24.

什么,你不信?那我们又摸出另外一个字,“彭”。先民们看来很有漫画功底,连发出的声音都告诉我们了,用鼓槌一敲,就会发出“peng”的一声,右边的放射线像不像声波?怎么样?这下破案了吧!把鼓这件乐器的本尊拿出来,下面添上一只笑逐颜开的大嘴。这样,一个具有喜感的字眼就表现出来了。喜,可喜可贺,喜上眉梢,喜从天降。

25.

有人考证,人类最早的音乐形式一定是打击乐。空空的树干,不同的石块、装满水的陶碗,甚至是自己的肚皮和大腿,人类不需要经过什么训练,就能通过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当你的手速足够快,叮咚声连成一片,一股原始又古朴的曲风自然形成。打击乐,可以说是人类的灵魂音乐。哪怕一个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现代人,突然听到一连串有节奏的鼓点,莫名都会有一种振奋,想要随之起舞的欲望,各种大型比赛、仪仗表演莫不如是。

26.

正因为这一点,鼓这一最为古老的乐器一直存活至今,其形制没有任何变化。陶寺遗址中出土了迄今至少4000年的鼓,它和现在的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喜这个字的源头,我们欣喜地寻到了。推敲文字世界中对鼓的不同刻画,喜和鼓之间的朋友关系更进了一步。这鼓点一旦敲打起来,一股莫名的情绪喜出望外。恭喜你,给你敲个鼓!同喜,咱一块敲个鼓,来吧,BGM(背景音乐)走起。


更多美文推荐

京味食记(上):621103        

 京味食记(下):870719

北京的老字号(上):519085     

北京的老字号(下):487883

北京老规矩(一):480315       

北京老规矩(二):577475

北京老规矩(三):551131       

北京老规矩(四):519929

丁建华、乔榛诗歌朗诵范读:900327

听见经典·姚科老师美文范读:467965

杨晨有声小说演播节选:145709

王明军小说演播片段赏析01:627273

王明军小说演播片段赏析02:68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