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503】
读物本·【中国字】字从遇见你第二季02
作者:乌圆奴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204
14
16
16
2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的田、明、山、川、星。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03 14:14:39
更新时间2024-09-03 15:10:5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本文整理自央视频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多纪录片系列请搜索以下关键词:

百年巨匠 共64篇  | 音乐家说 共15篇 | 旁白不白旁白练习 共18篇 | 名家范读2024 共2篇  | 门捷列夫很忙 共5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 共8篇 | 中国字 字从遇见你第二季 共5篇 | 新疆滋味 共6篇 | 鲜生史 共20篇 | 古物天工 共4篇 | 中国酿造 共7篇 | 典故里的科学 共11篇 | 中国十大名楼 共10篇


1.

这个符号所有人都认识它,田,是为数不多的3000多年一点没变的汉字。不变一般都意味着长存且重要,有如日月,根本不需要变,“田”也是如此,一个农耕文明的面目就在这方方正正之中。在最早期,“田”的意思包含了打猎。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在掌握农耕前,人类主要依靠渔猎获取食物,所以田猎这种方法能够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

2.

但是,当华夏先民逐步掌握了种地这项技术活之后,“田”很快就抛弃了“猎”,成为了农耕用语。对于一个农耕文明来说,我们扪心自问,还有什么是比田更重要的事物吗?数千年的华夏历史、王朝烽烟,不变的或许只有阡陌农田。田是华夏人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是在世事变迁的飘摇中锚定一切的基石。甚至这里的人感叹巨大的变化都要说,沧海变桑田,最终还得是田呐!

3.

为了种好田,我们的祖先甚至创造出一套历法,这就是“节气”的概念。节气是对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总结,它在一年的时间标尺上划定了24个节令作为刻度,围绕每一个节令有序地安排农事生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垦荒拓土,耕耘稼穑。很多农耕领域的文字都是由“田”演化而来。比如,一个人拿着矩量一块田,这样的形象就演化成了“亩”,它是田地面积的单位。

4.

一个人在划定的界限内耕田,就演化成了“界”。对农耕文明来说,再大的世界也和田有关。田里耕作使用的农具演化成了“男”,别管是“猛男”还是“型男”,最早啊都只是田里的“工具人”。类似的字还有很多,甚至后来新生的事物,人们也不再造新的字了,我们还是管它叫“田”,什么盐田、煤田、油田,我们用“田”字浓缩了开垦的心情和收获的喜悦。

5.

无论身处何地,有田就有了一份保障,这可能就是骨子里的东西了,纯纯的种族天赋、血脉记忆。沧海变桑田,田作为真实存在的安全感,贯彻了华夏人的终极追求。几千年来,华夏文明一直在追求耕者有其田。人们在河流的边上开田,在平原上开田,哪怕是到了山上,你以为不能种田了?梯田了解一下吧!凡是这片土地上的人,看到这大片的田地,由衷的喜悦也会涌入你的心田。

6.

这个字不用猜也知道,“明”,这太明显了,一个太阳、一个月亮,3000多年,我们一直这么写。哪怕一个不及学龄的孩童看到这个符号,大体上也能体会到日月交替的意味。这不得不说,正是中文的精髓。当你仔细盯着它看,不用多久,太阳和月亮就能从纸上照进心里。作为最古老的汉字之一,“明”在这几千年里就没怎么变化过。

7.

不是它不想变,而是它不能变。汉字本来就源于对世界的直接刻画,日月山川未变,那汉字就不需要变,这或许也是汉字生命力的来源之一吧。很多人会思考,在文字之前人类是怎样进行表达的?通过这个“明”字,我们很容易就能捕捉到答案,那就是画画。所谓“书画同源”是也。当先民看到硕大又温暖的太阳升了起来,日出而作的他们在沙地上画了个圈。

8.

怕旁边的人看不懂,再点个点。这是“日”啊,咱就这么定了。日头落下去,明亮的月光再次照亮了沙地,熬夜的先民又画了下来。这个是“月”。旁边的人开了个脑洞,那画两个多好,大伙都说你真多余,这个字变成了“多”。当然大伙都承认,之前画的“日”和“月”都很亮,放在一块那就是“明”。这两个东西不能老盯着,时间长了会失明。

9.

又有人表示,一会儿天亮太阳从地平线跳出来那一瞬间,对我很重要。怎么说?底下加一条地平线呗,多大的事?这个字是到“旦”。一旦太阳出来,放哨的人就可以下班了。早期的中国文字有一种神韵,它跨越千古,让人们能够体会共通的情感。有哲学家总结,人以语言之家为家,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用文字构建了世界,而动物却终其一生只拥有环境。

10.

很快人们就开始借用文字来引申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玩梗实践。比如,太阳、月亮一升一降,一天过去了,那不就是明天了嘛?日月之明,开始有了下一天的意思。在日常使用上,有人提出让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你又不好意思拒绝,我们就会说,“明儿吧”。

11.

又比如,天地间还有什么比太阳和月亮更清楚且不容置疑的东西吗?所以“明”又被引申用作明白、明显、明确。现在我们问,“你明白了吗”?意思就是,这么简单明显,日月当空啊!再比如,凡是日月照到的地方,基本藏不住东西。所以有了公开、无法隐蔽的意思。比如年轻人就常爱问:有事儿您明说,别藏着。

12.

当然,由于“明”这个字过于地充满光明,深得人们喜爱,很多人也用它来取名。有人统计过各个年级的小学课本,它的主角其实是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小明做了很多事,你可以学习他,就会明白很多道理,变得聪明又听话。

13.

这个符号,每个汉字使用者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山”。现代汉字的形态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少了那巍峨的体积。华夏文明是一个被山环抱的文明,可以说没有山,华夏文明就会是另一个样貌。山的横断决定了自古以来人们的态度、意识以及规则,最终也决定了这个天下的样貌。

14.

天之下,最浑宏的事物就是山,舍我其谁?可以说,地球上数得着的高山大多数都在亚洲中国所处的这片大陆上,这里的人对于山的理解与态度和其他大洲上的人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山的崇拜,也是东方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三山五岳已经从实体的山变成了我们文化中的山。围绕这些山岳,整个华夏文明构建了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

15.

不同的山,我们还给它们安排了不同的功能,有用来封禅的,有用来修仙的,还有用来观象的。到头来你会发现,凡是触及灵魂的大事都要去山上,平地上好像不太行。古人爱访名山,但那个时代还没有相机怎么办?画呗。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大宗,经历千年的技法进化,艺术上的山已经蔚为大观。

16.

可以这么讲,中国人对于山的刻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媲美。我们的山并不是一直都是水墨风的,早在唐代的山水画,被称为“金碧山水”。顾名思义,唐人喜欢用青绿色涂抹山体,有时还要加上土豪金色,特别地华美,特别地唐朝。唐代之后,五代的山又有不同了。由于一种叫做“皴(cūn)”的技法的发明,这种用半干毛笔画出的岩石纹理主导了画作,更细腻了。

17.

宋代的山更了不起了,皴的技法已臻化境,无论是雄浑的气魄,还是细节的构思,都可以说是巅峰,被称为“大山水”。到了南宋,为了表达南方的河流,曾经直立的山变成了长长的横卷,山和水开始并重,河流山水更具有秀美之风。说了这么多的山,其实这山中的人才是画作中的点睛之笔。虽然为了显示山的巍峨,中国历代画家们都尽量把人画得很小,但这并不妨碍人杰地灵呀!从此,汉字中有了一个字“仙”。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嘛!

18.

这个符号太好认了,“川”,它是四川省的简称。这个字很简单,它来源于“水”,“川”就像它的孪生兄弟。它俩还有一个兄弟,“州”,写成这样。“水”代表河流,“川”也差不多,流量更大了一些,“州”则是河中的小岛,它们三个是华夏民族对于江河的记忆,像时间胶囊一样一直保留在文字中。

19.

对于华夏大地上最初的定居者来说,河是生活的依靠,河也是很大的威胁。华夏社会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在试图驯服和利用河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明。当人类面对滔天的洪水,个体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开挖河渠这种事,必须至少几千人有着统一动员才可能实现,这可能就是社会文明的开端了。

20.

回到这个字,为何很多省份都有河川,却只有四川用“川”这个字作为了自己的代称呢?四川真的有四条川吗?这就要从地理上说,整个四川盆地是一个大脸盆,地势非常低洼,而出门左转就是高耸的青藏高原。按理说,这种悬殊的落差会让高原上的雪山融水很容易就灌满盆地,盆满钵满的那种,可号称“天府之国”的这里根本没有那回事,原因呢就在于川了。

21.

四川省内有太多的川,将巨量的来水都顺利地导入到长江之中。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前奔流,不但保证了自身的丰沛,也为长江以及下游的土地送去了丰富的水资源。这些川就是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甚至还有青衣江、大渡河等等。这可就不止四川了,可能六川都少说了。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解释四川的由来,但或许川流不息的迢迢江水才是此地与众不同的神魂吧。

22.

四川的省会是成都,正好坐落于岷江的沿岸,每年的雪山融水都会准时到达,奔涌着和这座城市擦肩而。其实,成都的位置还是很令人恼火的,作为难得的平原地区,洪水过境,那可就是四川麻将——推了。可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呢?在岷江上游,一座神奇的水利设施一直守护着成都平原,几千年来让下游都巴适得板(非常舒服),它就是都江堰。

23.

几千年前,古人不知怎么的,竟然点开了泥沙运动力学的科技树,在岷江上游拐弯的地方,创造性地设计了这个没有大坝的水利设施,运用超越科技线的“二八分沙”、“四六分水”的技术,让每年汹涌而来的洪水一旦经过这里,就变成了温顺的川流,滋润着整个成都平原。如果从上空看,这都江堰的造型真不愧是“川”中典范呀!

24.

古文字中有这样一个符号,它刻画了一个神奇的场景,数量众多的物体在围绕着旋转。这是什么凹造型的古代工艺品吗?它现在的样子变成了这个,“星”,众星被简化成一个,底下的“生”还在。“星”字非常深邃,几乎是华夏玄学的起源。星象学可能是早期人类最玄妙的科学了,不但可以通过星辰的走位判断吉凶,还能通过星辰的亮度预知祸福。

25.

星辰的出现与消失意味着收成增减,甚至王者降世。星辰的四季轮替更是催生了历法。对于华夏先民来说,星星是少数称得上永恒的物质,观察它并进行解释,甚至可以影响王权。所以,这亘古星空不是谁都可以随便看的。在唐宋年间,私习天文是犯罪行为,不过呢,这好像并不能阻挡人们仰望星空的热情。

26.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在太阳历,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计算一年,而之前出现过农历、阴历,多少都和月亮有关。但是在汉代之前,还存在过一种与星辰相关的历法,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资治通鉴》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巨作,号称“帝王之书“”,从来都是史书中的头牌,这本书一反常态地使用了木星纪年法。

27.

要知道,这种非常古老神秘的历法在汉代之后就很少有人使用了,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生活在北宋,他为什么要这样整活呢?据好事者考证,司马光在小时候砸了缸之后,一直都是个危机意识很浓的人。他可能是担心漫长的时光会让历史失去时间刻度,为此他选择用木星纪年。而且全书坚持逢日食必记录的原则,可谓宇宙不爆炸,本书没误差。

28.

古人通过观测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想象力丰富的中国人,让每个星宿与一种动物相联系,使其化身成仙,来管理星空下的四方土地,百职各业。苏轼就曾经对自己是摩羯座这件事非常地郁闷。是的,你没听错,西方的“十二星座”概念早在隋朝就传入了中国,古人闲着没事儿也喜欢聊星座、盘命盘。

29.

和现在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古人更热爱黑摩羯座。苏东坡曾感言,韩愈曾经慨叹自己生在摩羯座的不幸,我也是摩羯座呀,注定要经历起伏坎坷,真是同病相怜啊!从那之后,古代文人一说起自己怀才不遇,就写诗自称摩羯座。这股风潮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明清。这亘古的星空,真是令众生为之迷醉的存在啊!


更多美文推荐

京味食记(上):621103        

 京味食记(下):870719

北京的老字号(上):519085     

北京的老字号(下):487883

北京老规矩(一):480315       

北京老规矩(二):577475

北京老规矩(三):551131       

北京老规矩(四):519929

丁建华、乔榛诗歌朗诵范读:900327

听见经典·姚科老师美文范读:467965

杨晨有声小说演播节选:145709

王明军小说演播片段赏析01:627273

王明军小说演播片段赏析02:68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