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中国艺术】篇拾柒
1. 《孤禽图》——天才在左,白眼在右
文物档案
图名:《孤禽图》
作者:八大山人
创作年代:清代
规格:纵103.5厘米,横44厘米
材质:纸本
2010年12月11日的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上,一幅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鸟画《孤禽图》,竟然被胶着叫价争夺,最终以6272万元的“天价”成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被称为“史上最贵的鸟”。
这是一幅构图极简的画,仅在画面下方绘制了一只孤零零的禽鸟。它一只脚支撑立地,另一只脚收到腹下,缩颈拱背,一副兀自傲立的神情。而最引人玩味的是它竟然翻着白眼看人。画的左上方有“贤昭阳涉事”的题字,并有作者“八大山人”的花押签名。
2. 明代末年,曾经统摄画坛的吴门画派渐渐式微,被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取法古人、笔墨清淡的华亭画派取代。而深受吴门画派和浙派影响的徐渭独辟蹊径,以狂草式的泼墨笔法,完成写意花鸟画的根本性变革,并对后世产生了宗法式的影响。及至清朝,绘画的门派、风格更加繁多。在清初的顺治、康熙年间,有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huī、王原祁及恽yùn寿平、吴历六大宗师为代表的正统派,他们承续明末董其昌的摹古风格,受到皇室贵族的认同。而更为后世流传的,是以“四僧”八大山人、石涛、髡kūn残、弘仁为主的野逸派,他们是生活在南方的明朝遗民,有着亡国的痛思沉郁,进而寄情于画中,各有成就。其中又以八大山人名气最高。
3. 八大山人兼工山水画与花鸟画,其写意花鸟画极具个人风格,独傲画坛,前无古人,也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划时代高峰。八大山人承袭了徐渭的泼墨写意,却更加严整可收。他的画造型奇特,不追求形似,与所绘物体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甚至偏于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画面布局讲究,用墨极少,简约含蓄,既有着孤僻幽冷的深邃情感,也有着禅意的侘chà寂美学,更有着晦涩难懂的影射深意;既吸引着画外的人,又疏离着画外的人。
这幅《孤禽图》是八大山人写意花鸟艺术成熟期的一幅精品。它有着八大山人花鸟画的典型特点“少”,他自称“廉”,描绘对象少,使用笔墨次数少,物象占的空间少。
4. 《孤禽图》的构图简约干净,一只禽鸟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却不显单薄空虚,通过恰当的布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笔法苍劲有力、雄劲肆意而收放有度,用墨淋漓酣畅。八大山人充分利用生宣纸吸水能力强、墨汁易扩散的特点,下笔浑厚丰润,渐渐洇出层次,故而笔墨少却能层次丰富,质感生动。画面运用了大量的留白,“计白当黑”,将留白作为构图的重要部分,方可“知白守黑”,用黑白对比去烘托画面主体,凸显“禽鸟”,使得画面空旷幽深,似乎有无穷未尽的意味,更显得孤禽遗世独立,卓尔不群。尤其是那个画龙点睛的白眼,将整幅画的气韵哗地释放,那孤禽桀骜不屈、独立于世的气质便跃然纸上。
这白眼是八大山人画中人和动物的标志性动作,作家余秋雨说这是“令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它是画的灵魂,也是他自己的灵魂。他是天才,也是疯子。白眼背后,是他难以言说的痛苦。
5. 八大山人的身世极其显贵,他是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朱权的封地初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故封号为宁王。靖难之变后,朱棣将朱权改封到江西南昌,宁王的子孙便在南昌繁衍生息。第四代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被镇压后,宁王封国被废除,只余弋阳、乐安等郡王尚存。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dā,天启六年(1626年)出生于南昌的弋阳郡王府。他的族谱名叫作朱统。因为他的耳朵大而下垂耷拉着,疼爱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乳名“耷子”。都说耳朵大有福,可是这话在朱耷身上并没有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