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695】
读物本·纪录片【大地之上】第三集 水的力量 上
作者:那那.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464
8
5
2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全文25段。 纵观中国南北,从黄河到长江,再到大运河,观众将看到大江大河与中国人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与作用。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1-16 12:37:26
更新时间2023-12-14 20:31:4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读物本纪录片【大地之上】第三集 水的力量 上

00:00:00/00:00:00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纪录片  大地之上  第三集 水的力量(上)

注意:[ ]括号内的文字为注释部分,无需读出。

01. 每年12月,乌伦古湖冰封千里。一场精彩的收获正酝酿在50厘米厚的冰层之下。鱼把头王三端指挥着大家,在选好的地点上,钻眼下网。[王三端]“我知道哪里有鱼。我经常在这儿转,在这一块水域可以摸索出来。另外就是看鸟,鸟是跟着鱼群跑的。在这一块区域上哪儿鱼多?鱼是集中在哪个地方,就常年集中在那个地方。”经验丰富的鱼把头知道 冰层之下哪里鱼群丰富。

 

02. 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季,这些河鲈、梭鲈在入冬之前,存储足够多的脂肪。因此,冬季也是捕捞它们的最佳时节。作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乌伦古湖1000多平方米的水域 有着超过20种鱼类。除了禁鱼期外,当地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依赖乌伦古湖生活。逐水而居 依水而生是人类最传统的生存方式之一。作为占全国淡水资源总量6%的国家,中国人的生活也深受水的影响。

 

03. 来古村,位于海拔38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10月,这里就已进入初冬。一早起来,热西带着孩子们开始整理草垛,为牛羊等家中牲口过冬进行储备。热西的母亲巴措,将家里的牛赶到了村旁的河边。在河畔草地上觅食饮水,将是这些牲畜在严酷冬季来临前,所剩无几的幸福时光。

 

04. 在藏语里,“来古”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的意思。放眼望去,村子周围都是宏伟的雪峰。它们是6条海洋性冰川,统称为来古冰川。丰富的冰川融水形成了西藏东部最大的湖泊群——然乌湖。来古村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 然乌湖 和被大湖滋养着的河流。 

05. 藏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取水时会虔诚地向山神和湖神祷告,感谢神灵给予自己的恩赐。千百年来,靠着雪水的滋养。高原上的人们得以在这片旷野扎根生存。除此之外,宏伟的冰川,还使更多的人和土地收益。[朱立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员]“冰川融化以后,它一方面在高原内部形成了很多的湖泊。在高原的边缘,就顺着河流 流到周边。比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还有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以及西北部的塔里木河等等,它们的源头都有冰川。”

 

06. 顺着西高东低的地势,涓涓细流在中国的版图上 一路自西向东流淌。最终,化为奔腾的江河和广阔的湖泊。从人类出现的那天起,水就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时而狂暴,时而温柔。以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我们身处的世界。

 

07. 李迎宾,生活在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一早,他就和村民们一起,拉着羊皮筏子出门了。今天,他们要把一批当地特产 运到70千米外的集市上去卖。李迎宾所生活的龙湾村 紧邻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经甘肃时会像龙一样盘出几道弯来,龙湾村就座落在黄河的臂弯之中。

 

08. 在公路修通以前,龙湾村走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便是黄河。当地人祖祖辈辈都将羊皮筏子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李迎宾他们使用的羊皮筏子,是用10多张吹胀的山羊皮组装而成。小巧轻便,十分适合短途运输。龙湾村一带水流湍急,周围的崖壁如屏风般横插在黄河中心,既改变水流的方向,又会冲出大大小小的漩涡。尽管在水上划了一辈子,李迎宾仍需要小心谨慎。只有这样才能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中找准方向。

 

09. 傍晚时分,筏队终于到达目的地。像无数个周而复始的航程一样,货物卸下,筏子收起,经过一夜休整,天明重返家园。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筏工像李迎宾这样,在黄河上讨生活。做为中国北方流程最长的一条河流,黄河流经中国9个省区,流域面积近79.5万平方千米,哺育了亿万中国人。尽管素有“母亲河”的美誉,但这条北方大河与中国人的关系 可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10. 河南开封 中原腹地历史悠久的八朝古都。初来乍到的游客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在他们的脚下还深藏着6座时间跨度近2000年的古代城池。新郑门是北宋时期开封外城的一座城门。在新郑门遗址,考古学家不仅发掘出了北宋城池的遗迹,还发现了另外五个朝代的古门和古道。这些遗址上下跌摞,形成奇特的“城摞luò城”景观。

 

11. [葛齐峰 开封市博物馆 馆长]“城摞 luò城 其实是一个通俗的称呼,这种现象在考古学上 体现的就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层的相互叠压。从上而下,依次叠压的有:清代的开封城、明代的开封城、元代的汴梁 biàn liánɡ城、金代的汴梁城和北宋的东京城,还有五代的汴州城,埋藏最深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

12. 尽管在不同朝代,这些城池有不同的称呼,但是他们却遭遇了同样被掩埋于黄土的灾难。为何这些跨度近2000年的城池总会遭遇灭顶之灾?这一切都与距城区不远的黄河息息相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从上游峡谷地带穿行而来。它在途径山西、陕西等地的黄土高原时,每年都会从中裹挟数亿吨的泥沙。

 

13. 当黄河冲出河南龙门后 就结束了峡谷河道特征,在中下游平原承现出一种漫流的状态。为了束缚黄河,中下游的人们修筑堤坝,但没有想到的是黄河里的大量泥沙,在中下游河床中淤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升。于是,在开封等黄河中下游地区 便形成了“地上悬河”的惊险景象。

 

14. [王浩 中国工程院 院士]“河里挟带的这些泥沙都沉积下来了。沉积下来后,河床就慢慢地抬高。抬高以后冲出了两岸,就要找一个最低的地方重新流,就决口改道迁徙……这样永远不断地淤高,不断地决口,不断地把最低的地方填高。从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有记载的决口漫溢超过一千五六百次,并且发生了26次大改道。”

 

15. 毁灭一切的洪水咆哮而来,临河而建的开封城也因此一次次被掩埋在黄土之下。但这条北方第一大河 带给人们的并非只有苦难。随着洪水退却,新的土地在悄然而生。  二里头村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普通村落。1959年,考古学家在这里意外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史前文化遗迹。尽管发掘工作已经持续了60年,但发掘出来的部分还不到总面积的2%。

 

16. 汇聚了60年考古成果的二里头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物的布展工作。这件绿松石龙形器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zhān嵌而成,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与其他出土的文物及遗址一起,让人们得以窥见一座赫赫大都的面貌。

 

17. [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二里头遗址就我们勘察的结果它的现存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我们现在脚下踩的就是我们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它的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尽管它只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这里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了跟明清紫禁城在布局上一脉相承的壮观的都城,我们管它叫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18. 除了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铸铜 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以及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这一切都昭示着,二里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原始聚落,而是目前已发现的 北方史前文化的翘楚 qiáo chǔ。

 

19. [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它是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文化。在这之前,没有核心可言,它的发展高度和向外辐射的力度都远远超越了自然地理单元的限制。它的辐射范围几乎达到了秦汉帝国的版图范围。也就是说,它开启了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甚至整个政治制度的先河。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是最早的中国。”

 

20. 4000年前的中国大地史前文化如繁星闪耀。为何位于黄河流域的二里头文化成为其中最明亮的那一颗?这与二里头是处在黄河支流而非洪水泛滥的干流上息息相关。[韩茂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黄河沿岸有许多一级支流,比如渭河、伊洛河、汾河等等。它们在注入黄河干流的时候,都产生了一个三角地带。这个三角地带既能够获得灌溉的水源,同时黄河的这种泛滥又不会影响到这里。在这里,往往是早期农业的一个重要的立足地。”

 

21. [王浩 中国工程院 院士]“早期住在黄河流域的先民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生产力相对低下,我们就通过调整社会组织结构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说白了,就是各个部落得协调将共赢面最大化,形成的合力最大化。也就最终发展成了国家。”就这样,在黄河支流冲积出的肥沃土地上。先民们引水灌溉,种植谷物。在兴修水利以及与周边民族的碰撞交流过程中,二里头文化诞生并逐渐向外辐射。此后,无数王朝的权力中心在这里上演兴亡更替的故事。

 

22. 黄河催生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锤炼出了中国的政治智慧。控制住狂暴易怒的母亲河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愿望,直到今天,一切才成为可能。位于河南孟津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中下游的重要水利工程。进入黄河主汛期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一年一度的调tiáo水调tiáo沙开始了。[杨继斌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高级工程师]“从6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小浪底就会接收黄委会的大流量下泄指令。7月1号以后,我们水位降到230米以下,泥沙必须是在较低的水位,基本上在220米左右,黄河的排沙效果是比较好的。”

 

23. 随着小浪底水库三口闸门同时被开启,水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倾斜而出。当水库水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上游的两座水库将再次放水,形成人造洪峰。将每年沉积在小浪底水库库底和下游河床的泥沙带走,以此来减少下游淤积,遏制 è zhì河床抬高。

 

24. [李文学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总工程师]“黄河的治理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黄河目前已经修了像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这些骨干工程。我们规划是七座骨干工程,形成全河的水沙调控体系,这个体系完善之后。对上游对下游的水沙都可以进行调控。也为河床不抬高,提防不决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5. 水利专家希望 现代水利工程,可以保证黄河中下游地区100年内不再受到泥沙的困扰。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资源,也是人类最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从惧怕洪水,拦截洪水,到调蓄洪水,中国人正是在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对于北方大地的居民来说,如何让狂暴的河流变得驯服,是生存的关键。但是在南方,人与水的关系却是另一方景象。

 敬请关注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