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021】
读物本·纪录片【大地之上】第二集 大漠回响 上
作者:那那.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156
9
13
2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全文17段。能量不断累积,一堵由沙砾和尘土构成的无形之墙慢慢形成,大风夹杂着沙砾铺天盖地,尘埃充斥着天空,能见度不足10米,整个城市转瞬由白昼变为黑夜,这就是沙漠,一个沙与石的世界。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1-14 14:45:14
更新时间2023-12-15 19:54:5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纪录片 大地之上  第二集 大漠回响(上)

注:括号中为注释,无需读出。

01. 能量不断累积,一堵由沙砾和尘土构成的无形之墙慢慢形成。大风夹杂着沙砾,铺天盖地。尘埃充斥着天空,能见度不足10米,整个城市转瞬由白昼变为黑夜。这就是沙漠,一个沙与石的世界。它横亘于中国西北部,是这座星球上与众不同的温带荒漠群,也被视为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但在6000万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02. 海拔2500到3000米的柴达木沙漠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沙漠。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柴达木为蒙古语,意思是“盐泽”。因为在盆地低洼处,分布着大量盐湖、沼泽。“其中有一个化石点在西边比较远,大概有10公里。”“我们先锁定可能的化石层,也就是能找到化石的那个地点,然后顺着层去找更多更好的标本。”

 

03. 在古生物学家眼中,这片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千米的荒漠 却是一块藏宝地。[吴飞翔 中国科学院 副研究员]“很幸运,我们前两天踏勘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地方有至少两层 保存得非常密集的鱼化石的层位。首先这上面有几个很大的黑窟窿,这些黑窗帘实际上就是很粗的树干的化石。那么再往下走,就是一层密密麻麻的伍氏献文鱼的鱼骨的富集层。”

 

04. 在这片荒原上,古生物学家再次发现了这种叫作“伍氏献文鱼”的奇特鱼类。有别于其他鱼类,这种鱼有着清晰可见的粗壮肋骨。[张弥曼 中国科学院 院士]“把鱼修出来一看,呀!这鱼全身都是这么粗的骨头,它肉往哪儿长啊?这浑身都是骨头,没有肉。它那个地层里有很多石膏,石膏很多说明气候变得很干了。我想那时候,水的环境是比较混沌的,钙含量很高,鱼就不能生存了。我们觉得应该是一个变干的水域。”

 

05. 古老的伍氏献文鱼在富含钙质的水中艰难求生,全身骨骼因吸收钙质而不断增粗。它是柴达木沙漠干旱化的重要见证者。除了伍氏献文鱼化石,古生物学家还先后发现了大量的史前生物化石,其中既有鱼类也有植物和哺乳动物,时间跨度从数亿年前到百万年前。生物繁衍之地为何会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06. 6000万年前,随着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猛烈碰撞,青藏高原开始隆起。当这块巨大的屏障抬升到海拔3000米高度时,能够带来充沛降雨的夏季印度洋季风 被高原和耸立其上的巨大山脉 阻挡在高原以南,西北内陆变得越来越干燥。冬季,高原又会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的脚步,导致后者盘踞在这一带,加剧了这里的干旱。

 

07. 之后的千万年间,在阳光、风、水的合力下,中国西北部的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上的岩石逐渐风化,分解为沙砾和粉尘 覆盖在地表。最终形成了70多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和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大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3%。尽管看上去是一片死地,但沙漠与高山的接合处却孕育着生机。

 

08. [韩茂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中国西北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它们的海拔高度在6000米以上,甚至在7000米或更高。在山顶都会有积雪,这些冰雪融水就会在山脚下形成绿洲,而在远离绿洲的地方就是戈壁和沙漠。所以说,但见干旱地区的绿洲,都与山地的冰雪融水有关。”

 

09. [ 胡兆量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中国的温带沙漠有个特点,就是它受到高山的滋润,它有河流可以形成绿洲,别的沙漠也有绿洲,这个绿洲就是地下水有一些冒出来形成小块,但我们的绿洲是顺着高山一串,像项链一样。”

 

10. 在山间盆地,冰川融水不断从低洼处渗出,细而轻的沉积物富含营养,是非常适宜种植作物的土壤。有了水和土的加持,绿洲就此出现。正因为中国西北部拥有众多覆盖冰雪的高山和极高山。中国的绿洲数量要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沙漠地区。即便如此,人类能够生活的区域仍少得可怜。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自然所赋予的资源,是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11. 每天早晨,23岁的阿西亚木·艾买尔 都要将夜间透过房屋缝隙刮进来的沙子清扫出去。这是女主人们每天的日常工作,因为他们的村落被沙漠紧紧包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总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这里遍布流动沙丘,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有“死亡之海”之称。

 

12. 阿西亚木一家居住的达里雅布依村 深处ch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0多千米,是昆仑山融水汇集的克里雅河消失于沙漠前 流经的最后一个村落。这里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只有耐旱的胡杨和红柳能够生存。居住在当地的维吾尔族自称克里雅人

 

13. [布尼亚孜汗 阿西亚木的婆婆]“我今年60岁了,我们的祖父母都在这里生活,他们一直在这儿生活,有200多年了。现在我们也在这儿生活。我们小时候,祖父母只有四五百只羊,我们每天放羊,回来之后,生火,烤库麦其。”

 

14. 克里雅人的食物非常简单,当地人称之为“库麦其”。除了和面之外,不用一滴水,羊肉做馅,裹进面饼,埋在热沙里烘烤。半个小时后,面饼熟了,茶水也热了。一家人拍去饼上的细沙,一口茶就一口饼。无论春夏,当地人都喝热茶。因为这里的地下水含盐量高,不能直接饮用,因此他们会将水烧开后,冲泡一种特殊的药茶,趁热喝不会感到有咸味。

 

15. 吃过午饭后,趁着天气不错阿西亚木的丈夫和兄弟一起到河岸边寻找修补房子的材料。克里雅人建房通常就近取材,用胡杨木构建房屋的框架。红柳枝编成排当作墙壁和屋顶。冬季来临之前,人们会挖出克里雅河的淤泥,再掺进去干芦苇和羊粪,最后涂抹在墙壁外边,让墙壁不透风。

 

16. 作为最后的沙漠居民,千百年来,克里雅人固守着传统,孤独地守护着这片小小的绿洲。但是随着克里雅河水量的减少,天然绿洲逐步萎缩,克里雅人传统的生活已经无法维系。几年前,当地政府决定将整个村子 搬迁到于田县附近供水充足、稳定的定居点,阿西亚木一家也将搬去那里。

17. [阿西亚木 达里雅布依村 村民]“如果所有人都从这儿搬走了,我们会很伤心。因为我们从小在这儿长大的,所以我们很喜欢这个地方。这里的胡杨、沙漠和羊群,使我们对这儿有很深的感情。般到新房子也会想念这里。”   有水是绿洲,无水是荒漠。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因水而生 水枯而衷的情景,曾在这片土地上反复上演。

敬请关注中集、下集

最后修改时间2023年1月21日18: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