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951】
读物本·纪录片【再说长江】第31集 浦东新高度
作者:那那.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817
17
16
3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在日暑针指向的遥远太空,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5号”拍摄到了夜色中的长江三角洲,影像中最亮的光点来自长江口,我们知道,浦东,上海乃至长江,正在孕育着新一轮的巨变。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11-01 08:21:00
更新时间2023-11-09 11:28: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读物本纪录片【再说长江】第31集 浦东新高度

00:00:00/00:00:00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纪录片《再说长江》

第31集 浦东新高度

申明:此读本来自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节目,仅供诵读练习使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海浦东陆家嘴160号,是一栋老房子。

     1914年,富商陈桂春建造这座宅院时,黄浦江边的陆家嘴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这栋中西合璧的房子建好之后,“白天可以欣赏江南旷野的景象,夜晚可以聆听黄浦江的涛声”。这栋房子,成为浦东当时最豪华的宅院。

     1990年浦东大开发,当推土机逼近这栋老房子时,建设者面临着一个选择:拆还是不拆?经过一番争论,老房子被保留下来。15年过去了,老房子里早已听不见黄浦江的涛声,江南旷野的景色也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替代:老房子的院子里,“长”出了一座中国最高建筑——金茂大厦。这一特别的景观,成为浦东开发最有象征性的缩影。

      这是1930年的浦东,黄浦江东侧满是码头、工厂和仓库。回望一江之隔的浦西外滩,早已是高楼林立的十里洋场。1930年的上海,有外资银行27家,无一例外都集中在外滩。那个年代的上海,已经是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成为整个远东地区最大的经济都市。

      上海的繁华和经济领先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最大的消费城市,上海人脸上自信的笑容,留在了南京路上,也留在了20年前《话说长江》的影像里。

      然而,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和南中国沿海经济的异军突起,使上海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面临巨大挑战。1990年,上海市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请示》。

       从此,在浦东这片农田上,展开了20世纪末中国的一幅最神奇的画卷。

       1991年11月19日,横跨黄浦江东西两岸的南浦大桥建成通车。就在大桥落成前的1990年,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话:“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1991年7月30日,一座设计高度468米的高塔在浦东陆家嘴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是一座电视发射塔,取名“东方明珠”。一年多时间,“东方明珠”就建到了360米。

      设计师用丰富的想象,把11颗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球体从地面一直串联到350米的高空,而468米的总高度,使“东方明珠”成为亚洲第一高塔。

     “东方明珠”塔建成前的1994年7月,英国《今日建筑》杂志就在以“上海高度”为标题的封面文章中写到:“上海电视塔巨大的尺寸和多球面的外形线条,使它成为上海的标志,就像艾菲尔铁塔对于巴黎和伦敦塔桥对于伦敦。”

       1994年10月1日,东方明珠塔落成。在“东方明珠”塔拔地而起之前,浦东的最高建筑曾经是座10层楼的酒店。当年,4300户浦东严桥镇农民趁着大开发的势头凑现金组建公司,建起了浦东唯一不是靠外来资金,而是农民自己出资建造的酒店——“由由大酒店”。

     “由由”的意思是农民种田种出了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浦东的各大工程指挥部就设在由由大酒店。2005年,37层楼高的五星级“由由大酒店”又开工建设了。

      从1994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平均几千名游客登上“东方明珠”塔观光。塔上的3个大珠,是游人可以到达的3个空间:距离地面90米的第一个空间体积最大,有直径50米的圆形走廊,上半层是发射机房,下半层是游客观光区。

     “东方明珠”塔的位置正好在陆家嘴的嘴尖上,江对面就是繁华的南京路,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守候在“东方明珠”塔的左右两侧,形同“二龙戏珠”。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因为有了“东方明珠”,从此可以让人们从一个新的高度去欣赏它。

      在陆家嘴开发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至今还保留着十几年前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5个国家的著名设计师事务所为陆家嘴28平方千米开发区设计的规划模型。此时,“东方明珠”塔已经先期开工了。经过全球30多位专家的评选,综合各国设计方案的优点,1992年10月,最后的建设方案由上海联合设计小组完成。

      就在“东方明珠”塔准备正式开放之前,陆家嘴又“长”起了另一座88层,高度为420.5米的标志性建筑一一金茂大厦,这是浦东、也是中国第一高楼。

      1997年8月28日,金茂大厦封顶。当大厦还在装修的过程中,一个德国人就来看房子了。

       那一天,霍继先从39楼向窗外看了一眼,几乎没有犹豫,他就确定了要来金茂大厦,虽然当时还看不清楚这座大厦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但窗外的景致帮助他做出了选择。

      挑空式的设计使金茂大厦的酒店中心形成一条时光隧道,4个月后,霍继先带着德累斯登银行上海分行的全体员工入住金茂大厦,办公室就在他来过的39层。4个月前他望向窗外的那一眼,让德累斯登银行幸运地成为浦东第一高楼里入住的第一家企业。

      黄浦江对岸的外滩,80多年前就曾经有过一家德国银行,叫华德银行,德累斯登是这家银行的股东。德累斯登入住金茂后,大厦的办公区陆续入住了157家企业。

      不到10年时间,各大专业银行纷纷跨过黄浦江入住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界500强企业有230多家落户浦东,64家跨国公司相继把自己的总部从世界各地迁到了黄浦江畔的浦东。

      降落在陆家嘴,成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有一席之地的标志。2003年10月5日,15名来自各国的跳伞运动员从金茂大厦楼顶的纵身一跳,其象征意义早已超越了这项运动本身。

      高度现代化的陆家嘴,收藏了金茂大厦脚下的那所老房子,老房子里,又收藏了浦东这十几年发展变化的每一个重要印记。

      这座老房子,是拆迁后留下的唯一建筑。10年前,它被淹没在3500多户居民的住宅里,如今,它融入了10万平方米的绿地之中。1996年8月,杨金龙搬离住了66年的22号院,和家人、邻居们搬入为安置陆家嘴中心绿地拆迁户专门修建的居民小区。

     从浦西传统的购物中心越过黄浦江,浦东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景象。在杨金龙和老邻居的记忆中,15年前,浦东还是一片荒地,有的是绿色的田野和奔跑的羊群,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金融中心。

     老房子,现在成了陆家嘴开发纪念陈列馆。

     1993年,“东方明珠”塔即将竣工,上海的摄影爱好者姚建良登上了高塔,为刚刚开发的陆家嘴,留下了第一张高角度拍摄的全景照片。

     第二年,“东方明珠”塔建成,姚建良又在同样高度、同样位置拍摄了同样景致的一张照片,这时候他决定,要为陆家嘴正在发生的巨变做一个完整的记录。

     从1993年起,在“东方明珠”塔的太空舱,同一高度、同一角度,姚建良连续12年,执着地用相机记录着浦东一年年的变化。

     在一张张照片上,浦东的高度与日俱增。

     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罗杰思,在看到1992年上海联合设计小组完成的陆家嘴规划设计方案时,对中国人理解和综合各国设计风格的能力表示惊叹。然而,真正让世界惊叹的,是中国人把这张蓝图变成现实的能力和速度。

     1984年11月18日,上海发行了中国第一支股票。

     6年之后,1990年的上海双喜临门,浦东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浦江饭店那个曾经被称为“远东最大”的玻璃天棚舞厅,经过装修后变成了新开张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

     一个叫陈支左的安徽籍年轻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那天度过了他26岁生日。

     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浦西迁到浦东,当时,陈支左已经在美国沃顿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2年,在美国普华永道工作了两年的陈支左回到中国,他选择的工作单位恰巧就是他一直认为和自己很有缘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这次回来,陈支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陈支左担当着新产品开发部门的领导工作。

     2005年,孩子们的母亲也从美国回到浦东,进入中国银行工作。

     2002年,回国过春节的陈支左听说上海要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他还看到很多金融企业、证券公司已经在浦东建立了分支机构,精于金融专业的他发现了用武之地。

     十几年来,浦东的流动人口增加了120多万。走在浦东街头的,有很多像陈支左一样的人,他们脚步匆匆,充满朝气,20年前上海人自信的笑容,又写在了他们脸上,只是他们中更多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少外国人携家带口落户浦东,还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他们都是“浦东人”。

     众多跨国公司的介入,为浦东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世界医药巨头纷纷抢滩张江高科技园区,他们投入在每公顷土地上的资金超过1800万美元。由于借鉴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在张江,总投资超过12亿美元的60个高科技项目几乎全部都是知识密集型。

    背靠6380千米长江的上海港, 200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4千3百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而在10年前,上海港还是世界港口中的无名之辈。

     每天的落日余晖中,当“东方明珠”塔率先亮起灯光,整个黄浦江两岸一片璀璨。如果没有1990年浦东大开发,灯火暗淡的浦江东岸一定难以呼应对岸的明亮耀眼。在海关的钟声里,浦东一天天亮起来了。

     因为天不亮就要赶很远的路去上班,在轮渡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唐恩林,每天早晨都要靠5个小闹钟叫醒。他很得意,退休前从来没有迟到过。

     唐恩林记不得几十年间在浦西和浦东之间往返了多少次,但清楚地记得那时江面上的情形。

     1990年浦东确定大开发时,穿过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上还没有一座桥梁,连通两岸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轮渡。直到1991年11月19日,5万吨巨轮可以自由通航的南浦大桥横空出世,历史性地把浦东和浦西缝合在了一起。

     1993年9月,杨浦大桥落成,还是斜拉桥,桥中心离水面比南浦大桥又高出了两米。

     杨浦大桥落成仅仅半年多,1994年4月1日,黄浦江上第三座斜拉桥开工,3年后徐浦大桥正式通车。

     当决定在黄浦江上修建第四座大桥时,这4座桥梁的总设计师开始考虑,是否还要再建一座斜拉桥?

     2002年12月13日,世界第一拱桥卢浦大桥还在建设,上海当选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5.28平方千米的黄浦江两岸,随后被确定为世界博览会会址。

     包括中国最大的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在内,总共2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将成为未来各个国家的展馆。

     还在当生产车间的船厂飞机库,已经出现在世博会总体规划三维方案中。

     吴志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4年后浦江两岸5.28平方千米的未来在他的想象中日益丰富和完善。

     按照设计,2010年,江南造船厂的旧船台将会被改建成一个露天的大型下沉式演艺场,185天的世博会举行期间,这里将成为全世界的中央舞台,超过1000场的大型演出 每天在这个下沉式船台上轮番上演。

     520平方千米的浦东,中国最大的城市开发区,有人把它的从无到有说成是“一个时代在田上起飞”。

     2001年10月20日晚,上海 APEC会议期间,黄浦江两岸在礼花中展现着这座国际化都市灿烂的景观。

     这座和金茂大厦并列获得浦东开放十年建设金奖的建筑,是被称为“东方之光”的大型日暑针。日暑是中国古代的记时工具。

     在日暑针指向的遥远太空,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5号”拍摄到了夜色中的长江三角洲。影像中最亮的光点来自长江口,我们知道,浦东,上海乃至长江,正在孕育着新一轮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