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塞卢斯禁猎区
1.Safari的精髓
狩猎远征(safari)是曾经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的一项时髦运动,特指到非洲体验丛林生活,接触野生动物,让身心回归大自然,内容包括狩猎、豪华宿营、丛林探险、野餐等。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以精湛的手法描绘了在东非丛林里妙趣横生的狩猎经历:一行人在向导的帮助下,背着行李,扛着枪械,跋山涉水,饥餐渴饮,仅靠动物毛发、脚印、粪便艰难寻找野生动物,有时要在水坑边蹲伏数天,被蚊虫叮咬得遍体鳞伤。如今,狩猎在大多数东非保护区内已被禁止,猎枪被各式相机取代,但这种旅行方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2.
塞卢斯禁猎区位于坦桑尼亚东南部,成立于1896年,是非洲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塞卢斯面积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丹麦的国土面积,几乎比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大4倍。塞卢斯3/4的土地被开阔草原和林地覆盖,东非最大的河流——鲁菲济河从此穿过,注入印度洋。塞卢斯最大的魅力来自鲁菲济河北岸5个灵气秀丽的湖泊,由东向西依次是姆齐齐玛湖、思万渡湖、恩泽拉卡拉湖、曼泽湖和坦噶拉拉湖。
3.
姆齐齐玛湖和思万渡湖的周边是浓密的森林,生活着黑脸长尾猴、大捻角羚、林羚、黑斑羚、河马、大象、花豹和非洲野犬等;恩泽拉卡拉湖和曼泽湖被高大的棕榈树包围,是狮子、鳄鱼、水牛、斑马、角马、麋羚、河马最集中的区域;坦噶拉拉湖背靠贝奥贝奥山,大批水禽栖息其中,湖边还有几眼硫黄温泉,终年恒温。
4.
塞卢斯仍是一片蛮荒之地,超然于现代文明之外,鲁菲济河南岸一些地方至今未有人类涉足。德国艺术家威汉姆·库勒曾对塞卢斯的纯净和原始大加赞叹,他在日记中描述塞卢斯的美“好像梦境一般,超出了艺术所能描述的范围”。1982年,塞卢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5.
塞卢斯养育了无数野生动物。据统计,塞卢斯内的狮子、水牛、大象、花斑野犬、黑犀牛、河马、鳄鱼以及鸟类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塞卢斯寻找动物需要耐心,人们必须在丛林中仔细地找寻各种动物的脚印、毛发、粪便等迹象。有时候,绕过一棵大树或一块岩石,一群狮子或几头大象突然近在咫尺,大眼瞪小眼,让人猝不及防。这种惊喜甚至惊险,是在一般的国家公园无法体验到的。套用《阿甘正传》中的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塞卢斯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看到的动物是什么。
6.
塞卢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非洲水牛,估计数量在11万头~16万头,占整个非洲南部水牛总数的一半。每天黄昏,成百上千头水牛聚集在鲁菲济河或湖边饮水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水牛群看上去是一帮无组织、无纪律的傻大个,其实它们有很强的社会性。通常水牛群行动时,公牛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接着是母牛,牛犊被护在队伍的最中心。落单的水牛很容易被狮子攻击。在塞卢斯,几乎只有狮子能够猎杀水牛。水牛无论公母都长有弯角,公牛的角更粗更宽。20世纪初,塞卢斯的水牛从殖民者饲养的家牛身上感染了严重的瘟疫,几乎灭绝。现在数量已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