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桑给jǐ巴尔岛
1.
历史遗迹石头城
石头城是非洲、阿拉伯、印度和欧洲等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因其不同民族和文化持续长达千年的交融,被人称为桑给巴尔的一部“活的历史”。
在坦桑尼亚国名中,“坦”是指位于内陆的坦噶尼喀,“桑”则是指桑给巴尔岛。1964年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亚采用“一国两制”,桑给巴尔拥有自主的政府和议会,有民选的总统。桑给巴尔由温古贾岛和奔巴岛及20多个附属小岛组成,游客一般去的是温古贾岛。温古贾岛是一座珊瑚岛,形成于700万年前。
2.
从达累斯萨拉姆前往桑给巴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乘坐小飞机,20分钟抵达;另一种是在达市码头乘坐双体快艇,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相比飞机,我更愿意体验乘坐海船的优哉游哉,如果运气好,没准儿还能看到海豚在船前跃出海面呢!
清晨6点,我背着包来到达市码头,在海岸(Coastal)轮渡公司售票窗购买了船票。船票是35美元一张(单程)。去桑岛的船属好几家公司,海岸轮渡公司属于较贵的一家,但安全性和舒适性最好。海岸轮渡公司的船是双体船,船高而短,分为三层,船舷上标着一排黑字“KILIMANJARO”,即“乞力马扎罗”号。7点,金色的朝阳洒满整个海面,码头对面的达累斯萨拉姆大教堂传来当当的钟声。“乞力马扎罗”号鸣笛起航了。
3.
轮船经过鱼市,浅滩上停靠着上百条小船,渔民忙碌地把各种海鲜运上岸,这是他们劳动一夜的成果,大群海鸥在渔船上空盘旋飞舞,伺机冲下来啄食漏网之鱼。“乞力马扎罗”号渐渐驶离了大陆,海岸线若有若无,海水变成了靛蓝色,浪花像盛开的睡莲一样迎面涌来。海浪推动船体上下起伏,人好像在摇椅中前仰后合。乘船者一半是白人游客,一半是当地人。因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许多达市人选择去桑岛度周末。不知道桑岛人又去哪里度周末?
9点不到,桑给巴尔白色壮观的王宫建筑群跃入眼帘。就要到港口了,海水呈现出蓝宝石般的蓝色,一些彩色的小鱼在码头柱子旁游动,和达累斯萨拉姆的海景大不相同。我办完入境手续,刚走出港口,就被一群黑人导游包围,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兜售自己的旅游线路,我好不容易逃出了包围圈。
4.
距离港口不到1公里,就是苏丹的旧王宫,这是一幢白色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现在已成为桑岛人民博物馆。桑岛从17世纪中叶沦为阿曼苏丹国的海外殖民地,用于输出两种重要商品——丁香和黑奴。1832年,颇有作为的赛义德苏丹将阿曼首都从马斯喀特迁到了桑给巴尔。赛义德迁都桑岛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桑岛战略位置重要,港湾适合停靠大吨位舰只,对巩固其与西印度洋盟友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是桑岛具有商业优势。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凿,欧洲开往印度洋和远东的商船必经非洲东海岸,而桑岛有纯净的饮用水和食品可做补给,这给阿曼苏丹国带来了重要商机和巨额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