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967】
读物本·节日之书12重阳 大自然最后的壮观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字数: 4417
1
4
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鱼阅精选]:余世存解读了春节、元宵、上已、社日、寒食、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年关、过年15个传统节日,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文学作品、生活方式等,讲述传统节日精髓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03 17:49:09
更新时间2025-05-03 17:49:0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18段

[鱼阅精选]:余世存解读了春节、元宵、上已、社日、寒食、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年关、过年15个传统节日,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文学作品、生活方式等,讲述传统节日精髓。

重阳   
最后的壮观

1.

九九之说,在中国文化极有意义,

九九归一,有归根到底之意。

九九八十一,象征终极。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的重阳节。

关于这一节日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在这个月,国家要命令太宰,在农作物全部收获之后,建立登记五谷的账簿,把天子籍田中收获的谷物藏入专门储藏供祭祀上帝神祇所用谷物的谷仓,必须恭敬严正。在这个月,国家要遍祭五帝,并命主管官吏用牺牲祭祀群神。

2.

事毕,向天子禀告祭祀已经齐备。这些有着“祭神”“飨帝”“田猎”“野宴”等的活动,是一种丰年庆祝的仪式,跟古希腊人秋天收获后的庆典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中国的酒神节。

重阳节的原型仍跟国家或部落的上层建筑有关,即上古时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发生在这一时期。作为古代观察季节重要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使古人失去了一个观察时间的坐标,人们需要以某种仪式来与天道印证。人们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古人称之为“阳九之厄”。

3.

因此,在“内火”时期,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在古人眼里,重阳节是跟上巳或寒食对应,一如九月九与三月三对应,都是春秋季节的大节日。如果说三月三是复活,九月九就是死亡。《易经》《天之数》中解释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系天故取其奇为灾岁数。”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就是在寒冷将至、阳气将尽时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之说。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都人结伴呼从,于西山一带看红叶,或于汤泉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又有治肴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4.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