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366】
读物本·【名家专栏】茅盾·秋收(续)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165
4
3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节选自各大名家的作品,共同诵读学习。 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09 19:35:13
更新时间2025-04-08 18:04:3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茅盾先生经典短篇小说,是茅盾"农村三部曲"的第二部(《春蚕》、《秋收》、《残冬》),延续《春蚕》的故事,描绘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失败后的生活。在灾荒和重重压迫下,他们挣扎求生,却始终未放弃希望。小说生动展现中国农村经济崩溃和农民的悲惨境遇,也刻画了农民逐渐觉醒的过程。

茅盾:秋收(续)

3

1现在“抢米囤”的风潮到处勃发了。周围二百里内的十多个小乡镇上,几乎天天有饥饿的农民“聚众滋扰”。那些乡镇上的绅士们觉得农民太不识趣,就把慈悲面孔撩开,打算“维持秩序”了。于是县公署,区公所,乃至镇商会,都发了堂皇的六言告示,晓谕四乡:不准抢米囤,吃大户,有话好好儿商量。同时地方上的“公正”绅士又出面请当商和米商顾念“农艰”,请他们亏些“血本”,开个方便之门,度过眼前那恐慌。

可是绅士们和商人们还没议定那“方便之门”应该怎么一个开法,农民的肚子已经饿得不耐烦了。六言告示没有用,从图董[插图]变化来的村长的劝告也没有用,“抢米囤”的行动继续扩大,而且不复是百来人,而是五六百,上千了!而且不复限于就近的乡镇,却是用了“远征军”的形式,向城市里来了!

2离开老通宝的村坊约有六十多里远的一个繁盛的市镇上就发生了饥饿的农民和军警的冲突。军警开了“朝天枪”。农民被捕了几十。第二天,这市镇就在数千愤怒农民的包围中和邻近各镇失了联络。

这被围的市镇不得不首先开了那“方便之门”。这是简单的三条:农民可以向米店赊米,到秋收的时候,一石还一石;当铺里来一次免息放赎;镇上的商会筹措一百五十担米交给村长去分俵。绅商们很明白目前这时期只能坚守那“大事化为小事”的政策,而且一百五十担米的损失又可以分摊到全镇的居民身上。

同时,省政府的保安队也开到交通枢纽的乡镇上保护治安了。保安队与“方便之门”双管齐下,居然那“抢米囤”的风潮渐渐平下去;这时已经是阴历六月底,农事也迫近到眉毛梢了。

3老通宝一家总算仰仗那风潮,这一晌来天天是一顿饭,两顿粥,而且除了风潮前阿四赊来的三斗米是冤枉债而外,竟也没有添上什么新债。但是现在又要种田了,阿四和四大娘觉得那就是强迫他们把债台再增高。

老通宝看见儿子媳妇那样懒懒地不起劲,就更加暴躁。虽则一个多月来他的“威望”很受损伤,但现在是又要“种田”而不是“抢米”,老通宝便像乱世后的前朝遗老似的,自命为重整残局的识途老马。他朝朝暮暮在阿四和四大娘跟前哓哓不休地讲着田里的事,讲他自己少壮的时候怎样勤奋,讲他自己的老子怎样永不灰心地做着,做着,终于创立了那份家当。每逢他到田里去了一趟回来,就大声喊道:

4“明天,后天,一定要分秧了!阿四,你鬼迷了么?还不打算打算肥料?”

“上年还剩下一包肥田粉在这里呀!”阿四有气无力地回答。突然老通宝跳了起来,恶狠狠地看定了他的儿子说:

“什么肥田粉!毒药!洋鬼子害人的毒药!我就知道祖宗传下来的豆饼好!豆饼力道长!肥田粉吊过了壮气,那田还能用么?今年一定要用豆饼了!”

“哪来的钱去买一张饼呢?就是剩下来那包粉,人家也说隔年货会走掉了力,总得掺一半新的;可是买粉的钱也没有法子想呀!”

“放屁!照你说,就不用种田了!不种田,吃什么,用什么,拿什么来还债?”老通宝跳着脚咆哮,手指头戳到阿四的脸上。阿四苦着脸叹气。他知道老子的话不错,他们只有在田里打算半年的衣食,甚至还债;可是近年来的经验又使他知道借了债来做本钱种田,简直是替债主做牛马,——牛马至少还能吃饱,他一家却是吃不饱。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