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757】
读物本·【青春散文·出走半生仍是少年】篇壹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9002
11
24
2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38段。畅销书作家孙衍倾力新作,豆瓣上创造 10万+阅读量的走心作品。讲述隐藏在成长过程中最深切的感同身受,给每一个经过的我们和回不去的自己…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7-28 16:53:04
更新时间2024-09-18 13:03:5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青春散文·出走半生仍是少年】篇壹

作者简介

孙衍:豆瓣认证作者,书评影评人,情感励志专栏作家,书籍装帧设计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见于《解放军文艺》《散文诗》《美文》《读者》等报刊。著有《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愿你不遗余力,终有未来可期》等散文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曾屡次登上当当、京东畅销排行榜,书名成为在大众中广泛传播的流行语,每年毕业季更是被频频写入众多高校的校长致辞。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努力过的人…

序① 少年时候的光

1.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难得有独处的时候,会去想我这几十年来认识过多少人,还记得多少人,发生过多少事情,又记得多少事情,有哪些事情值得,哪些又不值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设问,却往往令我们陷入一种崩塌的情绪之中。

显然,既往的人和事,能记得的实在不多。往往在某个特定场合和一些投缘的人聊起,才会隐约记起一些来。

有一次去听一个高校老师讲课,他说到自己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时候,非常喜欢折腾,早早进了一家国企,觉得一眼能看到几十年以后的自己,很快就跳出来去考研,读研期间还在政府部门挂职,接着又去考博,最后才换了现在的工作。

2.   一路上马不停蹄,回想起来竟不记得自己认识过什么人,又留下些什么。他又拿自己的一个同学举例,说其在某一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深耕于那块土地,终于开花结果。他叹服同学的执着和韧性,也崇敬同学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

当然,他的说辞有些自谦。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当你回顾以往时,总会有些遗憾,但收获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生跌跌撞撞到了如今,我也无数次思考过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有没有半途而废,有没有勇敢去追,有没有意志再出发,有没有学会趋利避害,顺其自然进入舒适区。

3.   很多人以为,过了不惑之年,大约就要奔着知天命而去了。知天命,是多么可怕的一个词啊,像是被判了死刑。但对于我来说,我情愿是死缓。我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一定还有一些未竟的梦想,哪怕生活一地鸡毛,也要有勇气将其拾起做成鸡毛掸子,掸去旧尘,洗去浮华,迎来那一线的生机。

时隔多年,我还记得当我准备离开部队时,作家裘山山给我的留言。她说你不要放弃写作啊,不然又少了一个军旅作家。随留言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些文学杂志,那些杂志后来在我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房子搬到另一个房子的过程中遗失了。

4.   那时候我还年轻,写的第一篇小说就登上了《解放军文艺》,那是我们军内等级最高的文学刊物,当时我所在的大机关那几个专业创作者说,虽然你写得稚嫩,但你是我们这些人中第一个登上这本刊物的,已经很了不起了。

后来,我在北京魏公村见到了杂志的编辑文清丽和李亚,他们身上除了和我一样穿了军装以外,更多的是那种文人的低调内敛,他们说太欢迎那种来自基层的鲜活的文章了。

他们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虽然我并不是真的在基层,哪怕我仅有的基层生活体验实在是过于短暂。

5.   从那一刻开始,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的小说,无一例外都充满了生活的底色,而我却只能在两点一线的日子里徘徊。

我开始写散文,写故乡风物,写离人愁绪,写到后来实在没有可写的了,我开始筹备着离开部队——这个我渐渐熟悉并依赖的地方,这个我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里的地方。

当我离开之后,辗转了几个城市,我试图忘记,忘记少年时离家奔赴边疆的慷慨勇气,忘记战友们的日夜陪伴,意气风发地开启全新的征程。

多年以后,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忘记当初那个绿衣少年,我只是将他藏匿在记忆的某个角落。当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如自己当年一样穿着军装的青年面孔,我会停下脚步,思忖对方在想什么,要去干什么,会不会有和我当年一样的焦虑和茫然。

6.   我的写作时间很长,通过写作,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人和事物。但写作也让我建立了自我保护的壁垒,那个敏感、脆弱、内向、羞怯的小小少年被我藏匿其中。《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出版,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书出来之后,在每一次分享会上,我看到各式各样的文学爱好者,他们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去。有些人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而更多的人,则是迈不出那第一步。

当年在窗明几净的机关宿舍里,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里,在上海杨浦的出租屋里,在厦门鼓浪屿的别墅里,在一次又一次的旅途中。从那个自闭的、路痴的、羸弱的少年,慢慢走过来,靠着写作,我迎得了生命里的一束光,它带我走出军营,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也让我走到了与当初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境地。

7.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本书得到很多师友的鼓励,也有来自方方面面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学作品在面对读者时,需要受到的肯定、建议和批评,我都悉数接受。

如果说写作这束光曾照亮了我,那么现在,我将这束光赠予你,我亲爱的读者。愿这束光给你勇气,爱与梦想。

白居易有诗云: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时间亦如是,光阴带走了少年的容颜,但愿带不走我们内心的渴望。

长长的路要慢慢地走,深深的话要浅浅地说。

愿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序②自渡,也渡人

8.   如果把我三十多年的人生切割成两部分,正好一半在异乡,一半在故乡。

当很多人思虑着要不要去远方闯一闯时,我已经在外面游荡了十几年,想着归来了。

回到家乡的这几年,我一直在想,在回顾,在思考,这些年在外面做了些什么,又得到些什么。毋庸置疑,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总是遗憾大于收获。

幸好还有遗憾,我还能继续想着让自己更好一点,也正因为有遗憾,才能让自己时时处于警醒的状态。

9.   这两年爱上长跑,正好家附近有这个城市最大的湖泊,跑一圈正好又是十公里。刚开始跑的时候,鼓足了勇气,生怕坚持不了就彻底放弃了。

长跑是最锻炼人心智的运动。才跑出去一公里,或许你就会气喘吁吁,腰酸腿胀,而头也开始晕乎乎起来。当你坚持到三公里时,你会觉得一切还有希望。当你跑到七公里时,你又会觉得,这路怎么这么漫长啊,到哪里才是个头啊。到九公里的时候,你突然就想爆发,觉得终点就在眼前。当你终于到达终点,那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人生就像长跑,我是那种过早出发的人。当初,年少轻狂,小小年纪便去了东北,在冰封雪藏的山坳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艺电影中的美好画面,也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彻骨的寒冷,以及艰苦生活带来的挫败感。所以,我特别喜欢夏天,喜欢知了的叫声,喜欢在凉风习习的山头望着南方,那是故乡的方向。

10.   十年前,我到了北京,住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那是一个四合院,冬天的时候,每天要烧炉子取暖。经常,因为自己不擅长做这些而被房东责怪,因为一旦熄了火,再燃起炉子非常麻烦。我就窝在那个小小的透着风的房间里,裹着军大衣埋头码字,总觉得这样卧薪尝胆,生活总会有所回报。

事实恰恰相反,那时候换了好几份工作,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加上底子薄,无一例外都做得不够好,心情极度低落。

后来,辗转到了上海,在一次求职中,复旦大学的教授给我做了一次心理测验,测验的结果是我的心理年龄竟然只有十三岁。然后,教授问了我一些问题,说,你心理年龄之所以低,跟你这么多年在外有关。

11.   我很讶异,按理说,这么多年在外流浪,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应该更成熟才对啊。

教授说,你以为自立就是成熟,那就错了,那只是行为上的,心理上的成熟往往要打破一些东西。小伙子,你去尝试一些你没经历过的事情吧,比如失业,比如恋爱,不要怕失败,置之死地而后生,你就真的长大了。

那几年,家中的老人相继去世,自己也经历了几段感情,工作也渐渐稳定下来。

有时候,你越怕你就越不会懂得。

12.   现在,我经常回想起少年时代,喜欢趴在桌子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窗外的树顶,想着那是一座山,山上有寺庙,有香火,有人群,有飞鸟。而现在,我更关注那些树顶有没有果实。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是随着成长而来的。

成长,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也会相应地失去一些东西。在这本书里,我不但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感悟,得到和失去,更多的是反省,这些反省我想也有利于更多的像我一样,敏感过,脆弱过,彷徨过,但也一直在坚持着做自己的人们。

13.   与朋友小酌,聊到曾经的过往,那些错过的机遇,那些擦肩的爱情,那些足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瞬间。朋友问我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因为摆在面前的永远有两条路,但我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自己,做回自己。无论如何,任周遭再多变迁,初心不容亵渎。

如今,我已然告别少年,步入人人自危的中年,但仍坚信自己有一颗赤子之心,既能自渡,也能渡人。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个昨天真正地完美谢幕。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14.   我们一辈子会遇见多少人,又会有多少人在我们的生命里走散。少年的故事里藏着哀伤、冲动,亦有冒险、勇敢、一往无前。

人的禀赋不同,自然活法不一样。你艳羡的不可得,别人负荷的也摆脱不了。就这样,兜兜转转百转千回,世界才那么有趣!

茫茫尘世,执念最伤人。

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过。

“树只相信头顶的光,当你向上生长,越来越高,越走越远,超过你的想象时,所有的看好和不看好都会变得毫无意义。直到长成一棵树就够了。”

别太辛苦了,记得休息

15.   外面大雨如注,波姗姗来迟。他说自己是走过来的,为了锻炼,冒着倾盆大雨走了将近五公里。我和峰都有些讶异,但因为是他,又都理解了。

波是个要强的人。他从苏北小镇考上省城的名牌大学,又读了本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到电视台任职,一干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历经几任台长,他都任劳任怨,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前几年升任了主任助理,如今已是频道总监。

年纪轻轻,身居要职。我们都以为他要歇一口气了,甚至在去年的一次聚会上,我们举杯为他庆贺,他踌躇满志的样子毫无疑问感染到了我们。事实上,他根本没想过让自己停下来。

16.   两年前,波患上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皮肤病。多处寻医问药后,确诊为湿疹。按理说湿疹并非“不治之症”,但在他身上却根深蒂固了一般。

我们问他发病的过程,给他出主意,介绍熟悉的医生给他,但他很淡然地说:“没什么,医生都说过了,就是压力太大导致的。”

他这么轻描淡写,倒显得我们过于紧张了。压力,这个词太熟悉,熟悉到已经家常便饭,懒得提起。压力,是这个时代人人都要背负的枷锁,也是每个人心甘情愿承载的命运方舟。

17.   波不过是方舟上的那个摆渡人,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再辛苦一点,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在对自己苛刻的同时,也希望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好。

他脸上的一块块红斑,似乎都是对他过度消耗身体的提醒。

去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情绪不太好,便约了朋友去东郊打球。朋友住在郊区,我要先坐地铁再倒一次公交才能抵达。

18.   地铁上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估计他们是趁着没课的间隙溜出来逛街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青春的光芒。有的交头接耳聊天,有的在玩iPad,也有的在车厢里晃来晃去,摇摆着手上的球拍。

感受着身边浓浓的青春气息突然觉得年轻真好,有使不完的干劲。

下了地铁,上了公交车。公交车上人满为患,既有拿着老年卡凑热闹的老人,也有带着放学孩子的家长。我见一位大妈抱着一个约莫两岁的孩子,便招呼她过来坐。

19.   大妈非常感谢我,一路上和我套近乎拉家常,说:“你是第一次到这远郊来吧?”

我说:“是啊,挺远的,坐了一个多小时车呢。”

大妈说:“郊区是交通不便,不过空气好啊。”

那时候,正值市区大修大改期间,整个城市被灰尘笼罩,PM2.5经常爆表。

我便回她:“大妈,你们生活在郊区,感受如何啊?”

大妈摇了摇头,说:“好是好,不过,你看这孩子,可怜哦。”

我隐约听出些不祥的声音,便没有搭话。

20.   大妈自顾自轻声说着,仿佛说着别人家的故事:“孩子的爸爸去年参加单位组织的长跑比赛,结果猝死了,他平时体检,根本没什么病啊。你说冤不冤?可怜不可怜?”

我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好安慰说:“现在空气不好,的确不宜在室外剧烈运动。”一边已经到站了。

下了车,一阵风吹过来,看着车上远去的那对婆孙,我想起了我那位因为长跑猝死的同事。

这位同事原在北京工作,因为家乡是江苏,恰巧公司又被我们集团收购,便申请回江苏工作。本以为到了南京阖家团聚,幸福美满的生活即将开始,却因为一次稀松平常的长跑活动作别人间。

21.   他的年纪应该和公交车上那个孩子的父亲差不多,三十多岁,却永远地和这个世界做了告别。

他们或许曾想着,自己正值壮年,一定要拼一些,努力一点,一定能扛得住,加点班算什么?锻炼又算什么?连他们自己都想不到会因此而白白丢失了性命。

整整一个春天,身边的人都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悲伤气氛中,所有的同事都在微博上点起了蜡烛以悼念他。甚至在他逝世一周年后,仍然有同事在微博和微信中提及,希望他在那边不要那么拼。

因为是吃自助餐,我和峰都是大快朵颐,只有波安静地选了一些蔬菜和热饮。他开玩笑说:“你们多吃点,一定要把我那份给吃回来。”

22.   波说他最近买了市区的一处老房子,一边张罗孩子的上学问题,一边忙着装修。东奔西跑,晚上时常需要加班,赶在周末陪孩子上兴趣班之前,还要去东郊爬一次山。

他就像传说中的永动机,从不给自己片刻停留歇息的机会。

很快,我们便吃得很撑,只好端了咖啡坐下来聊天。波却说要提前离开了,因为他还有工作要忙。

波拿着雨伞匆匆离去,玻璃窗上印出两个黑体的大字:自由。他穿过这两个字,冲进了雨幕,直到融成一颗小小的雨滴。看着他的背影,我们只想对他说:别太辛苦了,记得休息。

不用怕,大胆去走自己的路

23.   实习生小吴要走了,临走时她有些怯生生地走到我的办公桌前打招呼,跟她来的时候一模一样。我记得她刚来实习时,也是这样,带着羞怯,用探询的目光向我咨询过入职出版行业后的发展前景。

当时我告诉她,这个行业太清贫了,在还没有完全踏入社会之前,可以把视野放宽一些,不要因为一时的喜好,把大好的前途给毁了。

小吴一脸茫然,一副一知半解的样子,后来她反问我:“那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还要在这个行业呢?”

是啊,我们为什么还这么拼呢?后来,我用一个词来回答她:信念。

信念,多么虚无缥缈的词啊,但支撑着我们活下去往往是一种没有回报的信念。

24.   单位常年都会有实习生来实习,像秋收的麦子一样,一茬又一茬的。曾经也有一个小男孩在我们这里实习。

小张比任何一个实习生都更勤奋,也更大胆地向老同志学习专业知识,甚至早早地就开始打探能否在实习期过了留下来正式工作。

小张家住在郊区,每天都要坐近两个小时的公交和地铁来上班,有时候我会在地铁站碰到他,他会客气地过来寒暄。久而久之,就熟识了。他时常会问我一些业务上的问题,但最后都会转到能否转正上面来。可是因为学历问题,对于他进入这个单位来说还是设置了门槛。我只能暗示他,工作上勤奋一些,或许还有机会。

25.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门槛,我早就明白,像小张的中专生学历,除非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否则永远也不可能在这个单位里由实习生转为正式员工的。

但你能随意抹杀一个孩子的梦想吗?后来,小张实习期过后,去了法警系统下面的一家杂志社工作,看上去一切都那么顺利,也似乎达到了他满意的结果。

有一次,小张顺道过来看我们,坐在我的办公桌前一直絮叨在杂志社的工作境况,时而说工作还不错,时而又说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觉。我多少听出他是怀念从前实习的日子,也很想告诉他,实习和正式工作的区别,临时对待和长期责任心的差距,但他似乎已经听不进去,执念于想有机会能再回来。

26.   他一直喋喋不休地在旁边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细节,甚至要求我打开他公司的主页,看看他现在的工作是多么枯燥而乏味。

两个多小时以后,我终于有些不耐烦了,只好以还有事情为由,告诉他可以离开了。

我坚信小张是个有梦想的孩子,并可以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一切努力,但很想告诉他,如果你真的对当下的工作有诸多不满,或许可以选择离开。裹足不前的并不是工作的门槛,而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门槛。

不禁想起在北京工作时的事情,当时单位里招聘了几个刚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工作资历尚浅的同事。

27.   这几个年轻同事很重视这份工作,无论是业务上还是人际关系上,他们都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上,他们积极地和身边的人打成一团,并逐渐向外扩展,很快,他们便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圈。

后来,他们开始筹措着买房、恋爱,这一路上,自然少不了大家的帮助和苦口婆心,比如会告诫他们不要找太漂亮的,尽量找门当户对的,可以一起打拼的,不要找太娇气的。买房子要买到可以升值的区域,如果是为了结婚要买在城区带学区的位置,哪怕是老房子。他们点头应允。

可是,他们真的会遵照这些看上去像一切都安排好了的既定程式去做吗?答案是否定的。

28.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以自己生活经验强加于人的人,有些是我们的亲人,有些是同事,他们用自己所谓成熟的金钱观、事业观和恋爱观,以过来人的语调,以同情的理由,试图去改变周围的人,让他们按照自己既定的生活模式去经营自己的未来,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人格和尊严,不要害怕走你自己的路。也许会有人嗤之以鼻,有人隔岸观火,有人加以猜测。时移世易,与走出来的路相比,那些背后的指点批评都已不再重要。

当你走得越来越远,甚至超过你的想象时,所有的看好和不看好,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他人的经验只是你的一个参考,放心大胆去建立自己的新生活吧!

美好不在于富足,而是心境

29.   若不是一场车祸,聪仍然会过着从前那种忙碌的日子,出入高档写字楼,满世界飞来飞去,边喝着咖啡,边谈着客户。

当初聪从一家985名校毕业,回到家乡进了一家全国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因为专业性强,口才又好,很快便成了当地排名靠前的金牌律师,经常要往返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在二十九岁的时候,他遇见了自己的爱人琼,琼也是一名律师,因为一场官司,他们分别为原、被告的辩护人,法庭上二人争得不可开交,案子结束后,他们却互相欣赏,走到了一起。很快,便结婚生子,过起了人人艳羡的小日子。

30.   做律师虽然辛苦,但收入不菲,在他们所处的那个不算大的城市,早早便步入了中产阶级家庭。聪的业务越来越忙,就建议琼放弃律师的工作,全职在家带孩子。琼显然不太情愿,毕竟自己也是首屈一指的金牌律师,哪里都不比聪差。两个倔强的人,在几次交锋后,“庭外和解”了,琼答应他,退出律师界,回家相夫教子,前提是聪每年要空出一段时间来,陪他们外出度假。

琼经常会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旅行见闻,美国的加州1号公路和马蹄湾,日本的岚山竹林,冰岛的斯科加瀑布和黑沙滩,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世界。

31.   聪总说,他欠琼的,他要带她去看全世界最好的风景。有一次,琼在朋友圈发自己和狮子的合影,那是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她的皮肤已经晒得黢黑,但她的笑容足以融化整片草原。

显然,他们是幸运的,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又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但世事就是如此难以预料,三十八岁那年,聪去往巴黎出差。一个夜晚,他和客户喝完酒离开酒吧,刚走上街头,一辆小轿车以狂飙的速度疾驰而来,让他躲闪不及。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向空中飘去,那一刻,他的意识是清醒的,清醒到当自己的身体快要降落时,又感受到汽车向自己冲过来,再次将自己抛入空中。

32.   直到他在医院苏醒,得到的答案是:除了几处皮外伤,缝上几针外,竟然可以出院了。

他看着自己完好无损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但现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相信。他连“赔偿”两个字都没提,便大摇大摆地出了医院大门。

他以为这不过是一场意外,但事实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回国后,继续忙碌地工作,继续加班,直到有一天,他感觉到头痛欲裂,大脑仿佛有千万根针在扎在刺,在来回地搅动。

他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一直以来,他以精力旺盛而著称,凡是大的官司,事务所都会考虑到他,他甚至还在业余时间编写着多本法律教材,以对更多的热爱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所助益。

33.   聪知道一定是那场该死的车祸带来的后遗症。自此以后,聪接二连三地头痛,在吃饭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在过马路的时候,在开车的时候。

琼说,或许是太累了,年岁不饶人啊,要不休个假歇一歇吧。只有聪自己明白,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

聪趁出差美国的机会,去看了心理医生和精神科的专家,医生告诉他,他的大脑并没有损失,但却因那场车祸而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在医学上叫创伤后应激障碍,俗称PTSD。

也就是说,在他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某种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虽然世界上所统计的发病率屈指可数,但偏偏让聪遇上了。

34.   他想起以前看过的战争电影,《第一滴血》《美国狙击手》,还有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那些经历过生死关头重大创伤的士兵,看到空中的礼花绽放时,不是欢呼,而是放低姿态抱头寻找掩体。在美剧《杀戮一代》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布拉德·科尔伯特说自己从伊拉克战争回国后无法再正常开车,连续被吊销25次驾照后,他仍然不能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而另一部名叫《出租车司机》的电影中,越战老兵特拉维斯·比科尔从战场回国后,却因为患上失眠而成了一名夜班出租车司机,他常常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奇怪言行而烦恼不已。这些都是“闯入性记忆”导致的侵略性思维,患上PTSD的人常常会自责,但又无能为力。

35.   聪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了,以前那个为了一个案子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的大律师已经消失了。现在他时常头痛,并伴以不思饮食的怪癖,整个人颓废了下来,身形日渐消瘦。

他一次次去看心理医生,去康复研究中心寻求解决方案,也吃过多种治疗焦虑症的药,但都无济于事。对药物的依赖甚至令他的身体出现了副作用,失眠、厌食、喜怒无常,让他更加焦虑和不安。最终,他不得不去寻求更深层次的心理治疗方法,也就是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医生详细地问他受伤的经过,帮他克服长久以来的恐惧感,并带他去认识了几个同样出过车祸的患者,他们的心理修复过程同样漫长和煎熬,但希望还是有的。心理医生告诉他,恰恰因为他之前的工作,需要事无巨细,以及强大内心的支撑,当他出现PTSD症状时,会比常人更为严重,会更容易获得反复记忆,属于高易感人群。

36.   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他学会让自己慢下来,不去想工作、家庭上面的琐事,彻底放空自己,听听音乐,并让自己在封闭的房间里,用耳机听大自然的声音,听鸟鸣的声音,听海啸的声音。但效果仍不是很理想。

聪知道一切的治疗都不如自我疗愈来得更好。有一次,聪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那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期写的,说是日本人三天两头派飞机来轰炸昆明,空袭警报时时响起。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除了日常搞学术外,还要进行“跑警报”的运动。一有警报响起,大家就撒丫子往郊外跑。

37.   那段十分恐怖、充满生命危险的日子,在汪曾祺的笔下,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写到“跑警报”的途中遇见赶货的马帮,他们竟然可以吹着口哨唱着调子,做小买卖的也瞅准了商机,挑着麦芽糖到郊外来卖。而学生们则是躺在“防空洞”里谈起了恋爱。

这显然是一种苦中作乐的行为,是一种生于忧患,不畏恐吓的“儒道互补”精神。人的心理弹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宽广,聪似乎从中觅得了良药。

聪开始将满满的工作安排尽量缩减,而把足够的时间留给了自己,读书和跑步,他沿着海边跑步,耳机里回响着森林在风中摇摆的声音,他陶醉于这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仿佛一切都放空,灵魂归位。

38.   这两年,聪的身体慢慢好转。他说,以前觉得忙碌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看着那些在海边闲逛林边遛鸟的人,我都替他们着急。现在想想,好生活来自于心境,而不是你拥有多少。

现在的聪精力充沛,除了做好律师的本职以外,还做一些文艺演出的策划活动,这让他从一个工作狂,变成了一个有文艺气息的大叔。这种改变,令他感觉重新找回了自己。

我们的一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意外,会让我们变得颓废,一蹶不振;意外也有可能会让我们找到另一个自己,重获新生。也许,明天和意外只是为了提醒我们,生活的标准不在于富足,而在于心境。

【青春散文·出走半生仍是少年】系列

①775757 ②682901 ③547073

④859843 ⑤147251 ⑥417049

⑦977381 ⑧896295 ⑨603707

【青春散文·玫瑰从来不慌张】系列1–14文本号

①743737 ②327841  ③945719

④896585 ⑤895281 ⑥193709

⑦279099 ⑧847093 ⑨355523     

①⓪777973  ①①620659 ①②156183

①③613193  ①④918301

【青春散文·人生没有多余的疼】系列1–14文本号

①538525 ②309091 ③127487

④999089 ⑤616449 ⑥301071

⑦783121 ⑧765189 ⑨797891

①⓪610125 ①①287835  ①②728217 

①③717197  ①④636861

【十年徒步中国】系列1-10文本号

①311247 ②553951 ③108157

④183081 ⑤189789 ⑥224195

⑦564059 ⑧152271 ⑨333321

①⓪554539

【乡居散文·太阳岛上借间屋】

春来篇①:493499   春来篇②:525451 

冬闲篇①:321807   冬闲篇②:549383

夏食篇①:323179   夏食篇②:665847

秋收篇①:972327   秋收篇②:316531

【梁晓声最新散文·人间处方】系列

①164067 ②580909 ③404913

④352975 ⑤429399 ⑥634739

⑦421933 ⑧420629

【自然散文·万物相爱】系列

①262139 ②457763 ③374623

④485607 ⑤383035 ⑥114737

⑦485053 ⑧771479 ⑨167621

①⓪537937 ①①840991

【双亲节美文·晴窗煮茶】系列

①340753  ②729751   ③869133

④262113   ⑤151879

【散文精品·晴耕雨读】系列

①935671 ②283429

③917935 ④551923

⑤669819 ⑥658049

【散文精品·眷恋人间】系列

①344827   ②464973  ③701515

④900693   ⑤632395  ⑥691441

⑦664543

《山水散文》系列

名山篇1: 451371 名山篇2: 692021

水韵篇1: 385609 水韵篇2: 725473

西北篇1: 145905 西北篇2: 964819

名胜篇: 148155 域外篇:806951

【肖复兴暖心散文】

爱情篇:936941 亲情篇:561213

友情篇:794951 旅行篇:817187

美食篇:534315 哲思篇:784681

【刘心武精美散文】

春光篇:830781 亲情篇:607705

感悟篇:268037 怀旧篇:338853

生命篇:977467

【人生海海 素履之往】90后暖男作家散文精选

   ①631015     ②324603     ③850929

   ④261645     ⑤337319     ⑥458769

   ⑦216815      ⑧901205

【陈忠实散文精选】

    ① 278435     ②780471     ③896313

    ④580185      ⑤359717     ⑥574023

    ⑦627461      ⑧361967   

【深尝人间味】名家散文精品

   ①280651     ②777829     ③908245

   ④195653     ⑤229659     ⑥733749

   ⑦732445     ⑧109155

【梁晓声经典散文精选】

①542523     ②939183     ③293103 

④797943     ⑤673135      ⑥64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