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615】
读物本·《诗酒年华》【清代篇(下)·独酌饮苍凉】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634
5
9
14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徉在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且看两岸花谢花开,云卷云舒,领略酒和诗词的相辅相成;且听溪涧鸟鸣,花开之声,触碰杂剧元曲与酒的不解之缘;且看四季流传,春去秋来,品味各路英雄被酒香晕染出的精气神。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23 19:27:55
更新时间2024-09-24 09:32:3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独酌饮苍凉 饮中书苍怀*

〔1〕动荡不安的时代下,风卷残云般的恶势力在黑暗中悄悄来袭,他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洞察到了这一切。在一片“天朝上国”的自得声中,他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鸦片严禁与弛禁的争论声中,他一封奏折,坚定了道光帝严禁鸦片的决心;他在南海刚刚点燃销烟的烈火,却被朝廷革职查办,发配新疆。万般无奈之下,须发皆白的他只能顶着漫天黄沙,对着茫茫戈壁,自斟自饮,咀嚼心底的寂寞,浇灭内心的忧愁。

他就是林则徐。

    

〔2〕他用自己坚毅的肩膀挑起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护国责任,他用自己坚定的内心扛下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爱国担当。面对着纷繁世界中的各色酒气,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姿态,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他才会与月对酌,将这一世的忧愁和坎坷一饮而尽。酒香缭绕间,走进他,触碰他孤独的灵魂,只为感受他那深邃独特的情思和仕途道路中无人能解的苦楚。

1838年,紫禁城内,养心殿中。

漆黑的夜空笼罩着寂静的皇城,将一切巍峨与繁华都归于沉寂。道光帝端坐于御案前,手持一份奏折,沉思良久。大殿前高贵典雅的香炉散发着袅袅香气,缭绕着人的思绪。

    

〔3〕这折子,正是湖广总督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的奏折,奏折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幽幽的冷光。奏折中这样写道:“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严从。若尤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不得不说,关于禁烟是严还是弛的问题,朝中争论已久,道光帝亦犹豫不决。而这几句话,犹如利箭一般,狠狠地击中了道光的心窝。他紧皱的眉头挑了挑,随即写下了圣旨,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而另一处熟睡中的林则徐并不知道,一项即将让他载入史册的光辉任务已经降临在了他的头上。虎门销烟,自此拉开序幕。

    

〔4〕1839年6月,虎门海滩,惊涛拍打着海岸边的岩石。无数深受鸦片毒害的百姓聚集在这里,准备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而另外一边是英国人恶狠狠的眼神看着那海滩中间熊熊燃烧着的火焰,烈火倒映在他们的眼中,通红的双眼似乎充满了复仇的味道。

林则徐将缴获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政府怎会善罢甘休,决定借机对中国发动战争。很快,英军便发动攻势,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矛头直指紫禁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大为恐慌,昏庸之下,居然决定和英国进行“和谈”。所谓的“和谈”其实就是一场穿着华美衣袍的打劫。清政府为表诚意,决定将林则徐这个虎门销烟的功臣革职贬到镇海。

    

〔5〕被贬的前一夜,林则徐披着长衣,迎着月色,站在窗前,寒风阵阵,却敌不过他心里的那阵寒气。手中的酒壶情不自禁地被举起,饮下了一大口,烈酒在胃中翻滚着,跳动着,呐喊着。是啊,他无奈,他无奈于政府如此软弱的行为;他愤恨,他愤恨自己无力将百姓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他自嘲,嘲讽自己也将被革职,曾经发出的壮士豪言,都只能浸没在酒中。酒气穿梭在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生不逢时,或许说的就是林则徐此时的感受吧。然而,万万没想到,祸不单行,第二年,又被“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6〕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时节,赴疆的第三日,便赶上了大雨如注,即使在深夜也无法安睡。屋外的雨滂沱不止,使得旅店内积水成渠,滚入床下。无奈之下,只得起身。盛酒的瓦瓮倾斜着,林公饮下瓦瓮内剩下的一点儿浊酒,顿觉心中火烧火燎,五味杂陈。这秋雨连绵的夜晚,房屋“滴答滴答”地漏着水,仿佛计时的滴漏一般,见证着这漫漫长夜的流逝。想睡却睡不着,只能像寒号鸟一般得过且过。不过,这酒既入肠,总想借着酒劲留下点儿带着锋芒的激扬文字。年过半百,笑看宦海沉浮,世事变迁,又哪能真正地激浊扬清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唯有与酒做伴,以瓶为枕,酒酣便卧于床榻。明日也同今日一样,独饮独酌,醉酒辄卧,也算是一番风雅吧。

    

〔7〕此时的林则徐,似癫似狂,其实不过是无奈之举。东南海防之愁,流放西北之愁,离家别舍之愁,屋漏难眠之愁,行路艰难之愁,秋雨连绵之愁……千愁万绪,郁结于心,只能浊酒一杯,聊以自慰而已。于是在那样一个秋夜,一位老人,在一片狼藉的屋子里饮酒赋诗:“瓦盆半倾余浊醪,我正内热思冷淘。欲眠不眠夜漏水,得过且过寒虫号。肝肠赖而出芒角,俯仰笑人随桔槔。空瓶醉后作枕醉,明日糟床仍漉糟。”

只是借酒消愁,只会让愁思加倍,路虽难行,却终究还是要走。西行途中,黄河泛滥,林则徐奉命待罪治河。半年后治河完毕,所有人论功行赏加官晋爵,唯独他等来一道“仍往伊犁”的谕旨。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一步一回头地出了玉门关。

    

〔8〕关外,黄沙漫漫,寒风刺骨。灰蒙蒙的沙漠里,没有一丝绿意,偶尔有几棵光秃秃的老树似乎在指明方向。一路上,虽有各级官员和百姓的拥护爱戴,但恶劣的环境,一身的病痛,满腔的愤懑,满心的悲凉,还有那蚀骨的落寞,无一不在折磨着他苍老的身心。好在,他最终平安到达新疆伊犁。

1843年1月,他第一次在西部边疆过除夕。听着边民们唱的迎年曲,他感叹道:“腊雪频添鬓影皤,春醪暂借病颜酡。三年飘泊居无定,百岁光阴去已多。”是啊,岁月让自己一天天老去,每年的腊月雪都要为自己的两鬓添上几缕花白。

〔9〕春节的美酒虽让病颜现出酡红色,却仍然改不了来日无多的事实。想到今日除夕佳节,本该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如今却只能“思家奚益且衔杯”,需要借助诗酒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不禁悲从中来。不过相比个人的思乡情切,更让人忧心的是中原局势。此时正是国难当头,还望中原的仁人志士们不要高枕无忧忘情声酒啊。

这是年近花甲的林则徐在《伊江除夕书怀》中吐露的心声。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表率。他虽远在边疆,却时时想着重回中原:“新岁倘闻宽大诏,玉关走马报金鸡。”在伊犁的日子,他从不“高枕醉屠苏”,而是修渠垦荒,巩固边防,促进民族团结,力求人民安康。

〔10〕其中的许多事,实在是他这个“罪臣”的“多事”之举。为了兴修水利,他甚至动用自己的私银修出一段水渠。这段水渠使用了一百多年,被后人称作“林公渠”。

林则徐一生忧国忧民,可惜这天下不是他的;一生忠君事主,怎奈皇帝不愿与他做一对明主贤臣。他对古代皇家来说是钦定罪臣,对近代中国来说却是头号功臣。的确,他是那个时代的先锋者和最强音,他饮酒,爱酒,但绝不会纵情声酒。所谓“饮酒误事”,说到底,误事的不是酒,而是饮酒的人。

〔11〕酒,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里,见证了许许多多像林则徐这样仁人志士的赤子情与爱国心。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年轮中永远不会被抹去,多年以后,人们依旧会在很多个瞬间想起关于他的伟大功绩。在虎门海滩的沁人心脾的海风中想起他当年铁面无私的眼神;在广州某个历史军事基地的陈列馆中再现他当年组织官兵进行西洋操练时的专注神情;在某个孤雨连夜的深秋,听着秋风送来历史的声音,饮着他当年喝的那一种烈酒。

林公,在心中,走进历史,让我们与你的灵魂彻夜长谈,把酒言欢。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林则徐诗词

    〔11〕-➊《秋夜不寐,起而独酌》

    瓦盆半倾余浊醪láo,我正内热思冷淘。

    欲眠不眠夜漏水,得过且过寒虫号。

    肝肠赖而出芒角,俯仰笑人随桔槔gāo

    空瓶醉后作枕醉,明日糟床仍漉糟。

    

    〔11〕-➋《又和嶰翁中秋感怀原韵》

    雪月天山皎月光,边声惯唱听伊凉。

    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

    宦味思之真烂熟,诗情老去转猖狂。

    遐荒今得连床话,岂是青蝇吊仲翔。

    

    〔11〕-➌《金缕曲·寄黄壶舟》

    沦落谁知己?记相逢,一鞭风雪,题襟乌垒。同作羁臣犹间隔,斜月魂消千里。

    爱尺素,传来双鲤。为道玉壶春买尽,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

    乌丝阑写清词美。看千行,珠玑流转,光盈蛮纸。

    苏氏才吟残腊句,瞬见绿阴如水。春去也,人犹居此。

    褪尽生花江管脱,怕诗人,漫作云泥拟。

    今昔感,一弹指。


 

*满腔才德无人闻 改革为国君不用*

〔12〕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行,“吱呀——”一声羁绊在了这个华而不实的腐朽封建王朝。满清时代的腐朽糜烂之味充斥了整片天空,他用敏锐的嗅觉闻出了空气中隐藏着的动荡不安,百姓们的劳苦生活让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他毅然提出了革除弊政,复兴国家的倡议书。他就是屹立在封建时代尾巴处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思想家:龚自珍。

他和林则徐是多年的挚友,可是为朝廷提出的多条御敌方略却均未被采用。他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作诗,二是饮酒。诗是肺腑之言,酒是心爱之物。一般说来,二者完全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他,却为了“不折寿”而两次戒诗,却未曾戒酒。

    

〔13〕在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林则徐讲求实用主义,龚自珍难解诗人的浪漫情怀。但可惜人才被弃用,忠臣遭放逐,诗文成了折寿的穿肠毒药,只有酒,是他们最后的至交好友,只剩酒,是他们最终的精神寄托。

迎着萧瑟寒风,他微白的胡须随风飘起,似棉絮,似纷纷大雪,似这黑暗官场错综复杂的关系。官场复杂,如想一心为国,那么打压是不会少的;庸人当道,想改变这一道道铁一般的律法,迎面而来的便是滔滔骇浪。他那对国家危机的特殊敏感性让他如一颗明星,闪耀在这污浊复杂的官场。

    

〔14〕在那样一个秋凉的午后,仅着一身单薄的长袍,他笔直的坐在亭子里,右手边那已经空了的酒壶歪歪地倒在一旁,那紧撇的眉头都仿佛要变成“八”字。突然他好似做了什么决定,站起身来,疾步走到书房,开始在一张薄薄的纸上记录他刚刚所有的思绪,这一纸记载着自己想法的信能否被别人注意到呢?国不可继续这样迷茫下去,对危机敏锐的嗅觉告诉他,那巨大的漩涡已经开始转动,开始吞噬一切,不能坐以待毙。对国家有那么多有用的想法,却并不被重视,他的心里也是苦的,也是闷的,这人世间的种种无常是他无法预料更无法改变的。写完这一切,遣人交给皇上后,他抱起酒罐畅饮一番,酒后醉倒在凉亭内。这醉后的梦,书写着他的一生,写下他的愁苦,他的转变。

    

〔15〕龚自珍自然不是李太白那样的诗仙,也没有“斗酒诗百篇”的才气。但酒,确实进入过他的梦中,也或许是,酒帮助他做了一个充满才情的梦。在这个梦中,他梦到东海大潮滚滚而来,而那一轮明月,也因为这阵阵浪潮而越发明亮。因着这偶得的“东海潮来月怒明”一句,写成一首充满想象力和神话色彩的诗篇:

    昙誓天人度有情,上元旌节过双成。

    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

    梵史竣编增楮chǔ寿,花神宣敕赦chì shè词精。

    不知半夜归环佩,问是空峒第几声。

    

〔16〕这是天上的上元节。西边的瑶池,有蛟龙对饮,酣畅淋漓;东海的洋面,怒涛翻滚,明月高悬。这儿,有花神献唱,有崆峒琴伴奏。这是梦的诗篇,也是酒的诗篇。这是龚自珍的想象,也许,也正是他内心的愿望与期待吧。龚自珍虽有戒诗之志,却终究没有戒诗之实。他终究要依靠这酒与诗,来抒发他的情感,表达他的愿望。

龚自珍受母亲的影响,从幼时就爱好读书,展露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在别的孩子还在含着糖葫芦胡闹时,他已经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经史子集等高深的著作,稍大一点便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他从小便是如此好学。

〔17〕幼年时便才华横溢,他的外祖父段玉裁对他甚是器重,在学业上给予他细心的指导。不但如此,他在创作上的天赋也令人吃惊,十三岁,便作《知觉辨》;十九岁,参加乡试,却只得了个第二十八名。他二十岁之前的生活,并无什么大的烦恼。在龚自珍二十一岁时,他在《怀人馆词》《红禅词》中都显示了绝妙的文采。

他是爱诗爱酒之人,对诗欲罢不能,沾着丝丝缕缕酒香的诗亦是令人如痴如醉。酒,成就了他的风流与豪情,让他“狂来说剑,怨去吹箫”。他在赠答诗《送刘三》中说:“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风雪衔杯罢,关山拭剑行。”这是他与好友的告别,这是他对义士的敬仰。

〔18〕漫天的风雪中,与其对饮一杯暖身的酒,为其擦拭佩在腰间的宝剑。剑气寒光闪烁,酒香氤氲袭人。在这酒香剑气之中道一声珍重,愿你带着我的敬意和期望远行。他在广陵时,曾在舟中替朋友题扇,内容也离不开酒:“逢君只合千场醉,莫恨今生去日多。”他们在广陵相逢,喜出望外。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场相逢里,恨不得一醉千年,忘记人生短暂的遗憾,忘记终将别离的痛苦,陪君醉笑,不诉离伤。这样欢畅的场景,就算无法实现,如今题于扇面之上,也算是记录一场值得纪念与回味的相逢。

    

〔19〕他的祖父段玉裁因他而引以为傲,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甚至夸赞他“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如此能人,才经得起这般的夸赞啊。从他幼时起,他的祖辈、父辈对他满怀期望,都期盼着他能快点长大,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深谙仕途之道的“聪明人”。可是谁又曾想到,他偏偏走了那条相反的路,成为一个愤世嫉俗、性格无比反叛的狂放少年。

    

〔20〕参加科举对于龚自珍来说是一条充满了荆棘却看不见尽头的漫漫长路。当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满怀信心地站在考场的门口,脑海中幻想着他考取功名后为国奉献他的一生的美妙前景,他提脚跨过门栏,在桌前坐定,潇洒地在考卷上写下那些激昂的文字。考试结束后,他自信满满地回到家里等待好消息,可是他等到的是什么呢?他那张考卷已经被埋没在成千上万张写满黑字的纸中。这样的结果是他没有想到的,只能皱着眉,蜷缩在角落里抱着头忍着心中的悲愤,因为那些用心去努力的岁月摆在那里,让他无法接受今天这样的结果。于是千言万语都融化在了酒里,一杯一杯酒穿肠而下,烈劲让他的神经暂时麻木,那一阵阵的眩晕感才让他觉得好受一些。

    

〔21〕在这几年内,他无数次参加考试,却终未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慢慢地,他从这科举考试之中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然而然产生了改革的思想和要求,他提笔写下《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吴中尊宿”王芑孙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于是,就在这一年,龚自珍放弃写诗。

从二十九岁开始,他又陆陆续续参加了不少考试,可每次都名落孙山。参加第六次会试时,终于中了进士,这时他三十八岁,一直担任着低微的官职,根本无法施展他的政治理想,他的那些改革的想法埋在他的脑子里都快发了霉,他只得在纸上洒下他的苦愁,“华年心力九分殚,泪渍蟫yín鱼死不干”。

〔22〕他认为史官之所以可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从全面着眼,作客观的、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而现在,官员们都不学无术。这时他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少年时也曾写过“三寸舌,一支笔,万言书,万人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抱负和追求:上万言书,献治平策;学万人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是人不轻狂枉少年。年轻的时候,总是简单而理想地活着,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华,功名利禄唾手可得,功成名就如探囊取物般容易。随着科举的屡次落第,阅历的日益丰富,方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再多的理想,再大的抱负,也抵不过这残酷的现实。

    

〔23〕中国古代的有为知识分子,都希望被朝廷重用,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林则徐如此,与他同朝为官的龚自珍亦如此。可惜的是,在那样一个卑琐苟安又妄自尊大的朝廷里,无论是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还是龚自珍积极改良的思想,最终都被弃之如敝屣。他写“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他写“东华环顾愧群贤,悔著新书近十年”。他活在这种悔愧中,活在怀才不遇的不平中,使得自己“百脏发酸泪,夜涌如源泉”。而他认为,这都是诗在作祟,于是决定戒诗。但仅仅九个月后便破戒。三十六岁时,第二次戒诗,也没有真正戒掉,只是留下了不少他自己都觉得“宜删勿录”的诗作。他不禁叹道:“英年须阅历,侠骨岂沉沦?亦有恩仇托,期君共一身。”

    

〔24〕在鸦片战争之前二十年,他就敏锐的嗅到了这盛世的衰败之气,察觉到了“将萎之花,惨于槁木”。他就像个先知,于所有世人之前发现了这盛世暗藏的腐烂之处,他的许多文章,都在讽刺死气沉沉的官僚集团,他怒道:“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他不满秦汉王朝为了镇压人民使用一系列的严酷刑罚,那些官僚只知保官、求官,一味地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在表面工作上都是争先恐后,而在国事上“奄然而无有生气”,他们只会迎合皇上的喜好,揣摩皇上的喜怒哀乐,以至于后来的辱国,甚至是亡国。他写诗暗讽那些当政者,不重视栽培国家栋梁,没有丝毫远见,“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25〕在他这一生中,全力对抗鸦片战争却不奏效,尽管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吸食鸦片,可那些把人推进万丈深渊的鸦片却还是频频地出现在那些幽深的屋子里,“津梁条约偏南东,谁遣藏春深乌逢”,大忠臣林则徐甚至为了反对鸦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面对整个军队都一起吸食鸦片的情况,龚自珍真的是痛心疾首,抚须长叹啊,军队力量被严重削弱,只得提笔写下:“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类眼荧。”龚自珍,没有林则徐那样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民族英雄”那样的头衔。官场失意的他,显现出名士风流的一面,好饮酒,喜作诗,用一支笔,留下了“文坛飞将”的美名,留给自己一个“晚清具有进步思想的文学家、思想家、学者”的称号。

    

〔26〕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之中,他只觉得“逢君只合千场醉,莫恨今生去日多”。他甚至想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解脱。但他的性子无法彻底改变,他始终是爱着祖国,关心现实的人,无法潜心向佛,一生中因为政治改革而不得不退隐。

血似残阳,寒冷的晚风将他那爬满岁月痕迹的白发迎风吹散,他迷离的老眸深处写满了无奈与悲恸,他这一生无法完成他的政治梦想,无法将这个社会改造得更加完美,老泪纵横之际,他只得颤颤巍巍地拿起没有温度的酒杯,喝下那杯含着恨的酒,看了一眼这个时代最后的一抹晚霞,了却此生。

〔27〕这就是龚自珍,一个为改革而生,却含恨而终的真男人。他将那绝妙的想法,深深地埋进土里,与身躯一起腐烂,只剩酒香在生生不息的后世之中为他传诵着那令人振聋发聩的思想华章。多年以后的今日,依旧可以在滚滚涌动着的历史长河中看见他思想跳跃时腾起的惊涛,尔后似有若无的酒香在记忆里缱绻着有关他的那些诗文的记忆。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龚自珍诗词

    〔27〕-➊《广陵舟中为伯恬书扇》

    红豆生苗春水波,齐梁人老奈愁何。

    逢君只合千场醉,莫恨今生去日多。

    〔27〕-➋《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27〕-➌《醉太平·道中作》

    鞍停辔pèi停,云行树行。

    东风昨夜吹魂,过青山万痕。

    春浓梦沉,愁多酒醒。

    一天飞絮,搅离怀碎生。

    〔27〕-➍《湘月》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