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739】
读物本·《诗酒年华》【清代篇(中)·人间惆怅客 纤尘花如梦】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7917
6
4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徉在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且看两岸花谢花开,云卷云舒,领略酒和诗词的相辅相成;且听溪涧鸟鸣,花开之声,触碰杂剧元曲与酒的不解之缘;且看四季流传,春去秋来,品味各路英雄被酒香晕染出的精气神。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21 19:54:16
更新时间2024-09-23 14:55:1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他是人间惆怅客 一世纤尘花如梦*

〔1〕他是上天所眷顾的孩子,父亲是康熙时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又是御前侍卫。从他的那声啼哭开始,他的人生实际就不由他自己主宰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更与清风共眠夜。有景欲赏无人,有言欲吐无人,有愁欲诉无人,清幽惨淡的孤忧!吟诗作词,对酒抒怀,系情于山水之间。纳兰性德在滔滔流年中,荒芜着自己的坚守,抚慰了许多失落的心,也沉寂了无奈的岁月。因为静默,因为隐忍,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

一袭白袍,飘洒在微风中,忧郁的脸庞点缀着那抹苍凉的神情。一阵阵箫声,诉说着专属于他的一生。走在轮回的边缘,循环往复着华丽的忧愁!孤独而忧伤是深刻的,无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闷早已注定。

    

〔2〕“疏花已是不禁风,那更夜深清露。”

纳兰性德,在那个封建王侯建功立业的年代,他似乎太过多情了,仕途的雄才,名利的争夺与他都太过疏远,或者说是他在刻意疏远这一切。也因为多情,他活得真实,真实地告诉后来人,也在告诉自己,这一生,我活出了我的人生。

一出生,上天就已经为他选择好了归宿。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权倾一时的重臣,母亲和舍里氏则是康熙的堂姑母。这样一个与当时的统治者有着千丝万缕牵扯的封建家庭,纳兰性德注定做不了红尘中的闲云野鹤,做一个自由的普通人对他而言也是奢望。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成为今生的羁绊,无奈,只能跟从人生既定的轨道。

    

〔3〕从记事起,纳兰性德的生活就伴着书香文墨,父亲也对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每天的功课自不必说,还有父亲的亲自指导。也许上天独爱他,纳兰性德本就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还有自己独到的领会,数岁时即习骑射,文武全才,慢慢长大,俊朗少年越发引人注目。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期待着他继承本应有的辉煌。

十七岁,纳兰性德入国子监;十八岁,成举人。一切毫无差错,他过着他应有的生活,在所有人的目光中,他也本该如此。只是,繁华背后,往往有着太多的酸楚。

〔4〕在短暂的人生中,看似身居要位,实则无足轻重,他的任务无非就是陪在皇帝身边,做一个没有自己意愿的玩偶。可是一个官宦之家的谦谦公子,却没有丝毫满洲纨绔子弟的作风。不爱结交同龄的官宦世俗君子,偏爱放浪不羁的落寞俊杰。今朝有酒今朝醉,更与清风共眠夜。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本有一颗明净清澈的凡尘之心,无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那一方净土,他不想迎合别人,亦不想委屈自己,最后只能在争权夺势的官场中渐渐隐退。

〔5〕纳兰性德是聪明的,因为他懂得取舍,懂得放弃,有时候,看开一些,或许我们会收获另一种舒心呢?可是,又有几人有这样的果敢呢?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而他的惆怅,有谁能懂呢?

他满腹经纶,出身高贵,像他这样的男子,不应该终日深锁书房,忧愁满面,不应该写出“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这样无奈的词,每当这时,总让人莫名的痛。这样一个男人,在夜深人静时,是否留下了他独有的泪水?谁又知道那隐忍的身躯后有着怎样的凄凉?

    

〔6〕二十二岁那一年,似乎改变了纳兰性德的一生。在旁人羡慕的眼神中,纳兰性德走向了他终身的宿命。

封官职的朝堂上,气氛严肃而又沉闷。众人的眼神都朝着朝堂中间这个略显稚嫩的少年。他低着头,表情看的不真切,总管大声宣读着皇帝的圣旨。语毕,纳兰性德既没有感恩戴德,也没有过分的激动,在众人或惊诧,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他双手接过圣旨,接过那份他自己认为应有的神圣与职责。纳兰性德抬头,看了看朝堂上的天子——那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皇帝,他感到一丝的欣慰与放心,心中隐隐地跳腾着。

〔7〕只是这时候的纳兰性德还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命轨迹,谁也无法选择,他只知道,他要跟从自己的内心,坦荡、从容。

生命的定位,也只能成全了别人的风景。一切已无法改变,只能以固有的姿态,一直走下去,直到落日的尽头。看着眼前苍茫的草原,纳兰性德又一次抬起了头,倔强地盯着远方,他喜欢这儿,没有拘束,可以随心所欲的遐想。这次,他又一次被选中陪皇上出巡。

天子出驾,文武百官争相随行,高头骏马载着他们行驶在广阔的大漠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翻卷的尘烟,如此声势只为众星捧月中的那一个人中之龙,如此殷勤也只为那人中之龙的一个侧目。

    

〔8〕还是边塞,熟悉的景物,熟悉的人,只是他还是不习惯,已经好多年了,陪在皇上的身边,作为近臣,多少人羡慕的宠臣。只是他从不看重。一纸忧愁,满是感慨,“拚尊前杯酒,一生长醉。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自嘲一生碌碌无为,却也羡慕不追逐浮名,随缘自适的生活。纳兰性德只能在词中暗自抒发,表明他心中所想,聊以自慰。

上天独爱他,甚至于溺爱,可在纳兰性德这儿不过是错爱,这份爱太过沉重,甚至付出了一生。家庭、仕途、爱情,此生他已无法选择,那就只能承受,承受家族、富贵带给他的无奈与责任,承受高权必然的孤寂,也承受命运带给他的繁华和颓废。

    

〔9〕风度翩翩的男子,引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虚虚实实便是一生之传奇,之色彩。“蝴蝶白花花梦蝶”,爱情滋味,“细把而今说”。

年少,眼波难定风流时的初遇,不过是昙花一现的邂逅。为其孤寂而来的女子,蜻蜓点水般掠过。“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琴瑟相和的结发,终抵不过红颜薄命的离去。“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繁花著锦衣食无忧,多情寻觅的新欢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红颜知己已成为他对那段分离中冷落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的深深的歉疚。

    

〔10〕纳兰性德的一生便是为了一个“情”字,又未尝不为一个“纯”字。“自伤多情”的人总是在爱情里受伤的,心“纯”之人更是无力看清濛雾前路。只是为何,这伤,来得如此急促而连绵?未曾忘怀,又已失去。

那天的阳光或许并不算好,花开的或许并不艳,鸟儿在枝头随意拨弄羽毛……又或许,那日,一切都被安排的柔美又浪漫。不管如何,甚至女主角可以不美,可以不优秀,但只是一个回眸的眼神,只是一种同趣的玩乐,只是一句无意的夸赞,就足以构成让他难以忘怀的理由。她或许存在了,是某个灵巧的女子,但不一定就是他的表妹,或许只是某种意识下的产物而已。

〔11〕但是那种关于初恋的情绪,确实是无法忽略在每个人的心事里的。纳兰性德自然也如此。正是这样一种朦胧,这种纯纯的简单的情绪,让他在以后的岁月里时常提及。小小少年,要的,不就是那么一种恍神的感觉?

只是初恋最美好,或许就在于它的距离。那是一朵刻在心上的花,美丽,痛,深刻。失去,就是它的最铭心刻骨。她终究是走了,只是走得太过急促,还没来得及告别,没来得及投进她的怀里去记忆那最后一刻的温度。“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他想他这一生恐怕都难以忘记这个一眼就撞入他心底的女子。他的书桌前还留着那束她折下的梨花,日渐枯黄,不忍扔,也无力恢复花儿的娇美。

    

〔12〕可是,这个女子太过美好,倾城如花,温软如玉,她静静的描绘幸福,不经意的俘获了他的心。他为她画眉,她为他磨墨,他们一起饮酒醉倒,同倚斜阳,一起看雨打窗花,并吹和风。他们和世间的其他的夫妻并无两样,享受着这平淡的幸福时光。好像这世间从此就只有春了,可是,他的秋,依旧是来了。从此,连春也是秋了。仅仅三年,纳兰性德又一次面临了失去。对于一生,三年太过短暂。短暂到还没懂得那段时间里的种种情绪。她走时,他才意识到,他,深深地陷在了有她的梦境里,很难再醒来。醒着,也梦着。他守着她的灵柩,面无表情,淡淡地说:“我想再和她待会儿。”

    

〔13〕那么平静,平静到好像她只是躺着熟睡,而他,只是像平常一样静静的想好好看她而已。但是,又有谁不知道他的强忍?只是,怎么安慰?

转眼又见秋雨绵绵,夹杂着惆怅秋风伴着似有若无的阳光,似乎回房看会儿书,听听曲,雨就静静地没了,却又总是无尽,雨仍旧凄凄,他突然意识到,只剩他一人了啊,“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他,一个人,突然觉得冷清,嘴微微张开又合上,自己起身拿衣披上。原来,身边早已无她能为他添衣。呆看着,眼前的雨幕淡去,阳光飘进了屋子,她缓缓地走来,他迎上去,却只是闯进了雨里,她被雨散了,如烟逝去。“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泪,融进了雨里,打在身上。雨湿透了衣衫,也滴裂了本来就破碎的心。

    

〔1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与她,她与他,又如何有这诸多愁苦。只是若不是有这些痛彻心扉,又怎么会成为彼此不可替代的“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不过只是芸芸众生的其中一个,他只想要个简单舒适的生活,不需要时时担忧、紧张,伴君如伴虎,亦步亦趋,小心翼翼,他只想随性的生活,能够真正地随性情而来,不需要虚与委蛇,没有趋炎附势,没有暗地里使绊子,那样的生活,才是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所有的所有,这所有的盼望,所有的期望,总在一天天的濒临绝望。

    

〔15〕他原以为和爱妻能白头到老,他以为他可以和朋友随时随意的把酒言欢,讨论诗词。他以为他能放弃仕途,回归简单的生活。可这些在现实面前,支离破碎。

他作为天子侍臣,要时时跟在皇帝身边,大部分都是无聊的保镖生活。他爱着的妻子和那一直不曾遗忘的表妹纷纷离开人世。他的知己好友,年纪都已五六十,病的病,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

若不是纳兰性德对每一份情都过分珍惜,不管是爱情抑或友情甚至亲情,这都是纳兰性德极为在意的。因为在意,所以在失去这些的时候,才难以接受。他为他那凋零的爱情,祭奠了多少诗词,他为这些弥足珍贵的友情,又付出了多少心血。或许这便是执着,不会放弃的执着,只会随着生命之火熄灭而湮灭。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纳兰性德词

    〔15〕-➊《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帘衣入夜空。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丝残篆,旧薰笼。

    暗觉欢期过,遥知别恨同。疏花已是不禁风,那更夜深清露,湿愁红。

    〔15〕-➋《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15〕-➌《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15〕-➍《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平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15〕-➎《临江仙》

    六曲栏杆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15〕 -➏《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5〕-➐《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5〕-➑《浣溪沙》

    伏雨朝寒悉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15〕-➒《浣溪沙》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15〕-➓《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15〕-➊➊《采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15〕-➊➋《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匹夫有责是遗老 人生如酒报国恩*

〔16〕划开这一片朝霞,我们似乎听到了屈原行走在汨罗江畔吟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恍然回首之时,似乎又看见了岳阳楼温柔的橘色晚霞,范仲淹在淡淡的光辉中紧皱着眉头,诉说着内心的哀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或是以天下苍生为大计流露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或是以收复失地为己任浓情于笔端大有投笔从戎之势;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用一生去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谛……但是,从来没有哪一群人像他们这样,国破了,家亡了,还依旧长歌当哭般徘徊在“找家”的路上。

    

〔17〕这是一群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哭喊着:“要妈妈”;这也是一群前朝的遗老,心中只存一个回荡之声:“我的国家叫大明。”

明代后期的天空中乌云滚滚,一场改朝换代的浪潮即将来袭。历史从来不会顾及情面,明清之际遗留下的遗老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浸满了自己心血的国家在自己的面前换上了别人的姓。这一群前代遗老们的心中充满了愤懑与不平,满腔的热血在胸腔中沸腾,顾炎武便是这个“家族”中最暖人心怀的“长子”,也是这个“家族”中最割舍不断的“遗民”。

    

〔18〕少年时候的他从小就拥有与众不同、超乎常人的生活经历,在那段本该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他没有纯真无邪的欢声笑语,而是过早地接受着懵懂的家教,却过继到了去世没多久的堂伯顾同吉家中,刚进门便失去了“父亲”,唯一照顾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有的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哀怨。

幼时的“阴影”总会像风筝一样,任凭你飞得再远,总有一根“家族心理”的线在背后牵扯着你,为你掌握平衡,为你指引道路,为你冲上云霄。

〔19〕顾炎武的经历正是如此,它没有让顾炎武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相反却让他更加认识到了“家”的重要性、珍贵性、唯一性,就像酒一般,无论酝酿多久,总是原来的味道最香,是不是家的味道,嗅一口,便知;品一口,便不忘。

这种从小培养出来的“家国”气质,影响了顾炎武的一生,以至于在明末清初之际,无论家在还是国亡,“顾”心永恒——他从来对外宣称都说自己是明朝遗子,未敢半点妄言我乃清民。

    

〔20〕公元1644年,满州的骁骑撞破了嘉峪关的铁闸,风卷云涌般的气势瞬间扑灭了北方明朝最后的气焰,余下的南方势力也在清军的包围下朝不保夕,形势可谓岌岌可危。“须知六军出,一扫定神州。”顾炎武一看见国家深处水深火热之中,便立马竭忠尽智献上自己的计策。随即提出的“乙西四论”,大大改善了南明朝廷军政废弛、国库紧缺的局面,同时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与执行力。一时间,反清复明的口号完全占据了顾炎武生命的全部,也成了他一生的夙愿。“我愿驰国难,取道赴南京!”顾炎武漫天风沙中饮下一大口烈酒,仰天长啸道,他终于决定要为母亲做一个儿子该做的事了。

〔21〕只是可惜,计划不如变化,还在赶往赴任途中的顾炎武便得知了一个晴天霹雳: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尽亡!首战未捷,便吃当头一棒,不甘心草草收场的顾炎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又和挚友归庄、吴其沆参加了佥都御使王永柞的义军,但结果同样逃不出悲剧的梦魇,而稍后的再与杨永言、归庄的共攘昆山,更是让顾炎武体味到了一生中最为苦涩的时光:朋友战死沙场,生母被斩去双臂,两个弟弟被杀。九天后,当常熟陷落后,其一生最爱的嗣母王氏闻变,毅然绝食殉国!“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嗣母的去世,带给了顾炎武最大的刺激,也成就了他一辈子的命运走向——执着如清酒,一生不忘初姓;浓情如烈酒,此世永追大明。

    

〔22〕父母命,不敢违。后人常说,顾炎武一辈子背负着反清复明的使命,纵观其一生无时无刻不流露着对故国最深沉的热爱,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再回帝都,哪怕是梦一场,也罢,空欢喜一场,也值。

“日入空山海气浸,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鹤,云浮真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日落黄昏,他端着一杯残酒临窗而立,酒的浓度早已被汗水和泪水稀释,若有若无的酒气勾起了他那未完成的使命感,可是如今,他更多的时候是化作了埋藏在字间行间默默的赤子之心、抑郁之泪——感慨明王室今非昔比、日渐衰微,又渴望其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收复失地。

    

〔23〕此去今年,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掰指一算,加之今年已是明朝离去的第十个年头了。“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杯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一杯菊花酒,一把相思泪,酒在泪花间,花在酒水中。放眼望去天地寰宇白茫茫的一片,肃杀的秋风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鬓角斑白的老者茕茕孑立地突兀于江山之间,手里的浊酒、眼前的黄花,无不萦绕着他心中的愁绪。诚然,都说孩子是最离不开家的,但有什么比一个大半辈子都在外漂泊流浪的故国遗民更加知道“家”的含义呢?顾炎武一定是矛盾的,落叶本该归根,也许,假使不是因为嗣母的那一句话,顾炎武也可能会跟随其脚步,一同殉国,而现在看来倘若当时真的选择了殉国也好,也就没有了现在的此番心力交瘁,绞痛煎熬。

〔24〕但顾炎武毕竟是顾炎武,他没有忘记家国之间孰轻孰重,更没有忘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一生践行着此条信仰的他,用如酒般的陈酿味道,不改初心,不变航向,不乱方寸,与大明共唱了一段史上最感人的亲情大戏。“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巢。”顾炎武对明朝的这份情,难得醉的这么深,入得此番迷,爱得那般久。如此,孰能说他不是明朝家族中最称职的“长子”呢?不是最具资格的“遗民”呢?

    

〔25〕顾炎武用一生的蹉跎时光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诺言,如美酒般历久弥新,沉淀的越是久远越是流芳百世;与此同时,另一坛佳酿,“次子”王夫之也是备足了后劲,誓与顾炎武一争高下,两坛兄弟酒,遗民筵就这样在明清错综复杂的历史下,共同演绎了一段最忠诚的故国岁月。

生于“屈子之乡”,蒙受楚辞洗礼的王夫之很早便以香草美人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怀。“半岁青青半岁荒,高田草似下田荒。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风十日霜。”香草不死,春色便在,一心思忖着恢复故国的王夫之,其爱国的情怀于胸中从来都是如春天般鲜活灿烂,什么时候拿出来什么时候都是一坛包含了真性情的烈酒,品色上佳,味道纯正。

    

〔26〕与顾炎武一样,时年二十一岁的他便仿照复社,组建“匡社”,其用意不言自明:匡国济民,救天下于水火之中。只是可惜,一次次的试图辅佐南明政权,又一次次的失败而归。“天涯天涯,吾将何之?颈血如泉欲迸出,红潮涌上光陆离。涟水东流资水北,精卫欲填填不得。”永历二年,等不及的王夫之决定自己举兵抗清,可因为操之过急,加之缺乏经验,作为一介书生的他竟脱离了行伍的实际情况,其组建的军队大半都是未经训练的农民,缺乏供给、孤立无援成了这支军队最大的困难,不到数月,农民军便被八旗的精锐部队无情地消灭在铁骑之下。

〔27〕最后一次的反清斗争竟落得如此结局,落魄无奈的王夫之想到了归隐,想到了于青灯黄卷中研读学问、终老一生。可越是想要这样,越是逃避不了自己内心那颗永远跳动的心:当真一隐则隐,做到不再过问世事了吗?

王夫之是做不到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一杯浸透了爱国之情的酒水,端起吞入肚中,此生便不可一日消停,只能选择不醉不归,一醉方休。“乘春春去去何方,水曲山隈白昼长。绝代风流三峡水,旧家亭榭半斜阳。轻阴犹护当时蒂,细雨旋催别树芳。唯有幽魂消不得,破寒深醴土膏香。”

〔28〕王夫之的隐居是走遍天下都是大清江山的隐居,这样的归隐,不如不隐,即便是隐,也是伤隐,寻访几处便要种下几处故国的眼泪。当然,王夫之最终还是在石船山草堂终老了一生,可是清闲的日子并没有因为与世隔绝而无人问津,相反却被一次又一次的求见不断打扰。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有人千方百计找到他属意写劝进表,王夫之说:“我是亡国遗臣,只欠一死,今天为何要用我这样不祥之人呢?”坚定自己的立场,忠明之心始终填满自己的胸膛。

〔29〕吴三桂之乱被平后,有封疆大吏听说此事对其大加赞赏,嘱咐郡守送给他粮帛,请求相见,王夫之又以自己正处病中,并坚称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更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傲骨的气节,向来是文人一贯的风格,但是像这样当着本朝官员的面直呼自己是前朝遗民的文人却是少之又少,酒一般的豪气耿直让人真的不得不为之道一声:好胆识,好酒量,好一个明朝遗老!

    

〔30〕王夫之直到死,都依旧不忘到另一个世界还做明朝魂。康熙二十八年,在其自题的墓石中他特意告诫儿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为之,止此不可增损一字。行状原为请志铭而设,既有铭,不可赘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学,可不以誉我者毁我,数十年后,略纪以示后人可耳,勿庸问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书授攽。”墓志铭中所说的“戊申纪元”,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即明朝开国时间,如此用意,其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证。

〔31〕这正如一坛摆在烈日之下的酒,任其挥发百里、千里、万里也是如揭开瓶盖的一刹那间一模一样,酒水里保持的始终是大明的脾性。如果说顾炎武的一生里浸透的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刚烈酒气,执着如初、至死不悔,那么王夫之则是用他的隐逸散发着国道酒品的永世不变,进退如一。二者都是文人中的酒者,又皆是酒者中的文人,明朝遗老的精魂,似酒水一般,千年不变,愈久愈香,共同吟唱着一曲酒水中的爱国挚情。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31〕-➊顾炎武:《海上四首》

    其一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鹤,云浮真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31〕-➋其二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

    遥闻一下亲征诏,梦想犹虚授钺yuè才。

    〔31〕-➌其三

    南营乍浦北营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

    楼船已奉征蛮勅,博望空乘泛海楂。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31〕-➍其四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ào zú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31〕-➎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巢。

    〔31〕-➏王夫之:《蝶恋花·表柳》

    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若要情丝断。

    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

    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31〕-➐王夫之:《唐如心见过》

    春草初生雪霰零,山山曾踏几茎青。

    居然天地成今古,何必云岚不典型。

    执戟汉亡谁载酒,尚书秦暴有传经。

    怜君问礼当深夜,急难原头念鹡鸰jí l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