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905】
读物本·《诗酒年华》【近代篇(上)·浅斟低唱自惆怅】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8795
5
4
1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徉在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且看两岸花谢花开,云卷云舒,领略酒和诗词的相辅相成;且听溪涧鸟鸣,花开之声,触碰杂剧元曲与酒的不解之缘;且看四季流传,春去秋来,品味各路英雄被酒香晕染出的精气神。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25 19:16:50
更新时间2024-09-26 09:24:4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近代篇:浅斟低唱自惆怅 烽烟四起醉已醒

〔1〕战争的硝烟,将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醉中惊醒。自满州贵族入关,剃发易服,文字狱大兴,中华文化陷入桎梏;文人雅士,不问政事,唯有浅斟低唱。及至洋人叩关,唤醒了民族的灵魂。可是,国于危难之时,君主无能,朝政腐朽,英雄豪杰报国无门,唯有以酒麻木民族的神经。观神州大地,烽烟四起,满目疮痍,内忧外患折磨着世人。华夏大地陷入了无限的忧愁,何以解忧,唯有酒尔。古老的帝国,一直在血与泪中前行。终于,历史的车辙碾碎了这个时代的屈辱,世人用血与酒浇铸着华夏的脊梁。


 

*黄景仁饮酒抒情怀 西太后种荷制佳酿*

〔2〕漫漫华夏之路上,一路飘散着各色酒香。有酱香型的茅台,有浓香型的泸州老窖,有清香型的汾酒……有时候,酒代表一种政治文化,波谲云诡、尔虞我诈;有时候,酒代表着职场上的一种洗练,成熟沉稳、处变不惊;有时候,酒代表着一份淡泊高雅、孤芳自赏、踽踽独行。它们或是如东方朔妙饮不死酒般张弛有道、进退自如;又或是似“竹林七贤”那群狷狂者也,隐没山林、仰天长啸;又或是像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样弄潮于高庙、笑里藏刀。

    

〔3〕天地寰宇,俯仰之间。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舌尖上的美酒,品多了自然酥香易醉,淡了些许味道。但若如此时有一杯浓烈了亲情的佳酿摆在你的面前,你又如何做出选择?——更何况血浓于酒。

也许,最美不过温情。

乾隆十一年,伴随着江南的氤氲之气,一代才子黄景仁出生于阳湖一个小户农家,时值“康乾盛世”,加之本为北宋诗、词、书法大家黄庭坚的后裔,少年时代的他就曾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但无奈,终其一生所学,最后也只化为谪仙人一杯黄酒“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宿醉,诚然,如他自叹“一身堕地来,恨事常八九”。

    

〔4〕不过,好似刚刚降生的雏鹰,未来的蓝天再辽阔,最初的踏板依旧是母亲温暖的胸怀。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永远都只是一个孩子,更何况家是永远的港湾,酒是累了回家的路,黄景仁也不例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景仁四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十六岁时唯一的哥哥又离开尘世。又是一次科举考试在际,又是临行前的辞母远行。枯黄的油灯下,黄景仁慢慢展开孟郊的《游子吟》细细咀嚼起来。

    

〔5〕“咳、咳、咳”……隔墙那边,母亲的厢房几声扎耳的声音突然传来,还没等他再问,又是一片关切之语:“仁儿啊,早些休息吧,衣服我缝好了,就放在你床头。这次去了就不要再回了,记住,切莫因为娘亲负了你的前程,娘好着呢!”“知道了,娘,您就放心吧。”追寻仕途的路上,黄景仁已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因为母亲的抱恙而放弃了前进的步伐,一杯浊酒下肚,看着床头的衣衫,勿用过多的言语,酒在,心暖,情意浓。

〔6〕三年又三年流淌去了,黄景仁总算是考取了半个功名,只不过母亲早已化作山间一座矮矮的孤冢,她没等到最后的结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狂风拨动着书桌上的一本《项脊轩志》,“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7〕回想以前,自己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照顾嗷嗷待哺的“我”呢?他噙着眼泪,背过身去,又突然转过身来,吞一口手边的辣酒,磨墨挥毫。“搴qiān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一首《别老母》,黄景仁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几年前的篇章,如今依旧恍如昨日。窗外的雨渐渐下大了,眼前一片朦胧。

此去经年,黄景仁不曾假想,那日的离开,再回时家里竟只剩他孤单一人,他后悔没有选择就近去卖些书画周济家庭,他后悔没有端茶递水伺候病榻上的老母,他后悔原来读了那么多遍的《陈情表》到现在都成了一堆无用的惘然。

    

〔8〕他恨自己!

想到这里,他不禁拿起酒杯,一口一口地往嘴中送去。“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酒杯太小,“薄醪láo似水愁无敌”,便索性擎起酒坛,往脸上倒去,而立之年的人了,很难想象,胸中对母亲的滚滚思念到如今依旧翻腾不止,像个出生的孩子。酒是辣的、泪是咸的,这样的味道也许人间少有,倘若能品上几口,更是要用心才能触到——一种久违的亲情。

“苍苍者天,生我何为?令人慨慷。叹其年难及,丁时已过;一寒至此,辛味都尝。似水才名,如烟好梦,断尽黄齑苦笋肠。临风叹,只六旬老母,苦节宜偿。男儿堕地堪伤,怪二十、何来镜里霜。况笑人寂寂,邓曾拜衮;所居赫赫,周已称郎。寿岂人争,才非尔福,天意兼之忌酒狂。当杯想,想五湖三亩,是我行藏。”

    

〔9〕回望黄景仁的一生,诚然如他这首二十四岁生日时所写的自寿词《沁园春》一样苦涩难当、闻者落泪,难怪就连现代诗人郁达夫也曾感慨:“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

诚然,黄景仁的诗歌造诣的确很高,人们街头传唱其诗似李白,与洪亮吉并称“洪黄”,但其实谁都不知道在他眼里自己简简单单就是母亲的一个孩子。苦难愁闷而短暂的一生,只不过落得个“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

    

〔10〕咸丰六年,一声啼叫打破了皇城深宫的肃穆安详,屏风外,咸丰皇帝左右来回踱步已不下百次,身后的皇亲国戚更是个个心急如焚、如履薄冰,生怕有个万一龙颜大怒,那必定是祸到临头、降罪于身。但庆幸的是,同治帝平安顺利的降生了。

此时的慈禧看了看襁褓里的孩子,又看了看站在身旁的天之骄子,眼里忍不住浸满了幸福的泪水,她知道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现在的地位有保障了,也知道这是将来的太子,日后的满清帝国第十位皇帝。作为母亲,她像所有刚刚成为人母的女人一样,享受着人生中最慈祥的一刻。

    

〔11〕不幸,幼年时的同治失去了父亲。朝廷的诡谲争斗,哪是一个幼儿弱小的双肩所能扛得起的重任?从此以后,我们看到母亲接替了儿子的责任,开始在波谲云诡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或粉碎了八王之变,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或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开展洋务运动,一时间清王朝甚至出现了“同治中兴”。

渐渐地,同治帝开始长大了,骑马射箭、诗词歌赋,少年时的他每天都要承载着同龄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宫墙外的纸鸢风筝、冰糖葫芦、皮影戏仿佛只有在他的梦里才能看见,甚至,有时连做这样的一个梦都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想象。

〔12〕慈禧很关心小同治的学习,希望此子日后大有所成,延续大清帝国的辉煌,所以每有时间都会询问小同治的老师翁同龢这一段时期儿子的学习情况,但,凡百次问,十有八九得到的都是客套的回答,也许这孩子天生就不适合去担当天下最大的责任吧,慈禧看着远处颐和园里小同治和小格格们的嬉戏,她举起刚酿出来的“莲花白”,轻抿了一口,温馨而苦涩,清醇而浓烈,紧接着做出了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宁遭万人唾弃,母亲的心,总有人会懂。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已经有好一段日子了。这一天,天气晴好,凉风习习。慈禧带着小太监和一群宫女,来到瀛台。

    

〔13〕湖的四周,满铺着无数的荷花,这是慈禧最喜欢的白荷花。湖底很深,荷花虽然种得很密,但并不妨碍行舟。天气特别的好,不太冷,也不太热,真是最好的晚春天气。慈禧今天的心情很好,一双眼眸时时闪动着,嘴角上挂着默默的微笑。难得偷取半日闲,到这小湖上来浮荡半日。慈禧命太监们采取荷花的花蕊。草之晶在于花,她喜欢用夏天的荷花花蕊来酿制“莲花白”。将花蕊晒干,以上好高粱酒为基酒,加入各种药料,入瓷坛密封,陈酿而成,开封之时,荷香令人神清气爽,最难得的是喝下去之后,脏腑间顿时神清气爽,又不醉人。故有词曰:“情知天上莲花白,压尽人间竹叶青。”

    

〔14〕慈禧和同治渐行渐远。酒还是原来的酒,儿还是原来的儿,情却不是原来的情。慈禧喜欢和同治在一起的时候小酌几杯,她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心中的不惑却很少有人懂,外界的质疑污言,也只能在儿子的面前,才能稍稍忘却,不加拘束的放纵几杯。

几杯下肚后,慈禧好像有点不胜酒力,脸泛红晕的她分明是有些微醉了,望着面前同治年轻的脸,慈禧举起手中的“莲花白”,却听同治疏离而倔强地说道:“老佛爷平日操劳,要是觉得力不从心,大可让儿来为您分担忧愁。”同治的话,言在此,意在彼。慈禧看着个头刚刚超过自己的孩儿,听得出弦外之音,刚想开口,眼前却又浮现出无数次与他争吵的画面,儿毕竟是儿,长大了总有些自己的想法,这一次,慈禧选择了沉默。

    

〔15〕又几杯过后,慈禧在一众人等的围拢中渐渐行远了。忍不住扭过头,看着儿子,一张抗拒的脸对上一双慈祥的目光,看着这一幕,慈禧脸上的皱纹微微抽动了一下,不知怎的,她突然想到了还政于朝,但该怎样还呢?

似乎都来得太快了,也去得太快了,还没等慈禧这一想法来得及实现,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便驾鹤西归,成为清朝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位皇帝。那天,宫里挂满了白色的条带,金黄也第一次在皇宫里消失了它的踪迹,没有人敢去问慈禧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也没有人知道慈禧到底有没有再去借“莲花白”消解心头的悲愁。

    

〔16〕日后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仍旧是像以前一样独揽大权、威风凌厉,但人总有累的时候,更何况一个女人、一个早没有了子嗣的母亲。“莲花白”还是“莲花白”,依旧清香甘醇,依旧出现在每一次宫中的盛宴上。慈禧常常将制成的“莲花白”用洁白的瓷杯盛上,赏赐于亲信之臣,但慈禧却从未再品尝过。只是在不觉或者下意识中养成了一个习惯,于每一年的那一天都会出现在瀛台的荷花塘边,站上个半天,端着一杯“莲花白”,嗅着荷香,酒香,任由脑海里飘荡着来日的天堂里才会享受的天伦之乐,将一杯酒轻轻洒入湖中。

“莲花白”,这种曾经带给慈禧无数次片刻快乐的佳酿,现在却也成了一个人永远遥想的记忆。

如其所名,莲花白,白茫茫的落得一片干净。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黄景仁诗文

    〔16〕-➊《二十夜》

    破窗蕉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

    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最分明。

    薄醪似水愁无敌,短梦生云絮有情。

    怪煞邻娃恋长夜,坐调弦柱到三更。

    〔16〕-➋《把酒》

    把酒意如何,深宵幽感多。

    春心怜径草,生意抚庭柯。

    名岂身能待,愁将岁共过。

    由来著书愿,禁得几蹉跎。

    

    〔16〕-➌《卖花声·立春》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曾国藩枕酒平天下 洪秀全禁酒不禁色*

〔17〕这个时代终于来临,每个王朝都会经历这样风风雨雨的颠簸,然后在摇摇欲坠中衰落,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清朝入关以来,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在道光朝拐了一个弯,从壮年走入了暮年。饱受天朝藐视的“英夷”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这片古老国土的大门,华夏大地自此走入了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纷纷扰扰。挣扎的巨龙困兽般陷入一场浩劫,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曾国藩和洪秀全两个人,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命运。那是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清王朝急剧衰落,朝廷上下贿赂公行,人心沉沦。金田烽火照耀了华南的天空,庙堂之上的满洲贵族却还以为是粤民庆祝的烟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盲目欢愉。终于,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

    

〔18〕正在家乡丁忧的曾国藩被一纸诏书,将他从父亲的坟前推到了历史的漩涡中。

本是一名文臣,却不得不投笔从戎。曾经踏碎每一寸国土的满洲八旗骑兵经过两百年的销蚀变得孱弱不堪,英国的洋枪大炮将清军最后一点点的剽悍丢弃在了东方的海疆,自此,一场漫长的沦陷便开始了。宣武称王,永安建制,太平天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东南的半壁江山时,紫禁城的天子大梦惊醒,满眼望去却没有能抵抗之兵。曾国藩被召到“剿匪”前线时,无钱无粮,所有的一切都得靠他这个文弱书生自筹。仿佛是背负着一个历史交予的使命,若非天降大任,怎会劳此心力。

    

〔19〕练兵,打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岁月的风霜染白了他的双鬓,对于仕途早已心灰意懒的曾国藩,没想到太平天国之乱给灰暗的人生送来了一丝曙光,不惑之年投笔从戎,以文臣之躯行武将之事。办团练,组湘军,无粮无饷,带着三湘健儿练就了腐朽帝国最后一支骁勇的军队,将奄奄一息的末路王朝起死回生,大有中兴之象。

然而,世人知道,他走的是一条多么艰辛的路。在最初的战斗中,总是在太平军的大刀长矛下四处逃窜,可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坚韧的活跃在战场上。与其说是负隅顽抗,不如说是不甘示弱。几度战败,几度悲伤,都不能冷却他为国尽忠的热忱。

〔20〕当他站在长江边看着水里漂浮的湘军尸体,看着血红色的江水,顿觉愧对朝廷,愧对出生入死的兄弟,豪饮一碗酒,闭上双眼,他向着浑浊的江水去找寻逝去的魂。可是,国家不能没有他,他创立的军队不能没有他。他是军队的核心,更是军队的灵魂。

败时独自小酌,让杯中之物安慰这颗满是伤痕的心,胜时与部下同举杯,彻夜豪饮,赋诗明志。他,做到了两百多年以来所有汉人没有做到之事,他让被苦苦压迫两百年的汉人扬眉吐气,位极人臣。自此,开启了满清的中兴之路。

    

〔21〕但是,又有谁人知道他内心的苦楚?“颇忆家山好,去乡兹六年”,连年征战,已麻木了自己的神经,端起酒杯,却无酒意,看着眼前的佳酿,无限思绪缠绕在心头。“使君殊不俗,把酒竟茫然”,今日这酒既能解忧,亦能唤起无限的忧愁。麻木了今日的无奈,却也唤醒了明日的迷茫。历史,你为什么选择了我曾国藩?

历史总会在每个路口制造很多巧合,同样是应试不第,曾国藩将责任归于己,洪秀全则将责任归于朝廷。两条注定相反的路,让他们在某个节点兵戎相见。

    

〔22〕“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手提三尺之剑,梦想开疆扩土,用西方的神圣武装这片古老的国土。梦想着让这片已走入暮年的古老帝国焕发新生,纵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也要寻找一丝希望。可是,这条路坎坷难行,荆棘满路,血光之灾,牢狱之祸,每个时刻都有可能降临。这样的生活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每一天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那颗躁动不安的心该如何安放?

酒,此时成了最好的慰藉。酒,不仅可以沉寂内心的躁动,亦能为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举杯共饮,是情不是醉。

    

〔23〕“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号称天父之子的洪秀全从那个叫作金田的小村子开始,半年之内横扫大清半壁江山。他带领军队克武昌下金陵,叱咤东南,更金陵为天京,君权神授,踌躇满志,准备以北伐直捣黄龙,一统天下,将奴役华夏两百多年的满清贵族逐回关外,让他们重新过上茹毛饮血的日子。他是天父之子,他的国就是天国,将来就是天堂,这是他的梦。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24〕天国的一切荣耀都与天相关。天,会庇佑他吗,会庇佑他建立的天国吗?他想会的。八旗兵的堕落,成就了天国暂时的神话。可是在湘西那个小村子走出的叫曾国藩的人,正在训练着帝国最后的雄鹰,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高高在上,察觉不到潜在的威胁,奢靡享乐,一如既往。

天下太平,是每一个百姓的梦。而他,却因为追求太平使天下不太平,在破坏太平中追求所谓的太平。掠取金陵,登及大宝,太平早已被世俗的权力裹挟。天下还未全部掌握在手中,需以猛虎下山之势四处征伐,使万民归心,四方臣服。

    

〔25〕生于农家,长于贫苦,他知道农民的苦楚,以均田为口号,当入主天京。坐在从明故宫拆下来的龙椅上时,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广西的大山里长大。那曾经在心中种下的“太平”的信念早已破碎在秦淮河边那一条条的画舫间。

酒与色,任何英雄都难以抗拒,他,依然。

举旗反清之前,他好酒,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唯有杜康。金田事起,也许,他觉得贪杯易误事,遂号令戒酒。可是,挡住了酒的洪流,却挡不住色欲的呼唤,天京黄粱梦馨,中日沉溺于丝竹美色,政事荒废,内乱迭起,蓬勃之势日衰。

    

〔26〕当初的梦,在还没圆满之前就已经在他的忘乎所以中开始碎裂了。或许是一种宿命,也或许是作茧自缚。酒可以当作身外之物戒去,欲望却像是印在胸口的记号,低头便是欲罢不能的牵扯。酒有度,而欲望无边。

曾国藩与洪秀全,两人巧遇在历史的风口浪尖,都是文人出身的武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枭雄。但历史却让他们成为对手,天王最终被文正公送上了天王不愿去的天国,而他的尸骨则和他无比眷恋的天京城融为了一体。

〔27〕生于这场历史的浩劫中,都是命运的承受者,却也都是命运的扭转者。曾国藩在自己的命运里驾驭历史的命运,洪秀全在历史的车轮下碾碎了自己的命运。与诗酒不同的是,名利总与成败牵扯缠绵,而诗酒永远都只有一种姿态,无关乎历史在哪个档口,无关乎成败。

在一颗新星上升之际,另一颗星正在急速陨落。相似的命运,没有铸就相似的人生。曾国藩,成了晚清中兴忠臣,流芳百世。洪秀全,成王败寇,背负百年贼名。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27〕-➊曾国藩:《漫与》

    今日今时吾在兹,我兄我弟倘相思。

    微官冷似支床石,去国情如失乳儿。

    见惯浮云浑欲语,漫成诗句未须奇。

    径求名酒一干科,轰醉王城百不知。

    〔27〕-➋曾国藩:《失题四首》

    两度归帆溯上流,萧萧落木洞庭秋。

    送君此去风前酒,忆我当时月夜舟。

    弘景旧居勾曲洞,杜陵新卜烷wán溪头。

    好栽修竹一千亩,更抵人间万户侯。

    〔27〕-➌洪秀全:《吟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guǐ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28〕她自深闺出,温婉贤淑。一朝出嫁,相夫教子,日子安稳富足,波澜不惊。她是一株静静盛放的蔷薇,等着细嗅的猛虎,带她纵身四野,诗酒天下。

她虽是封建桎梏下的弱女子,却胸怀天下家国大事。谁说女子不如男,看她巾帼扬风帆,乘风破浪树新风。她习文练武,工于诗词而武艺高超,东渡日本,学成归国后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在这场挣扎中,她不是单纯的女子,而是意志和信仰的圣斗士。她是饮着酒舞着剑唱着诗倒下的带血的玫瑰,在清晨的阳光里流着晶莹的泪,这泪珠是不悔,是坚定,更是英勇。

〔29〕也许,她本该是男儿郎,千金买刀,貂裘换酒;只奈何投身成了女娇娥,却最终巾帼不让须眉,成了鼎鼎有名的鉴湖女侠,她就是秋瑾。

七月十五日,夏季还在蓬勃的时节。三十三岁,生命刚刚蓬勃的年岁。

秋瑾却在这样蓬勃的季节、这样蓬勃的年岁被结束了生命旅程。她自号鉴湖女侠,她的一生,精彩绝伦,虽然逝去,却为后世留下光辉灿烂的身影。若是多点眷顾,她的剑想必会舞出更精彩的人生,她的诗想必会描出更鲜活的思想,她的酒想必会醉倒更多在黑夜里挣扎的灵魂,迎来更清澈的日子。

〔30〕清末民初的革命者,大多出身于衣食无忧的富裕家庭,或者直接来自官宦之家,这些革命者形象更文弱,谈吐更优雅,以知识分子和留学生为主体,他们自觉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的精神洗礼,从一开始就剑指皇权专制制度本身,从一开始就是为理想而战,为信仰而前赴后继,毫不妥协地战斗,义无反顾地牺牲……秋瑾就是其中的一位。

秋瑾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官宦之家,原名秋闺瑾。祖父和父亲都是举人,当过知府、知州这样的实差。这样家庭出生的女子,不愁吃穿。虽然摆脱不了相夫教子的命运,却也要有些起码的识文断字的功夫。

〔31〕秋瑾稍大就被送进私塾,学些《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之类。然而,年幼的秋瑾却喜欢诗词,酷爱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也许是受小说传奇的熏陶,她自小仰慕英雄人物,立志成为巾帼英雄,并写下“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的豪迈诗句。

父亲秋寿南因官职调动来到湖南湘潭的这年,年满二十的秋瑾也跟随前往。因着秋寿南与湘潭富商王家是旧交,双方儿女也已到婚配嫁娶的年龄,便定下了秋瑾与王家少爷王子芳的婚事。

〔32〕也许,正是这桩婚事成了秋瑾生命中的转折点。王子芳虽读过书,但“大少爷”气息浓厚,整日优哉游哉,胸无大志。虽说王子芳是个凡夫俗子,也能与秋瑾过着平常日子,但两人思想上的差距,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如此,还要面对思想顽固的婆婆的百般刁难。不得随意出门抛头露面,“三从四德”“晨昏定省”更是一样也不能少。这种封建家族的封闭保守的生活束缚压迫着秋瑾,却也激起了她的反抗意志。1904年,尽管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秋瑾毅然离开了家,东渡日本。

〔33〕当时的日本,已经过明治维新的洗礼,风气渐开,思想日益开化,女学兴盛。在国内倍感压抑失落,感慨“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英雄末路当磨折”的秋瑾,终于在日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自由呼吸的天地。在日本,她不仅将名中的“闺”字去掉,改为秋瑾,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而且经常女扮男装出入各种场所。就连其身着女装的照片,也是手持短刀,英气逼人。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徐锡麟等人,积极加入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他们心系国家民族,同心同情,又远渡重洋彼此照顾,时常在一起“把酒论文”,讨论男女平权,革命救国,形势一片欢好。

〔34〕“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在诗中,我们仿佛看见手持宝刀的秋瑾,执酒畅饮,时而吟诗,时而沉思,飒爽的姿态,一派豪侠的气质。这首《对酒》,乍听起来像是男子所作,“千金买刀”“貂裘换酒”的豪气,珍重热血,是它有朝一日能够化作革命碧涛的英勇,就是许多男儿也未必能做到。

一千多年前的花蕊夫人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而一千年后的秋瑾也愤愤不平地指控着:“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娥眉队里,时闻杰出。”

〔35〕这样的不平放在当时的中国,只会是被看作异端的“歪理邪说”,即使是秋瑾这样的“女强人”,也只能在异国他乡,身着日本男士和服,手持一柄短刀走进酒馆,将那貂裘大衣摆在柜台前,换得些许好酒。邀上三五个好友,亦或是独自一人,一醉方休。只是,这喝得完的酒里,又有多少饮不完的愁,点点滴滴,混合着酒精,灼烧着她的心。

也许是不服输的天性使然,虽然困难重重,秋瑾却从未放弃。她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发起共爱会,创办《白话报》,宣传男女平等和革命思想;回国后又加入光复会集资创办《中国女报》号召女性解放,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36〕她在《勉女权歌》中写道:“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此外,她还第一个提出建立“妇人协会”的主张,吹响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号角。对秋瑾来说,这一杯酒,敬千千万万的女性同胞,勉励她们解放自己,寻找平等与自由。这一杯酒,连同她的“貂裘换酒”一起,换掉的是中国妇女几千年的奴隶身份,换来的是一个崭新的男女关系时代的发端。

秋瑾正式接任大通学堂总督办的时候,也在忙于筹饷购械,联络会党同志,筹备“光复军”。不久,她推举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准备在浙江、安徽两地共同举事。不想消息败露,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市就义,秋瑾也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

〔37〕其间,从徐锡麟就义到清军包围大通学堂前后相隔约10天时间,只要她愿意,便有时间逃走。有人甚至可以将她送至租借以求保护。然而,她与谭嗣同一样选择留下面对死亡,并认为“死得其所”——革命需要流血才能成功。

早已做好牺牲打算的秋瑾在她最后一首《致徐小淑绝命词》中说:“不须三尺孤愤,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崙lún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今时今日,国难当头,我用自己的生命尽一份责任。而更多的同胞们,则要记住“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8〕待革命胜利之日,男女平权之时,好持一杯酒,共唱摆崙歌。就像一首悲壮的歌,听起来是伤悲的调,咀嚼起来却是让人振奋的词。眼前的女子俨然是一把锋利的剑,一首凌厉的诗,也是一杯豪放的酒。

浓缩成了七个字的临终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每每读起来,都能感觉到它凝聚着壮志未酬的伤感和遗憾。轩亭口的从容,实则是一个女子的豪侠大气,是一幅宁静的让人肃然起敬的画。

〔39〕秋瑾饮过的那些酒,吟唱过的那些诗,都化作一腔热血,为国家民族,为争取自由,为男女平等而不息奔流,流入中国革命的血脉里,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最终,催生了四年后辛亥革命的枪声,促成了封建帝制的土崩瓦解。依稀还看到这个舞着剑的醉女侠吟诗时慷慨激昂的背影,不是手无缚鸡的娇弱,却是试图力挽狂澜的强壮;这背影没有婀娜多姿的妖娆,却有一股别样的,女性独有的伟岸;这是一株娇艳的蔷薇,骑着来细嗅的猛虎跟每一个沉睡的人说早安。


 ***以下为选读古诗词链接,供爱好者习读***


秋瑾诗文

    〔39〕-➊《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9〕-➋《勉女权歌》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

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

曙光新放文明侯,独去占头筹。

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

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39〕-➌《致徐小淑绝命词》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土之魂?不须三尺孤愤,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崙lún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