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选自央视频刘鸿彦执导的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本文仅用于优秀纪录片推荐、解说词朗读练习之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陶
1.
这个字在早期的文字中有很多样式,一个小人儿弓着身,在一个器皿里搅拌着什么。这个字可是个了不起的事物,它是陶器的“陶”字,当然在它刚出现那会儿还没有左边的那把耳刀。陶器是人类第一件造物,人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料,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东西,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程。
2.
回到这个字,那个人在搅拌什么呢?很显然,他的搅拌和了水的粘土,上古的先民,发现了黏土的妙用,用水把黏土搅拌可以捏造出任意的形状,而火焰可以赐予它超强的硬度。根据考古发现,中国人和泥烧造的历史,至少也有15000年了,陶瓷之国不是说说而已。通过出土的文物可以确知,在7000年前,古人的制陶技术已经非常高超。
3.
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不但器型端正,而且非常的精美玄妙。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腹耳罐更是舍弃实物构图,转而追求抽象化的花纹,有了艺术上的表达,完全不输现代人。在历史上有了可以储存水的陶器,人类终于可以居住在距离河流或者低洼稍远一点的地方了,这也促成了村落的出现,铺垫好了农耕定居文明的开端。
4.
根据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的情况来看,陶窑经常在村子外围,可能当时的人们是出于防火防烟的考虑吧。中国制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蔚为大观,但现代人想要还原古人的工艺,还是要下很大的功夫。这次西北大学的师生们想要还原的是常建于新石器时代的横穴窑,这种窑的特点是,在圆形窑室的前面有较深的穹形筒状火膛,窑室和火膛基本位于同一水平上。
5.
燃烧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窑室,简单的窑室对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气氛都有了更好的控制,提高了燃烧利用率,产量和质量也有了飞跃。中国的烧陶匠人对于火候的控制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但精进于技术,还将其上升为信仰。自古以来,烧陶的匠人敬畏自然之火的造化,在点火之前都会祭拜,祈求成品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