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681】
读物本·麦家陪你读书《8·活着为了讲述》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9857
24
59
2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作者:麦家。节选自麦家《读书就是回家(勇敢篇)》。把厚厚的书浓缩成1万字的精品书稿,跟随麦家的脚步走进经典。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12-07 19:51:07
更新时间2023-12-08 09:45:4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活着为了讲述·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的自传。一部几近完美的传记,同时也是一本生动的小说,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一堂精彩纷呈的写作课。

“谁也不知道,你学过的知识,读过的书,会在人生的什么时刻给予你回报。所以,越努力,越幸运。”

  ——麦家

  Step 1

1、《活着为了讲述》是马尔克斯一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也是最长的一部。但遗憾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自传,因为马尔克斯的身体健康问题,计划中三卷的自传,在第一卷末尾收到未来妻子的回信时便戛然而止,留给世人一个永恒的悬念。但这个结尾也是完满的,因为它是马尔克斯与妻子梅塞德斯之间美好爱情的开端。

《活着为了讲述》记录了从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到1955年去日内瓦避难这二十八年间的风华岁月。在这本书里,马尔克斯毫不掩饰地谈到自己怎样在课上写打油诗,怎样靠写诗在学校混出名气,上数学课时永远在看课外书,而拼写一直是他的弱项……

  

2、这些“恶习”在书中随处可见,流露了他的坦率和真性情。通过书中的描述,这位文学巨匠,仿佛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成为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在《百年孤独》给他带来国际性声誉和丰厚的回报之前,马尔克斯一直以记者为职业,在自传中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他的记者生涯。

马尔克斯不是一个对政治十分关注的作家,他在书中写道:“我没有政治头脑,云里雾里地畅游在文学世界里,对眼前的现实视而不见。”但作为记者,他不得不正视哥伦比亚这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国家的现状。

  

3、报社的工作非常忙碌,压力巨大,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撰写专栏、社论和各种文章,每天大量的文字输出,使马尔克斯的写作技艺得到了极大的锤炼。所以,即使是天赋异禀的马尔克斯,也需要经历无数次摸索与挫败,经历高强度的写作训练,最终才能写出灵气四溢的杰作。所有的完美,都是由无数次的不完美浇灌、培育而成的。

马尔克斯一生写过很多短篇小说,在《活着为了讲述》里,你会发现那些短篇小说中所描绘的人和事,大多能够在马尔克斯的经历中找到原型。

  

4、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或许,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唤醒灵魂;只有那些具有乐观精神的人,才能在艰苦的生活中,走出辉煌的人生之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并非自己的人生琐事,而是通过回忆来缓缓发掘,自己如何在那样贫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动荡的国家时局中成长,如何通过挚友们收获荒乱迷茫的青年时代,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

5、回忆并不是从出生开始的,而是始于母亲找他去卖老家的房子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危机。“妈妈让我陪她去卖房子。”这是多么富有文学性的开头。马尔克斯之所以选择这段经历作为回忆的开始,是因为这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转折。“这趟短暂的两日之旅对我来讲意义重大,纵使长命百岁,埋首笔耕,也无法言尽。”他对家世和童年的讲述便在回乡卖房的旅途中完成。也就是说,马尔克斯回忆自己的故乡之旅,也重温了自己的童年岁月。

6、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在那栋位于阿拉卡塔卡的老宅里,成为他们那个庞大家族中的一员。然而,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八年之后,他就离开了,再也没有回去过。

“从出生到少年时代,记忆关注未来,忽视过去。”因此,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才会一如往昔,并没有被乡愁美化。陪母亲回乡卖房的这一年,马尔克斯二十三岁。出于对文学无比的热爱,马尔克斯在念了三年大学之后,放弃了继续攻读法律专业,选择从大学辍学,希望能靠写新闻和文章为生。

7、虽然此时的马尔克斯已经小有名气,在报纸上发表了六个短篇小说,既要撰写每日专栏,还雄心勃勃地要与朋友们创办一本杂志。但他微薄的收入和落魄的现状,不能向任何人证明他可以靠文字养活自己。就连跟母亲回老家卖房子的路费,都是向咖啡馆老板借的。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乐观而坚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供他读书,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马尔克斯辍学的事实。看到儿子如乞丐般的模样,母亲心如刀绞。虽然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当一名作家,却不知该如何去说服和安慰母亲。

  

Step 2

8、马尔克斯的母亲出生于一户普通人家,长大后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镇上的电报员。虽然生活贫困,她却过得十分安稳。这得益于她的两大优点:健康和幽默。而这两大优点,也充分遗传给了马尔克斯。

当火车停靠在沿途唯一一片香蕉园,马尔克斯看到大门上写着“马孔多”。他从小就被这个诗一般的名字吸引,并将它当作一个虚构的镇名,放在他的几本小说中,包括《百年孤独》《枯枝败叶》等。

  

9、经过了马孔多种植园后,火车停靠在了阿拉卡塔卡车站,他们终于回到了故乡。当马尔克斯站在寂静的街道上时,他突然觉得自己和母亲此时的处境,就像儿时看到的一个小偷的母亲和妹妹,打着黑伞,要去给那个企图偷东西却被一枪打死的小偷的坟前献花时的情景。

这一幕在马尔克斯的脑海中萦绕多年,直到现在陪着母亲走在同一条街道上,他才意识到当年那对母女心底深重的悲苦和不曾丢失的尊严。

  

10、母亲仿佛没有勇气直接回老宅,而是拐进了另一条街,来到一家药店。店里的一切都是昔日的模样,只是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有些走样。他们在大夫家吃了午饭。母亲为了让大夫帮腔说服儿子,便将儿子辍学想当作家的事告诉了大夫。没想到大夫仿佛找到了知音,与马尔克斯聊起了文学,相谈甚欢。大夫断定,用不着等到以后,马尔克斯现在已经是个作家了。

这是母亲完全没想到的结果。大夫接着说了一段话:“个人志向与生俱来,背道而行,有碍健康,顺势而行,妙药灵丹。”诙谐而富有哲理的话语,令马尔克斯目瞪口呆,母亲瞬间想通了一切。

  

11、从大夫家出来,他们终于来到了老宅。极具戏剧性的是,母亲和房客争论了半天,结果却是这房子没法卖。谁也记不清是谁安排了这次会面,而且,大家都忘了这房子已经被抵押贷款,很多年以后才能结清。卖房子的事算是结束了,但马尔克斯关于这座宅子的回忆才刚刚开始。

1927年3月6日,作为家中的老大,他出生在那栋老宅里。那时的香蕉公司制造着虚假繁荣,而阿拉卡塔卡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12、没有什么环境比阿拉卡塔卡这个热闹非凡的小镇、比老宅这个疯疯癫癫的家庭更适合培养马尔克斯的文学素养。家中每天都有来自外公、外婆家乡的客人路过,总会留下吃饭。在马尔克斯的记忆里,老宅更像一个镇子,接纳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带来鲜活的故事。

从小,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他常听女人们的抱怨和私房话,听多了,前因后果了然于胸。他将听来的故事拆散打乱,隐去出处,再说给大人听。就这样,爱讲故事的马尔克斯在很小的时候便无师自通,掌握了最基本的叙事技巧。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