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旭【双重人格的书法摇滚王】
一 长安市上狂草秀
1
进入盛唐书坛,第一代大师中最擅长草书的首推张旭。张旭很像电影中的“超人”,可以在两种角色身份之间自如切换。套上官服官靴,张旭是“张长史”,左率府长史,从五品,一个负责军政参谋的不大不小的官儿。日常生活中的“张长史”,就像是穿着西装、记者身份的凡间“超人”,循规蹈矩,例行公事,没显出任何特异之处。脱去官服官靴,换上布衣芒鞋,张旭秒变大唐版“超人归来”,布衣就是他的超人斗篷,长安城中最热闹的酒家就是他要冲向的战场。
2
接下来,我们将会目睹一场史无前例的醉书表演,它超级疯狂,超级劲爆。当时长安市上演出现场的盛况是这样的:
旭饮酒辄(zhé)草书,挥笔大叫,以头揾(wèn)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李肇《唐国史补》
张旭纵情豪饮,一杯一杯复一杯,喝到大醉,乘兴挥毫,一边写一边大叫,情绪越来越激昂,最后完全失控,一把甩飞了毛笔,一头扎进了砚池,用头发吸饱水墨,以头代笔,摇头晃脑地写个不停。
3
自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以来,用这种方式来写字的,张旭绝对是头一个。围观群众全看傻了,这事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从此,天下人无论识与不识,都呼张旭为“张颠”,就是张疯子。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这位“张颠”张疯子,过了很长时间他才醒了酒,一眼瞥见自己大醉时以头代笔写的字,连声慨叹道,如此好字,倾国倾城难再得。
4
张旭自夸的好字是他自创的狂草。他写狂草,喜欢借助酒力,越是大醉,越出好字。盛唐是一个大气的时代,大气的盛唐人,大气的盛唐文化,大气的盛唐人喝酒,也能喝出大气的盛唐酒文化。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专讲那时长安城中最活跃的八位酒仙,其中一位是左丞相李适之,他喝起酒来什么样?“饮如长鲸吸百川”,就像一只大鲸鱼在狂吸百川之水,好壮观!
5
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最有名的两位,一是李白,二是张旭。杜甫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活脱脱一个“诗仙”“酒仙”二合一,喝酒喝高了,就写诗,睡觉,还管他什么天子皇帝!下面我们再来看杜甫笔下的张旭: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
6
对于这几句诗,清代的仇兆鳌是这样解释的:
旭书为人传颂,故以草圣比之。
脱帽露顶,醉时豪放之状。
落纸云烟,得意疾书之兴。
——仇兆鳌《杜诗详注》
仇兆鳌认为,“张旭三杯草圣传”这句诗,是杜甫把张旭比成了“草圣”,其实他讲错了。“草圣”这个词,唐人往往用来指代“草书”,“张旭三杯草圣传”,就是“张旭三杯草书传”的意思。张旭不是“草圣”,杜甫也没有把张旭比成“草圣”。
7
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只有一个,这个荣誉桂冠只属于东汉末年的张芝。张芝一生淡泊名利,朝廷屡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婉言谢绝了,专心在家中刻苦研习草书。张芝家门前有一片大水池,他非常喜欢在池边练字,练完字后就顺手在池中洗笔,日久天长,池水竟然全变成了黑色。从此以后,“临池”就成了练字的一个别称。
8
张芝,字伯英;张旭,字伯高,这两位都是草书大师,都姓张,字里面又都有一个“伯”字。张伯英,张伯高,叫起来像哥儿俩,叫着叫着就容易叫混。北宋人编集的大型丛帖《淳化阁帖》还真在这上面闹了个笑话。
《淳化阁帖》收入了张芝名下的五件草书作品,第一件叫作《冠军帖》【下图】,笔走龙蛇,连绵飞动,纯正的张旭狂草风格。显然是编集者收帖的时候不小心,把张伯英、张伯高两个名字搞混了,结果张冠李戴,把张旭的作品当成了张芝的作品。
张旭《冠军帖》(局部)
9
张芝与张旭个性完全不同,张芝写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草书。草书兴起于西汉时期,主要是对当时正体隶书的简写和快写,为应急之需,大多草草急就。草书之名,就是这么得来的。张芝写草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写得慢,二是讲规矩,他革了草书这个“草”字的命。《淳化阁帖》所收张芝名下的草书作品,只有最后一件符合以上两大特点,此帖名叫《八月九日帖》,字字独立,字形大小均匀,点画连带很少;草书正写,有“尚法”之风。原来,唐楷的“尚法”之风,竟然还要到汉末的“草圣”张芝那里去认祖归宗。
10
“草圣”的荣誉桂冠已经先归了张芝,为公平起见,我们也要给张旭封个王,就封他个“狂草之王”。作为“狂草之王”,张旭横刀立马,以疾风暴雨之势奋力劈出了三个书法大裂谷,哪三个书法大裂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