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633】
读物本·【纪录片·风味人间】 7 根茎春秋志 完结篇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822
12
18
1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集22段。本系列是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解说词,涉及人文、历史、美学与艺术的美食文化,字里行间带我们阅尽生活滋味…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8-13 20:42:40
更新时间2023-08-14 11:43:4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纪录片·风味人间】篇柒—根茎春秋志

引言:从泥土里蓄积能量
 在幽暗中沉默滋长 
一朝破土 却改写了人类饮食历史

盘盏中的调味辅佐
餐桌上的主食担当

丰硕根茎
朴素的外表下
性情慷慨而激越

唇舌间五味杂陈
品味几度寒暑与春秋

①土豆粉条
—肉食绝配 中国 黑龙江双泉村

1.   10月的东北,秋收接近尾声。大忙人张立善,是村里的“信息集散中心”,小广播不时发送最新的实用资讯。晨间播报结束,不过早饭时间。

谷物淀粉碾压定形,类似的条状食物4000年前在我国就已出现。简单的一餐后,老张要投身另一番忙碌。

村口的粉坊里,材料已经备齐。秋末开工,每年忙碌一个月,只加工一种淀粉充足的食材——土豆。

晒土豆粉

2.   一进粉坊,热心的老张就变得格外挑剔。40多年功夫在手,他是整条流水线运转的轴心。从土豆中提取淀粉,加入开水,反复揉捏。力道和时间必须由张立善亲手把控。淀粉分子彼此牵扯,形成稳定的胶体质地。全力拍打,黏稠的粉浆化作涓涓细流。在沸水里熟化定形,快速投进冷水。冷热交替,晶莹的粉条软弹顺滑。直接捞起,鲜粉条让工作餐变得简单。

粉条,气味清淡,便于吸纳其他食材的色泽与味道,柔顺的质地中暗藏反弹之力,贡献非同一般的口感。低调的粉条,在中国各地坐拥海量忠实粉丝。

3.   最后一道工序,由秋日的阳光和空气接手。入冬前暖意几许,蒸发多余水分,注入太阳的气息。气温持续走低,冰冻之前,最后一批粉条晾晒完毕。

张立善再次着手张罗,安排大伙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粉坊的聚餐照例丰盛。

粉条作为肉食绝配,是炖菜里的熟客。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融入汤汁。粉条来者不拒,吸收肉的鲜美、汤汁的热度,入口爽滑无阻,收获脂肪与碳水相拥的欢畅。

桂花炒粉丝

②秘鲁土豆
—丰收之神 秘鲁 皮萨克、马拉斯

4.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美]蕾切尔·卡逊

中国人通过转化赋予土豆新的形态,而地球另一端,是土豆世界之旅的起点。大约一万年前,印第安先民“驯化”了土豆,他们也成为美洲最早的农夫。

11月,塞西利奥一家整装待发。这是南半球春耕的季节,连续攀爬一个小时,海拔上升至4500米。高寒气候,其他谷物难以存活,土豆成为最重要的食物。人们尊土豆为“丰收之神”,一朝播种,决定一年的生活。

5.   山高路远,加上没有助力耕作的牲畜,塞西利奥仍然和祖先一样,依靠自己的脚和手播种和收获。

食材就地焖烤,这种古老的烹饪方式,当地人称作“花提亚”。烘烤使淀粉颗粒膨胀,干燥疏松,散发麦芽般的香甜。

如今,全球土豆年消耗量约4亿吨。这种传奇食物,有人视为主食,也有人把它做成可口的菜肴。被人类驯化至今,一万年间变身无数,仅在秘鲁就发展出3000多个品种。

秘鲁土豆

6.   新鲜土豆含水量高,难以长期储存。巨大的昼夜温差,破坏土豆的细胞,使其析出大量水分。反复踩踏,进一步改变其质地。几经处理,土豆的保存期能延长几年甚至更久。

浓缩的冻干土豆,当地语言读作“初纽”。绵密紧致,口感丰富,不只有谷物的清香,质朴的微酸也如影随形。穿越悠长的岁月,旧时的味道抵达今日,依然鲜活清晰。“初纽”粉糊碾成薄饼,油炸后满口轻盈酥脆。

7.   在秘鲁名厨手中,古老食材融进俏皮和时尚的元素。利用不同土豆多彩的质地,精心将餐盘搭建成一座美味的神秘花园。传统的花提亚,也得到微缩呈现。食物的生命力,在溯源与创新中,茁壮生发。

万灵节是盛大的节日,当地人走上街头,欢歌、拥抱。人们丢掉悲伤,用欢乐和美食追忆逝者。献给祖先的食物,要全家人一起制作。土豆作为古印加文明的基石,被视为有灵性的食材。平日三餐必备,今天更是不可缺席。

土豆创意菜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