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823】
读物本·【柔情似水奇女子】篇贰拾壹 严蕊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675
7
12
1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15段。本系列讲述历史的24位文化女性。这些女子温柔却抓铁有痕,历史塑造着她们,她们也书写着历史。在诗词里感悟她们的所思所想和人生故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0-22 20:56:58
更新时间2024-10-23 11:08:0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柔情似水奇女子】篇贰拾壹 严蕊

1.   严蕊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宋朝以“靖康之耻”为界,分为北宋和南宋两部分。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北宋的风气更自由,而南宋的风气则更严肃。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挑动了当时严肃风气的侠妓,她的名字叫严蕊。

严蕊在历史上有名气,是因为她的命运跟一代大儒朱熹绑在了一起。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可太不相称了。朱熹是谁?那是理学大师,跟孔子并尊的人物。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朱子就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也是唯一一个并非孔子亲传弟子,却又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贤哲之一的人物。

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不是考四书吗?用的就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说,他的著作在中国当了六百多年的标准教材,也是标准答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

2.   严蕊又是何许人呢?她是南宋时期台州的一个官妓,官妓是贱民,连自由的身份都没有,每天的工作就是陪地方长官的客人喝酒、唱歌、跳舞,算是职业三陪。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身份微贱的风尘女郎,却跟朱熹打了一场千年的官司,而且,至少在民间老百姓的心中,未落下风,甚至还得了一个“侠妓”的名号,这就堪称奇迹了。问题是,严蕊和朱熹两个人身份地位迥异,他们怎么会搅到一起去呢?其实,严蕊和朱熹还真是素昧平生,在这桩公案中,严蕊完全是个“背锅侠”,她触犯朱熹,其实是吃了唐仲友的挂落。

唐仲友又是何许人呢?严蕊是台州的官妓,而台州的长官就是唐仲友。此人官做得好,又很有学问,为人也风流倜傥。宋朝官府的风气并不严肃,空闲时间很多,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应酬。

3.   欧阳修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不是说吗?“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饮酒赋诗、呼朋唤友本身就是地方长官的工作之一,而官妓,就是官方安排好的女招待,随时要接受长官的调度,陪长官招待客人。严蕊就在唐仲友的手下当差,而且还当得格外好,为什么呢?因为严蕊就像唐代的薛涛一样,不仅仅会当时官妓一般都会的弹琴唱曲,她还会写诗。有一天,正是春暖花开,唐仲友闲来无事,就叫了官妓来赏花侑yòu酒。庭院之中,有一树桃花开得正盛,而且同时开出红白两色花朵,这些小姑娘看了,都啧啧称赞。唐仲友对严蕊说,这树桃花,你能写点什么吗?严蕊嫣然一笑,略加思索,就按照《如梦令》的曲调,吟成一首小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4.   什么意思呢?你说它是白梨花,它并不是,你说它是红杏花,它也不是。你看那花朵有白又有红,真是别有一番情致。还记得吗?还记得吗?那个武陵的打鱼人曾经被它陶醉。这首小令,写得多么别致风流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简直就像说闲话一样,可是,又一下子把这花的特点抓住了。这花兼有梨花的白和杏花的红,也就兼有了梨花的明媚和杏花的娇俏。那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白白”“红红”两组叠字,让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看见了红粉交错、两色争妍的风采。说到这儿,这花的形象已经呼之欲出,所以,汇总成一句“别是东风情味”,由实入虚,收得干干净净。那么,说了半天,这花到底是什么花呢?最后两句揭晓了:“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武陵是什么典故呢?她用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白白与红红的花朵,不正是当年陶醉了武陵打鱼人的桃花吗?谜底揭晓,同时,桃花的身份感也出来了,它可不是凡夫俗子,它原来是桃源仙品。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的咏物诗词,都讲究托物言志。按照这个原则,这桃花的背后,不就是严蕊自己吗?严蕊是说,我并不是庸脂俗粉,我也有神仙一样的高洁品格。唐仲友一看,大为赞赏。那么,他们的关系是否从此就发展为“红袖添香夜读书”了呢?其实并没有。唐仲友虽然欣赏严蕊,但也就是赏了严蕊两匹缣帛而已,并没有把她领回家去,金屋藏娇。这就是宋朝官僚和官妓打交道的本分。官僚和官妓都是公务人员,在一起弹琴唱歌,吟诗作曲,这都算是公务活动,不成问题,但是,倘若据为己有,金屋藏娇,那就是假公济私,要犯错误了。

6.   不过,唐仲友虽然并没有把严蕊据为己有,但是,对她的欣赏和喜爱之情还是与日俱增。到南宋淳熙九年(1182),唐仲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严蕊落籍,让她回到黄岩,只在重大场合,才会回到唐仲友身边帮忙,算是友情出演。如果不出意外,这种岁月静好的日子就会一直这么过下去了。

可是未曾想,事情又起了波折。唐仲友有一个好朋友叫陈亮,到台州来拜访他。陈亮其人在今天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是,如果说到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大家肯定都有印象。事实上,辛弃疾这首词的全称就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而同甫就是陈亮的字,他也是一位喜谈军事,力主抗金的文学家。

7.   这天陈亮前来拜访,唐仲友自然要安排官妓招待他,还特地请严蕊出来作陪。按说,陈亮既然是文人,也应该喜欢严蕊才是吧?可是,有一句话叫“各花入各眼”。真正让陈亮着迷的,倒不是主人最得意的严蕊,而是一个叫赵娟的官妓。陈亮跟赵娟两情相悦,就请求唐仲友让赵娟脱籍,好把她带走。唐仲友很意外,还嘲笑陈亮说,你放着严蕊这样的一等人不喜欢,却喜欢赵娟这么一个二等人。不过,嘲笑归嘲笑,唐仲友也还是打算帮老朋友办这件事。于是他就找赵娟谈话说:“听说你想落籍跟陈同甫先生走,是真心的吗?”赵娟说:“是真心的。”唐仲友又说:“陈同甫可没钱啊,你准备好跟他吃糠咽菜了吗?”这本来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赵娟却当了真。她不是一个能够过苦日子的姑娘,随即就对陈亮冷淡下来,很明显,是不想跟他走了。

8.   面对情人翻脸,陈亮开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唐仲友从中作了梗。那么,陈亮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会怎么想呢?其实,如果理性思考一下,陈亮应该感谢唐仲友才是,毕竟唐仲友的一番戏言暴露了赵娟嫌贫爱富的本质,这对陈亮来说也算及时止损。可是,恋爱中的人哪有理性啊?陈亮只觉得唐仲友坏了他的好事。越想越气,干脆不辞而别,找别的朋友散心去了。

那么,陈亮找的这个朋友是谁呢?就是朱熹。朱熹跟陈亮是朋友,那他跟唐仲友是什么关系呢?千万别单纯地以为,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唐仲友跟陈亮是朋友,朱熹跟陈亮也是朋友,但朱熹和唐仲友,却是一对对头。为什么呢?因为两个人思想观点不一致。

9.   唐仲友属于事功学派,强调事功,反对空谈义理。而朱熹恰恰是理学的一代宗师,讲究心性修养,讨厌急功近利。朱熹和唐仲友思想观点不一致,他也一直看不上唐仲友。一般看不起谁并没有什么要紧,不过这一次,朱熹的喜怒却足以决定唐仲友的前途。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浙东地区正闹水灾,朱熹受朝廷委派,担任浙东常平使,负责赈济灾民,也顺便查访地方官员的履职情况。而唐仲友任职的台州,就在他的查访范围之内。此刻,得知陈亮从唐仲友那里过来,朱熹就顺便问道:“唐仲友最近怎么样啊?”陈亮正生着气呢,就说:“他?除了严蕊,他脑子里就没别的事了!”朱熹是个很正直的人,一听之下就生了气。如今灾情如此严重,唐仲友身为地方长官,居然迷恋官妓,不管百姓死活!于是又问:“那他怎么评价我查访灾区这件事呢?”陈亮也是在气头上,就说:“唐仲友说你连字都不认得几个,哪有资格巡视别人!”朱熹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一听之下勃然大怒。他本来已经查访过台州了,这下,他决定,连夜赶到台州,重新整顿!

10.   他杀了这么一个回马枪,唐仲友当然措手不及,也没能及时出来迎接他。一看唐仲友如此怠慢,朱熹更觉得唐仲友蔑视他。索性连上六本奏书,弹劾唐仲友。其中有一条,弹劾的就是唐仲友和严蕊有工作关系以外的奸情。按照当时的说法,叫作“逾滥”。这样一来,严蕊也就作为唐仲友案件的相关当事人,被抓了起来。这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吗!朱熹既然弹劾唐仲友,唐仲友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也上书朝廷,说朱熹违背法度,公报私仇。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一来,整个案子就处于胶着状态了。怎么办呢?朱熹就想从严蕊这儿打开缺口。按照他的想象,妇女本来就比较脆弱,官妓又是逢场作戏之人,容易见利忘义,只要吓唬吓唬她,不怕她不招认。而涉及两性关系的案件,只要一方招供了,那么另一方也就说不清楚了。于是,他就派人百般拷打严蕊。

11.   可是,别看严蕊花柳一般的身姿,却是铁石一般的性格,翻来覆去只讲一句:“循分供唱,吟诗侑酒是有的,其他什么都没有。”就这样审了一个月,硬是没审出一句口供来。朱熹觉得台州办事不力,干脆又把严蕊转到越州,让越州太守再审。这位越州太守也是个理学家,平生最恨有色无德之人,对严蕊的刑讯逼供就又上了一个等级。眼看着严蕊每天受刑,连狱卒都同情她了,就私下对她说:“上司无非就是要你招供。你干吗非跟他硬扛呢!要知道,妇女犯淫罪,最多不过是仗刑,你已经被打过了,也不会再打,你又何苦为难自己!”严蕊怎么回答呢?她说:“我也知道,身为卑贱的官妓,纵然是真的跟太守有奸情,也罪不至死。我招认了,能有什么坏处?我只是觉得,天下事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岂能为了我自己少受点苦,就去诬陷士大夫!”这话说得铁骨铮铮,从此在民间,就有人称她为“侠妓”了。

12.   那么,是不是她就能因此被释放了呢?并没有。就像严蕊被牵扯进来不是由她自己决定的一样,她是否能脱身,也由不得她自己。关键是事情又有了转机。这个案子越闹越大,终于闹得连皇帝都要亲自过问了。当时的皇帝是宋孝宗,他把双方的奏本看了又看,却始终理不出头绪,于是就去咨询一个叫王淮的宰相。这位宰相是唐仲友的同乡姻亲,但又是朱熹担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的推荐人,算是一个立场比较持平的人。面对皇帝的垂询,王淮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就说了一句:“此乃秀才争闲气耳!”这话说得对不对?真是太对了。

这件事的核心,其实就是意气之争。唐仲友对着陈亮讥讽朱熹不识字,这对不对?当然不对。朱熹是个大儒,学问高深,绝非不识字之人,所以,唐仲友本来就不该胡说,这是他不对。

13.   而朱熹呢?既然主张修身养性,那么就算被人轻视,也应该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人不知而不愠”,而不该一点就着火,公报私仇,更不该逼迫无辜。

再看陈亮。就算听见唐仲友乱说,也不该传闲话给朱熹,因为中国古代讲究“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把朋友之间的私房话讲给第三个人听,这又是他不对。这样看来,这三位虽然都是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大人物,但也都摆脱不了人性的弱点,成了一群争闲气的秀才。而王淮呢?别看在历史上的名气没有这几位大,但毕竟是个老于世故的官僚,反倒能够明察秋毫,一语中的。既然如此,这桩公案到底该怎么办呢?最后的结局是唐仲友辞职,朱熹调离,宋孝宗也再不追究,和稀泥了事。

14.   两个当事人都走了,严蕊怎么办呢?宋孝宗改派一个叫岳霖的长官来重审此案。此时再审,自然是疑罪从无,开释严蕊。经过这么两个月的折腾,严蕊已经憔悴不堪了。在此之前,岳霖对严蕊“侠妓”的名声已有耳闻,此刻四目相对,他决定问一问严蕊日后的打算。既然严蕊有才女之名,他希望严蕊用诗词来表达心声。面对岳霖的要求,严蕊凄然一笑,提笔写下一首《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本不是贪恋风尘之人,如今却沦落风尘,大概还是被前生的因缘所误。花开花落都会有一定的时候,这由不得我,只能由春神来做主。您问我将来的出路,那么我自然是选择离开,如果您让我留,我又如何能留住!如果能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山野村妇,那么大人,您也就不要再问我的归宿。这一阕词,真是一篇有恨有泪,却又有追求有愿心的《陈情表》。作为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貌似繁华的生活里有着多少任人摆布的不堪,如果可能,严蕊宁愿洗却铅华,成为一个满头插着野花的村妇。岳霖一看,大为感慨,他正式安排严蕊落籍,自由终老。那么,这位春神一般的岳霖岳大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儿子。一代忠臣,拯救了一代侠女,这真是一个动人的结局。

15.   故事讲完了。可信不可信呢?其实这故事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最原始的材料残缺不全。朱熹的弹劾奏本固然保存了下来,但是,唐仲友的辩驳却早就被后世的朱熹弟子们删得干干净净。现存的记录主要来自笔记小说,而笔记小说自然没有那么可信。所以,近一千年来,两派学者一直在打架。一派认为,唐仲友确实有贪污公帑和滥征杂税等行为,因此,朱熹的弹劾并非查无实据。而另一派则认为,唐仲友在台州集资是为了修学堂、刻图书,并非是朱熹所说的“贪污官钱,偷盗公物”,他无疑是受冤枉的好官。很明显,学者们的兴趣大多在这两位士大夫身上。但是,在民间,更多的人关心的不是朱熹,不是唐仲友,而是严蕊。明朝的文人凌濛初,还把严蕊的故事写成精彩的小说,题目就叫《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很明显,就像大人物会有大人物的弱点一样,小人物也会有小人物的骄傲,站在民间立场上,人们更愿意相信,仗义每多屠狗辈,古来侠女出风尘。

【柔情似水奇女子】系列

①467487 ②725515 ③676381

④929551 ⑤512905 ⑥852019

⑦429765 ⑧734873 ⑨862485

①⓪454805 ①①843803 ①②186507

①③616423 ①④573451 ①⑤900045

①⑥497223 ①⑦235837 ①⑧723299

①⑨534033 ②⓪536837 ②①本集

【风华绝代才女们】系列

①583227 ②362759 ③107731

④494675 ⑤248613 ⑥664705

⑦842951 ⑧587923

【中国传奇女性】系列

①786113  ②180201  ③746141

④374521  ⑤839943  ⑥377521

⑦526619  ⑧822011

【名女子传奇】系列

 ① 865273  ②164451  ③995135

 ④702547   ⑤486937  ⑥85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