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837】
读物本·【柔情似水奇女子】篇贰拾 朱淑真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177
6
5
7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15段。本系列讲述历史的24位文化女性。这些女子温柔却抓铁有痕,历史塑造着她们,她们也书写着历史。在诗词里感悟她们的所思所想和人生故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0-19 19:08:48
更新时间2024-10-21 15:15:3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柔情似水奇女子】篇贰拾 朱淑真

1.   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宋代有名气的才女,除了李清照,还有一位朱淑真。

当年看《红楼梦》,有一个感慨,全书开篇所写的姑苏甄家,真像个低配版的贾府呀。甄英莲的人生本来也有个不错的开篇,只可惜有命无运,被拐子拐卖;又遇人不淑,成了薛蟠的小妾。连名字,也从亭亭玉立的“英莲”,改成了贴着水面的“香菱”。这样一来,她也就和金陵十二钗的正册无缘,只能进了十二钗的副册。可能读者朋友会糊涂,既然要写朱淑真,为什么一上来先说香菱呢?因为就像甄英莲是贾府小姐们的低配版一样,朱淑真的人生,也正像是李清照的低配版。而《红楼梦》中香菱的品格和遭遇,又像极了历史上的朱淑真。

2.   我们把李清照定位为真正的名媛,曾经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家世,第二个理由是雅趣,第三个理由是傲骨。这样三方面的优点,朱淑真其实也有,只不过跟李清照相比,都差了一些。就拿家世来说吧,李清照是北宋名士李格非的女儿,副宰相赵挺之的儿媳,学者赵明诚的夫人。所以我们说,这是士大夫之女,士大夫之媳,士大夫之妻。朱淑真的娘家和婆家虽然没这么显赫,但是,她的父亲和丈夫也都是官僚出身,所以朱淑真才会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嫁人之后也从来没感受过生计艰难之苦。

3.   再看雅趣。李清照一生,雅好诗词,雅好金石学。朱淑真虽然没有李清照那么宽阔的学术视野,但是也雅好诗词。她曾经写过《自责》二首,其中第二首诗云:“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什么意思呢?闲下来无事可做的时候,就拿看诗当消遣。可是,诗中竟然也有那么多离愁别绪。这让我的心情更加寂寥萧索,这才觉得,人生太过聪明,还不如傻一点,什么都不想。“闷无消遣只看诗”,这种解闷的方法,真让现在好多重点大学的文科生都为之汗颜,这不就是雅趣吗?事实上,朱淑真现在留下的诗词多达三百余首,在数量上超过了李清照,是明朝以前留下作品最多的女诗人。

4.   再看傲骨。李清照在两宋之际的社会巨变中,反对投降,呼吁抵抗,留下过“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这样慷慨激昂的名句,而朱淑真呢?虽然没有关注过如此重大的社会主题,但也会坚守自己的人生立场。她有一首《黄花》诗,吟咏秋菊,最见精神。诗云:“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小小的菊花,宁可在枝头抱香终老,也不随黄叶在空中乱飘。这不就是颇有气概的人生宣言吗!后来,抗元志士郑思肖又把这句诗改写成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来表达自己不投降元朝的决心。想来,能够写出这样诗句的朱淑真,内心也应该和“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一样,有着不可剥夺的骄傲吧。

5.   朱淑真方方面面都跟李清照相似,但是又都比李清照略低一筹,所以说,朱淑真是李清照的低配版。这“低配”二字,在我们今天说来,只是一个词而已;但是对朱淑真来讲,却让她一生断肠。因为朱淑真一生都在追求李清照那样的生活,但是,却处处受挫,最后没有活成李清照,反而活成了《红楼梦》里的香菱。

朱淑真的理想是什么?其实就是找一个像赵明诚那样满腹经纶的丈夫。她写过一首《秋日偶成》,说得最清楚:“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我刚刚把头上代表着小孩子的双丫髻梳成少女的双鬟,自己就偷偷地学着画眉,我也不知道这一番心事最后会托付给谁。我只希望能有一天,和他一起看那满抱的中秋圆月,再让他把这良辰美景,写成一万首最美的诗文。这是多么动人的少女的祈祷呀。

6.   在中国古代,小姑娘画眉代表爱美,爱美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追求。她希望在这世界上,能够有一个人呼应她的美,并且,用自己的才华来匹配这种美,郎才女貌,这样的人生,不就像中秋月一样完满了吗?想想看,朱淑真开出的这个条件,赵明诚能不能达到?当然能。赵明诚虽然谈不上才华横溢,但绝对是个风雅之人。朱淑真想要找的,不就是这么一个人吗?那么,她有没有找到呢?

非常遗憾,在朱淑真身上,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朱淑真的父母没有李清照父母的声望和本事,不能帮她找一个情投意合的翩翩公子,他们只能在自己的社会阶层之内,替朱淑真挑选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而这个丈夫,按照后来人们的说法,是个“俗吏”。所谓俗吏,就是庸俗的小官僚。

7.   这样的人不见得是坏人,但就是乏味。你让他看天边那一钩弯月,他只能想象成一个元宝;你让他看篱笆墙外娇艳的牡丹,他也只会告诉你,这东西能活血化瘀。这样的凡夫俗子,如果娶一个普通的姑娘,本来也可以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可朱淑真偏不是一个普通的姑娘,而是个最敏感的才女,而才女,又总是对精神沟通有着最执着的追求。这样一来,两个人就显得不匹配了。做丈夫的总嫌朱淑真事儿多,而朱淑真呢,又嫌丈夫像个木头一样不解风情。两个人的话越来越少,嫌隙倒是越来越多,朱淑真成了一个有丈夫的孤家寡人。就在这种心境下,她写出了最为人熟知的一阕词《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我独自走,独自坐,独自吟咏,独自酬和,甚至独自一个人睡卧。我满怀愁绪久久伫立,也只有这透着寒意的春风来撩拨我。我的情怀根本无人看见,我的眼泪已经把妆容冲毁了一半。连日来不是愁就是病,总是没心情;把灯芯都剔尽了,却还是睡不着,连一个好梦都做不成。

8.   这首词历来都说好,特别是第一句,“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一连五个独字,把一个女子无所不在的孤独,写得那么动人。现代有人开玩笑说,人的孤独分为十个级别,第一级是一个人去超市,第二级是一个人吃快餐,第三级是一个人喝咖啡,第四级是一个人看电影,第五级是一个人吃火锅,第六级是一个人唱KTV,第七级是一个人去海边,第八级是一个人去游乐园,第九级是一个人搬家,第十级则是一个人做手术。一个人做手术当然孤独,但是,它仍然抵不上朱淑真的“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因为她所有的时候都是一个人,甚至明明身边有人,依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深度寂寞,这寂寞让人觉得自己被笼罩在寒天大雾里,透不过气来。可能有读者朋友会说,这不就相当于李清照的《声声慢》吗?

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十四个叠字,把那清冷凄凉形容得无以复加。不错,历来评论诗词,都拿朱淑真的“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来比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填词的技巧上来看,两阕词也许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从人生真正的孤独感来讲,朱淑真的一定还要大于李清照的吧。因为李清照写这首《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赵明诚已经去世了,她感慨的是失去,她至少还有美好的回忆。而朱淑真写这首《减字木兰花·春怨》的时候,她的丈夫还活着,可是,这活人带给她的孤独感,却比她一个人的时候还要沉重。她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也没有任何希望。所谓“剔尽寒灯梦不成”,连梦都没有,不就是绝望了吗?

10.   婚姻如此令人窒息,怎么破解呢?有研究者认为,就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样,朱淑真出轨了。何以见得呢?有《生查子·元夕》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大家对这阕词太熟悉了。几乎每年正月十五都会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情人节,然后,再引用这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作为佐证。这一句词的意境确实美,问题是,如果这个约会的人已经有丈夫,又该做何感想呢?可能读者朋友会疑惑,这首词不是欧阳修写的吗?的确,这首词的作者到现在还有争议,有人说是朱淑真,也有人说是欧阳修。但是,就算把这首《生查子·元夕》的著作权放在欧阳修身上,朱淑真还有另外一阕《元夜》,写得比这首《生查子·元夕》还要大胆。

11.   诗云:“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什么意思呢?正月十五,火树银花,到处一片通红。人们有的敲锣,有的打鼓,在春风里尽情欢腾。我把情人拥入怀抱,不由得想起往日为他做过的绮梦。若能让有情人再多缱绻一会儿,真希望月光能够永远这样朦胧。我们别去赏灯了,就这样依偎在一起吧,未必明年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再与君同。这一句“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是不是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要大胆,还要直白?这样的感情,原本不该属于一个已婚的少妇,可是,这少妇在精神上太孤独了,哪怕如流星那样稍纵即逝的情感光芒,她也要一把抓住,不忍放手。

12.   然而,这样的感情,终究不能为世人所容许。朱淑真只能离开丈夫,回到娘家。现存史料太少,我们无法判断,她是被丈夫休弃,还是自己主动离开的,总之,她从精神上的无所依傍,变成精神和物质都无所依傍了。而情人呢,却并没有真的和她在一起。在这样绝望的情境下,朱淑真很快郁郁而死,而且,据后人的说法,是投水而死,尸骨无存。这是何等凄凉的人生啊。

对这样的行为,不仅宋朝的主流社会无法理解,甚至连她的父母都无法理解,他们给她起了“淑真”这样温顺的名字,又让她嫁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为什么她却无法获得最最普通的幸福呢。朱家父母没有更高的见识,他们只能迁怒于让女儿手不释卷、魂牵梦绕的诗文,如果不是让这些诗迷了心性,女儿何至于此!

13.   急痛之下,他们把朱淑真留下来的诗稿付之一炬,让它们和可怜的女儿一样,随风飘散,仿佛从未曾来过。这真是一场文化的灾难。后来,是一个叫魏仲恭的南宋人把流传在民间的朱淑真诗词编成了一个集子,起名叫《断肠集》,这才保存了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些诗词,而这些诗词,跟朱淑真当年创作过的诗词相比,只能算是十不存一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读者朋友记得,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里,香菱每天爱不释手,挑灯吟哦的,就是《断肠集》。所以,当她香消玉殒的时候,宝玉才会把《断肠集》轻轻地放在她的胸前。其实,这个细节,并没有出现在《红楼梦》的文本之中,是电视剧的创意。我一直觉得,这个创意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香菱真的就像朱淑真。两个人都是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的理想型人格。

14.   朱淑真嫁给俗吏,却无法和他一起追求庸俗的快乐;而香菱虽然已经沦为婢妾,却还要“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而且,这两个人也都是有命无运的悲剧人物,跟几乎所有古代女性一样,婚姻是她们的唯一出路,她们都曾经对婚姻抱有美好的期待,却终究被失败的婚姻打倒。

《红楼梦》最喜欢用诗词歌赋来预示人的命运。比如,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把姐妹们都请到怡红院,玩占花名的游戏。当时,香菱抽到的花签是一枝并蒂花,上面写着“联春绕瑞”四个字,还有一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当时,香菱已经是薛蟠的小妾了,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花签意头很好。殊不知,“连理枝头花正开”正是出自朱淑真的《落花》:

15.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连理枝头花正开”只是一个短暂的幻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妒花风雨便相催”。娇嫩的鲜花终究敌不过风雨的摧残,这是香菱的悲剧命运,其实,也是朱淑真的悲剧命运。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朱淑真的悲剧呢?这悲剧固然是多方面的,有时代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性格的局限,我们可以做各种解读,但是,千万不要像朱淑真的父母那样,再去迁怒于诗词,迁怒于一个女性的精神追求了。事实上,正是诗词拯救了朱淑真,给了她最强大的精神寄托,让她凄凉的人生充满了意义。其实,也正是永不停歇的精神追求让人区别于动物,让人成为人,并且至死不悔。这就是朱淑真所说的“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柔情似水奇女子】系列

①467487 ②725515 ③676381

④929551 ⑤512905 ⑥852019

⑦429765 ⑧734873 ⑨862485

①⓪454805 ①①843803 ①②186507

①③616423 ①④573451 ①⑤900045

①⑥497223 ①⑦235837 ①⑧723299

①⑨534033 ②⓪本集

【风华绝代才女们】系列

①583227 ②362759 ③107731

④494675 ⑤248613 ⑥664705

⑦842951 ⑧587923

【中国传奇女性】系列

①786113  ②180201  ③746141

④374521  ⑤839943  ⑥377521

⑦526619  ⑧822011

【名女子传奇】系列

 ① 865273  ②164451  ③995135

 ④702547   ⑤486937  ⑥85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