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549】
读物本·《中国人的老礼儿》 9 服饰亦可辨身份 10 衣帽取人要不得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6284
6
10
15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魚阅精选】: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1-30 14:38:54
更新时间2025-02-05 12:57:2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30段

 魚阅精选: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009 服饰亦可辨身份

01.

上回说到,在中国古代乱穿衣裳会被杀头,小宁感到诧异。

我对她说:“在中国古代,什么身份穿什么服装,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历朝历代都有《车服志》《舆服志》《章服品第》等级严明的各式规范和条例。”

“这些都是关于穿衣服的规矩吗?”

“对。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人们最看重身份和地位,孔夫子在《论语》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会儿,干什么事都讲名分。在人际交往中,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地位呢?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服装和佩饰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它可以说是等级的符号。”

“嗯,衣帽取人对不对?”

02.

“是的。中国古代的帝王和官宦的服装一般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又叫‘法服’‘祭服’,就是祭祀大典时穿的。常服也叫‘公服’‘从省服’,是一般性的正式场合穿的,中国的老百姓也习惯把它叫作‘官衣’。”

“‘官衣’这个称呼有意思。”

“皇帝的礼服分为衮服、朝袍、龙袍三种。清朝皇上的衮服是石青色,一般在祭天、祈谷、祈雨等祀典时穿。朝袍有夏冬朝袍之分,一般在祀典礼仪、殿廷朝会、重大军礼、外藩朝觐时穿。龙袍穿的时候比较多,一般礼节性场合,皇上都穿龙袍。”

“这在影视剧里能看到。”

“小宁,我考考你。皇帝穿的龙袍,肯定要绣龙,你知道绣多少条龙吗?”

小宁笑道:“当然是九条了,‘九’是最大数嘛。”

03.

我笑了笑说:“还是你聪明。没错儿,龙袍上是绣九条龙,但这九条龙绣得很有技巧,得前边看是五条,后边看也是五条,这叫‘九五之尊’。”

“噢,还有这讲究呢。”

“除了龙,还要绣‘十二章’纹饰和‘八宝’平水纹饰。”

“什么是‘十二章’?”

“‘十二章’包括日、月、星辰、山、火、宗彝、藻、华虫(野鸡)、粉米、龙、黼(斧形)、黻,它是最高权威的象征,只有皇上能用。‘八宝’平水纹饰绣在龙袍的下幅,寓意‘四海清平’‘江山万代’。”

小宁笑道:“在有皇帝的时代,可能全国就这么一件。”

我笑道:“有第二件,别人也不敢穿呀!穿,那就砍头没商量了。文武百官的礼服叫‘蟒袍’,俗称‘花衣’。”

04.

“虽说是‘蟒袍’,但绣几条蟒则有严格的等级。拿清朝来说吧,清朝的规定,亲王、贝勒至武二品、文三品的官儿,可以在袍上绣四只爪的九条蟒。”

“这蟒有多少条,几只爪还不一样?”

“嗯,规定严着呢。文四品以下的官儿,袍子上绣四只爪的八条蟒。文七品以下的官,袍子上绣四只爪的五条蟒。”

“到县太爷这儿,只剩五条蟒了。”

“是呀。文武百官在过‘三大节’,参加出师、告捷等典礼,筵宴、迎銮等大礼时才穿蟒袍。只要穿上蟒袍,谁是多大的官儿,一眼便能看出来。”

“以蟒多蟒少论官衔。”

05.

“一般在斋戒日、日食等活动时,则穿常服。文武百官的袍服在颜色上,也是有定制的。皇上当然要用黄色的。皇上的儿子用金黄色,亲王、贝勒、郡王获赏,才可以用金黄色。那会儿,黄色可以说是皇家的专利。”

“老百姓肯定不能穿?”

“只要不怕掉脑袋,您就穿。唐朝的时候,明确规定‘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国的时候也下令,平民百姓不许穿黄色衣服,衣料不准用金纡绵绮绣丝绫罗,只许用绸绢素纱。黄色,一般的官儿是不能用的。老百姓就更甭说了。”

小宁问道:“不单是服装,是不是所有建筑和生活用品,也不能用黄色的?”

我说:“对,比如房上的黄色琉璃瓦,过去只有皇上住的紫禁城和皇上敕封的寺庙能用,其他地方不能用。文武百官的蟒袍大都是石青色、绀色的。”

06.

小宁问道:“那么,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穿什么服装呢?”

我说:“穿‘朝褂’。‘朝褂’是清朝所独有,以前的朝代没有。清代的朝褂因袭了明朝官服上的‘补子’。”

小宁问道:“什么叫‘补子’呀?”

我答道:“所谓‘补子’,就是在朝服的前胸和后背缀上代表不同官阶的纹饰。由于它很像一块补丁,所以叫‘补子’,也叫‘补服’。”

“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清朝的‘补褂’是罩在蟒袍外边,跟顶戴花翎相配,成为几品官什么级别的主要标志。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分列而站,左边站的是文官,右边站着的是武官。”

“左文右武。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不是也不一样?”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