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段
魚阅精选: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01.
上回说到小宁提出穿衣个性化的问题,我说:“穿什么衣服,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身份,但个性也不是随意的,也要守规矩。”
小宁说道:“说到穿着的随意,我觉得欧美国家的人,要比咱们中国人穿得更有个性。我记得在英国留学时,走在马路上,看到穿得板板正正、西服革履的主儿,甭问,不是中国大陆来的,就是中国港澳台同胞。他们一个个穿得特体面。反观英国人、美国人却喜欢穿休闲装上街。”
“可是在社交场合,比如重要会议、庆典、婚礼葬礼等,人们是必须穿正装的。”
“没错儿,在学校,英国人也是衣冠楚楚的,穿得非常庄重,一个个都很规矩。相反,中国的留学生却有些随意。”
02.
我笑道:“这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留学生,把精力都花在了学业上,没时间打扮呀?”
小宁不以为然地说:“我觉得这不仅是观念和习惯问题,而与个人修养有关。”
我说:“噢,你认为是修养问题?”
小宁说:“您不认为礼仪跟人的修养、气质有直接关系吗?”
“当然有呀。”
“学校跟一般场所不一样,尤其是大学。欧美国家把大学视为培养优秀人才、塑造人的心灵的殿堂。我们中国人也把它称作学府。”
“学府自然跟小学、中学不同,因为大学生大都是成年人了。他们有思想,有较高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人生观和世界观已基本形成。可以说,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了,所以他们更应该懂得礼仪和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