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095】
读物本·《中国人的老礼儿》 7 穿衣打扮有文化 8 衣裳自古就多礼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457
2
1
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魚阅精选】: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1-29 11:34:18
更新时间2025-02-05 12:56:5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18段

 魚阅精选: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007 穿衣打扮有文化

01.

上回说到我跟小宁聊到穿衣露体要讲分寸的事儿,小宁意犹未尽。

我对小宁说:“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穿衣戴帽看起来是小事儿,但说起来却是大事儿,因为它不仅涉及文化的表征,也是风俗、时尚、审美、礼仪,以及地区、民族等独特性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是呀。”

“在倡导文明、民主开放,构建和谐、多元文化等这些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很难再用以前的标准,来对服装整齐划一了。为什么现在各个大学没有校服,就是这个原因,有的地方连中学日常穿校服的规定也取消了,平时学生可以穿自己喜欢穿的衣服上学,只有在学校举办大的活动时,才统一穿校服。这表明校园生活也需要多样性,需要丰富多彩,避免什么事都整齐划一。”

02.

小宁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认为服装服饰说到底,它是人的形体包装,或者说对形体起着一种美的修饰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形象,所以它是文明礼仪的重要内容。”

我说:“对。礼仪的‘仪’,指的就是人的仪表仪容。人的仪表仪容是需要穿戴打扮的。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宁接着说:“还有一句老话叫:‘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我笑道:“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笤帚疙瘩打扮打扮,也有三分人样’。这些俗语说的都是讲穿衣打扮的重要性。所以说讲老礼儿,必须要说穿衣打扮。”

“确实是这么回事。”

“说到穿衣打扮,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

03.

“我小时候住的北京胡同,有个姓李的大叔,这位李叔的三儿子冬生跟我是小学同学。李叔是古建公司的油彩匠,工资不高,孩子又多,加上李婶是家庭妇女,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是李叔的七个孩子,穿得永远是那么干净利落。李婶勤俭持家,非常能干,本身也是个麻利人。七个孩子的衣服,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新衣服,七个孩子轮着班来。老大穿新的,穿一年以后,老二穿;老二穿过了,又传给老三穿,到老四这儿,一件外衣只能改坎肩了。”

“哈哈,使用价值太高了。”

“李家的孩子穿的衣服,虽然都有补丁,但那补丁缝得非常得体,一针一线细而密,颜色配得也好,看着那么舒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宁问道:“那会儿的妇女都这样吗?”

04.

我说:“不是。李婶也没正经上过学,但她爷爷当过清政府的大官儿,算是大宅门出身。也许是‘家风’影响吧,总之,她非常讲究老礼儿,即便是日子很穷,但也要让孩子穿得体面。每当人们说起‘人是衣裳马是鞍’这句老话时,我就会想起李婶。这也许是衣服给人留下的印象。”

小宁点点头说:“穿什么衣服,确实能体现人的气质和家风。”

我说:“是的,衣服有时像是一面镜子。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反映时代特点、社会风貌和风土民情。往小了说,它能反映出一个家庭的门风,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是的。”

“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从男人的穿衣打扮上,看家里的老婆是勤快还是懒惰。从孩子的穿衣打扮上,看母亲的道德修养。”

“嗯,要是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可是服装反映时代特点,怎么来理解呢?”

05.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