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21段
魚阅精选:本书为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新著作,介绍了100条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人的老礼儿,比如问路的礼节、称呼的礼节、见面问好、穿衣戴帽、请客吃饭、传承老规矩、老礼儿,讲述礼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01.
书接上回,我和小宁聊到了穿衣打扮与个人形象和尊严。
小宁说:“人是有自尊心的,这种自尊也反映在穿衣戴帽上。”
“是的,尤其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为了体现职业的尊严,对着装和打扮,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规范。比如公安民警,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外,应当穿制式皮鞋、胶鞋或者其他黑色皮鞋。非工作需要,不能光脚穿鞋或者光着脚,男性公安民警的鞋跟,一般不得高于3厘米;女性公安民警的鞋跟,一般不得高于4厘米。”
“连鞋跟都有规定?”
02.
“是呀。此外,还规定女民警在穿警服时,不能系围巾,不能染指甲,不能染彩发,不能戴首饰,发辫(盘发)不能过肩。男民警不能留长发、留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子,除工作需要或者有眼疾外,公安民警不能戴有色眼镜。民警穿着警服,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能饮酒。不是工作需要,不能进营业性娱乐场所。”
小宁说:“对公安民警的要求真够严的。连墨镜都不让戴。”
我说:“因为他们是人民警察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看着他们,他们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还成?警察的管理跟军队差不多,对警容警风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你别误会,这是着装规定。换句话说,也就是穿上警服上岗的规定。下班回了家,脱了警服,穿便服时,是可以戴墨镜的,抽烟喝酒也不受限制。”
03.
“是不是穿‘官衣’的,都有规定和规范呀?”
“当然,因为您穿上‘官衣’,代表的就不是您一个人的形象,而是整个行业和队伍的形象了。”
“好像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他们的着装和服饰有严格要求。”
“对,他们出镜时,要求更严。再比如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着装虽没有统一的制服,但也有规定。我曾经在机关工作过,记得当时机关也有跟人民警察着装管理类似的规定,比如女性不准戴项链,不准留长发,不准染发,夏天不准穿超短裙、穿拖鞋。男性夏天不准穿圆领衫,不准剃光头、留长发,不准蓄胡须,不准在办公室吸烟等,我想这些规定现在也还在实行。”
04.
“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个形象问题,因为您所在的部门是政府机关,您的穿着打扮当然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是的。当然,形象不仅表现在穿着上,还包括您的工作态度。比如脸上的微笑、说话的语气、待人是否真诚、热情等。”
小宁问道:“人民警察跟一般的职业不同,正像您说的他们是穿‘官衣’的,那么就一般职业来说,是不是也有形象问题呢?”
我说:“这要分什么职业了。中国人把社会上的不同行当,也就是不同职业,统称为‘五行八作’。‘五’和‘八’是泛指。行,就是行当。作,读‘嘬(zuō)’,指的是作坊。”
“‘五行八作’是不是各行各业的意思?”
“对。旧中国像样的工厂很少,制造业多以手工作坊为主。老事年间,社会分工比较简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层:有文化的人是一个阶层,没文化的人是一个阶层,此外就是商人阶层,也就是富商。有文化的可以为官,穿官衣,吃官饭。没文化的只有三个出路:学手艺,卖苦力,或者做小买卖。上面所说的职业大致也是这么来的。”
05.
小宁问:“什么叫吃官饭的?”
我说:“按中国的老话讲,就是在衙门口儿当差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府的公务员。当然,吃官饭的也包括‘官字号’的买卖,用现时的说法就是国有企业或者叫‘垄断性行业’,比如银行、铁路、航运、邮政、水电等行业。”
“就是‘国企’呗。”
“对。在这些部门当差,按月发薪水,基本上能做到旱涝保收,衣食无忧。所以,早年间,中国人谁家能有一位吃官饭的,街坊四邻都得刮目相看,用老人的话说,是有出息的人。”
小宁笑道:“那会儿的人怎么这么有意思呀。吃官饭的人,是不是规矩就多呀!”
我说:“是的。从职业特点来说,这些人属于‘官身’。你且注意咱们这儿说的‘官’,跟当官的‘官’不是一回事儿。从职业礼仪来说,首先穿着打扮跟一般人不同。吃官饭的都有‘官衣’,也就是制服,比如税务官有税务官的制服,在铁路上做事的有铁路制服,在邮政局当差的有邮政的制服。”
06.
小宁说:“现在这些行业不是也有各自的制服吗?是不是一直都是如此?”
我说:“对。穿统一的制服,一方面是为了体面,看上去仪容整齐、庄重。另一方面是突出行业的步调一致性,体现这些行业的风纪。”
“还有这个含义呢?”
“是呀,比如铁路、民航,每个工作环节都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而且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出点儿事就小不了。所以,最初这些行业实行的大都是军事化管理,行业要求非常严,职业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此,穿官衣的人在仪表仪容上都挺讲究。记得我家有个亲戚,在铁路上做事儿,平时走道儿都挺着胸脯,说话办事有板有眼,总是一本正经、规规矩矩,很少见他有开玩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