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集 称霸
01
少年楚庄王在险恶环境中成长,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欲代周而取天下,问鼎中原。在德不在鼎,王孙满 充满智慧的回答征服楚庄王。明君贤臣 风云际遇,造就楚庄王的雄图霸业。然而,当一代雄主逝去,他所创造的盛世也很快光芒散去。
春秋初期,楚国在南方迅速崛起,百余年间北上灭国无数。与此同时,北方的戎狄频频南下,骚扰黄河流域国家。中原一时岌岌可危,失去了对天下的领导力。周王室摇摇欲坠,天下呼唤新的领导权威出现,历史进入了争霸阶段。
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南征楚国、北攻戎狄,成为第一任霸主。称霸,由此成为天下每一个有雄心的君主最大的梦想。
02
第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后,一度被扼制的楚成王跃跃欲试,渴望成为号令天下的新一代霸主。刚刚崛起的楚国,虽然骨骼已经长成,但是肌肉还不够结实。一心想以蛮力征服各国的楚成王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晋文公,城濮之战粉碎了楚成王的称霸梦。
楚军大败,楚国百余年来的北进运动被迫中止,以晋国为核心的新政治秩序形成了。楚成王最终死在儿子商臣的剑下,之后,楚国称霸的梦想 不得不交到了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的手中。
楚国历史上这一位重要君主楚庄王的出场,在《史记·楚世家》的记载中颇为传奇。楚庄王即位之后,持续三年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令朝中大臣忧虑重重。
03
一位大臣毅然进谏道:大王,南山之中出了一只怪鸟,体型巨大,如同传说中的大鹏鸟一般。奇怪的是,三年之中,它不飞也不鸣。
楚庄王对这位大臣说:这只鸟啊,不同寻常。我看,它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的回答暗藏玄机,这位不同寻常的少年心中 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计划?
楚国在城濮之战当中的失利,使得一些原本归附于楚国的小国,纷纷都转向投奔到晋国的怀抱里去了,北边没有屏障,楚国是直接置于晋国的威胁之下。
百濮,包括是庸国等等,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它们经常地对楚国进行一些挑衅,偷袭楚国,让楚国感到疲于应付,这是国际背景。国内就是楚王的一些盘根错节的集团、卿大夫,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04
在国内,楚国数十年来一直内乱重重。城濮之战后不久,楚成王的儿子商臣提兵入宫,逼迫楚成王自尽。杀父自立的楚穆王商臣,只做了十二年君主就病逝。他给楚庄王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权力班底,权力紧握在权臣手中,楚庄王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君主。
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这位深沉早熟的少年选择了以静制动,坐以待变。史称他即位三年,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以致有识之士十分焦急。
实际上,为了让那些掌握了实权的贵族放松对他的警惕,楚庄王韬光养晦、暗中观察,默默选择可以利用的人才。如同那只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凤鸟,这个表面上贪图享乐的国王,内心深处掩藏着难以想象的雄心壮志。
05
不久后,楚国陷入一次前所未有的危局之中。公元前611年,楚国遇到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全国陷入饥荒之中。楚国西部的几个少数民族,在邻国庸国的带领下,趁机发动叛乱。楚国上下,人心惶惶,朝中大臣纷纷建议楚庄王迁都避敌。
就在大兵压境、朝中大臣建议迁都之时,楚庄王决定率军亲征,平定叛乱。谁也料想不到,几年前看似软弱的君王,竟然会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
楚国的这次危机成了楚庄王掌握权力的良机。楚庄王一方面安排楚国边战边退、诱敌深入,另一方面迅速展开外交活动,请秦国和巴人派师从背后进攻叛军。两方夹击,楚国一举将庸国从地图上扫平。
06
即位之初,在险恶环境中,如何自保性命?如何治理国家?这个年轻的君王开始悄无声息地布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棋局。这时候的楚庄王刚刚二十岁,但他已经显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在河南洛阳市南面六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浩瀚的水面,这里就是陆浑水库。陆浑地区群山峻拔,河流蜿蜒。春秋时期,这一带属于诸侯和周王室接壤区域,管理薄弱,导致山戎劫匪出没。
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率领楚国军队,讨伐一个被称为“陆浑之戎”的少数民族,这是楚庄王首次涉足中原。“陆浑之戎”根本不是楚国大君的对手,迅速溃败。然而,胜利之后,楚庄王并没有班师回国,而是直接带着军队,来到了周天子都城前的洛河之滨。
07
越过洛水,北面就是周王朝的首都洛阳。遥望着这座已经耸立了几百年的古都,年轻的楚庄王回想起楚国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四百多年间,楚国一直被这个傲慢的王朝视为蛮夷,开始是因为拒不进贡而受到周昭王的讨伐,后来又被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大兵压境。自始至终,楚国一直被拒绝于中原文化圈之外。
年轻气盛的庄王身上流淌着历代楚王桀骜不驯的血液,突然他产生了一个恶作剧式的念头:他命令楚军在洛水南岸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
楚军阅兵近在咫尺,洛阳城岌岌可危。惊恐之下的周定王派出大夫王孙满,以慰劳楚军为名,前去一探虚实。楚庄王在洛水之滨,会见了周王朝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