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格 无法抵达的城堡
BGM:布拉格1/布拉格2
01
布拉格永远不会放手
它是有爪子的小妈妈----佛朗兹.卡夫卡
如果 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布拉格,那我会选Kafkaesque 卡夫卡式的。这个词源自卡夫卡,指代卡夫卡式的神秘荒诞和超现实的气质。布拉格曾是欧洲的中心却被四周的大国屡屡侵犯,它被再三占领却保存着全世界最完好的建筑群。这句话里藏着打开这座城市之谜的钥匙,而拿着钥匙的人就是卡夫卡。这个年轻人像流星一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布拉格一闪而过,他刀斧一样冷静有力的文字却在之后的100年间照亮了整座城市 甚至整个世界。
02
布拉格的美为它赢得了百塔之城浪漫之都的赞誉,但伏尔塔瓦河却见证了它多舛的命运。一而再 再而三 不断的被入侵 被占领 被统治,持续的改变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也许卡夫卡式的黑色荒诞 疯狂 怪谬 才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底色。卡夫卡是在布拉格出生的德国犹太人,用德语写作。而他的奇思妙想超越了语言的边界。他想象自己是《变形计》里的甲虫,是《地洞>里垂垂老矣的小动物,是《城堡》里的土地测量员K先生。
03
《城堡》是卡夫卡最晦涩的小说作品之一,像一个未完成的荒诞的梦。K先生来到一座陌生的村庄,想去审计山上城堡主人的账目,可是他遇到的每一个村民都含糊其辞 推脱阻碍。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进入城堡的藩篱,以至到死 他也没能抵达城堡。
卡夫卡中心离老城广场不远,玛格丽特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卡夫卡的旧居。卡夫卡出生在老城广场西南角的这栋房子,不长的一生中他在广场四周搬了14次家。这方圆两公里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卡夫卡白天是个循规蹈矩的保险公司员工,夜晚则在幻想的世界中反抗功成名就的父亲。他先后跟三位女士订过四次婚,最终都临阵而逃。
04
当全世界都在为人类现代文明狂热时,卡夫卡在那小小广场的一角惊恐的写出了现代生活的脆弱和危机。对卡夫卡来说世界是一个他既不能适应也不能理解的迷宫,所有的入口都被锁上 或有人把守 无处可入却又无处可逃。
他脑中关于囚犯的狂想影响了他所有的写作。对他来说 世界是如此陡峭的一座山峰,自由则是山峰顶端那座无法抵达的城堡。
卡夫卡乐队的这张专辑歌词全部出自小说《城堡》,它最初的灵感来自乐队成员亚罗米尔画的《城堡》的插画书。亚罗米尔出生在捷克南部的一个山村,他是好几个乐队的主唱 也画插画,他的插画有着卡夫卡式的冷峻画风。而他所在的卡夫卡乐队的演奏,则像是作家的招魂仪式。
05
现代一流艺术家的命运多是悲剧,然而没有哪个人像卡夫卡 一生都在诠释着矛盾和悖谬。作为最好的小说家,他从未真正写完任何一部小说。他经历着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作品中却只有自己的梦 焦虑和细碎的日常生活。他生前无名,死后却被那些最好的哲学家福柯 阿甘本 奇泽克当成精神导师。全世界的人慕他之名来到布拉格,而这里的人却不认为他是捷克作家。一个本地作家在他的祖国被活生生的抹掉那么多年,这听起来真是太具有卡夫卡的风格了。
06
大卫.切尼是这个卡夫卡钢铁头像的作者,他是布拉格当代最出名的雕塑家。在布拉格城中,有着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参观路线,带人们去拜访他所做的那些奇怪且充满争议的雕塑。比如卡夫卡博物馆门口撒尿的人,街头半空中悬挂着的撑雨伞的人,坐骑四脚朝天的瓦茨拉夫雕像,还有电视塔上的爬行娃娃等等。
在布拉格的郊区,大卫把一座上世纪初的厂房改成了一个叫做相遇工厂的艺术区,这里也是布拉格独立艺术的一个重要场所。
大卫切尼总是行色匆匆 步履如飞。他在布拉格的交通方式也很极端,要么骑自行车 要么开飞机。
07
很多人说卡夫卡所写的城堡,其灵感来自他在乡下养病时居住的某个村庄。但是城堡这个暧昧的权利象征,却让人很难不把它跟作为皇宫圣殿的布拉格城堡联系起来。从查尔斯桥到对面的布拉格城堡只有几步之遥,但是对于普通的布拉格人来说,半空中似乎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界限。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无法抵达的空中宫殿,它不分昼夜 俯瞰着整座布拉格城。
布拉格曾是中欧最大的城市,而布拉格城堡就是历代君主居住的地方。那里有着欧洲最美的四座教堂之一的圣维特大教堂。
08
这是出手大方的查理四世,不惜重金给布拉格留下的一份礼物,也是14世纪布拉格作为神圣罗马帝国首府时那个黄金年代的象征。城堡边上 狭小的黄金巷是当年王宫里的卫士和炼金术士的住处。就在整整100年前1916年的秋天,卡夫卡把自己关在黄金巷22号这间小屋里,写作《乡村医生》。黄金巷离城堡很近,但也只是靠近而已。就像书中所写,那是永远无法穿透的层级,永远无法抵达的城堡。
抑制和反抗是卡夫卡书中永恒的主题,也是深藏于布拉格城市基因当中的密码。作为卡夫卡书中的主人公 K先生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而在现代布拉格则有一位现实版的K先生。不同的是他最终走进了那座禁宫一般的城堡,成为城堡的主人,他就是前捷克总统哈维尔。
09
弗拉迪斯拉夫是早年的传奇摇滚乐队,宇宙塑料人唯一在世的乐手。宇宙塑料人成立于1968年,正值历史上著名的布拉格之春。在那一年,十万捷克人离开这个国家 逃亡各地。而留着长发唱着重金属的宇宙塑料人则成了堕落的象征 成为整肃的对象。是哈维尔联署捷克的知识分子,把他们救出了监狱.
四十年间宇宙塑料人乐队经历了好几代乐手的更替,但直至今日依然是布拉格摇滚界的传奇。这天晚上,布拉格的地下乐队为了致敬他们而举办了一场演唱会。
老城广场见证了无数次入侵者的加冕典礼。其实 从布拉格的地理位置就可以预见他的命运。它的左边和右边是相等面积的欧洲,他身边大国环伺一次又一次的把这里据为己有。
10
布拉格人知道 生活没有避难所,苦难不会自动化为虚无。这个城市的性格也因此生长出两条分支,一条是哈谢克和赫拉巴尔,像他们的作品《好兵帅克》和《底层的珍珠》那样,在黑色幽默中超脱和解放。还有一条就是卡夫卡。在黑暗中挣扎 又在自省中绝望。
这匹冷战中的孤狼叫卡雷尔,是冷战时期捷克最出名的双面间谍。他出生在捷克,但很早就加入情报部门,凭借出色的英文被派往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加入了美国中情局,充当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双面间谍。
11
卡雷尔是极少数尚且健在的,和卡夫卡有过一些实在瓜葛的人。他年轻时约会过卡夫卡的情人米伦娜的女儿。米伦娜也许是卡夫卡最深爱的情人。卡夫卡曾一个晚上为她写下100多封情书。有人说,《城堡》这本书就是卡夫卡在和米伦娜的恋情遭遇危机时所写。
1968年,卡雷尔的双重身份被发现,被美国中情局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多次被美国政府派来的杀手暗杀。幸好在同狱牢友保护下得以脱身,并通过美苏之间的间谍交换回到捷克。这次间谍交换在德国的格列尼克桥上进行,现在热映的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间谍桥》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桥上。
12
布拉格和卡夫卡时常被划上等号。因为城市本身的历史命运,布拉格人习惯了悲剧,而因为卡夫卡 布拉格人再也无法无动于衷的承受悲剧。这个作家和革命没有关系,但革命者总是能想到他。可能是因为他说过,在你和世界的斗争中 你要协助世界。然而他本人从未真的做到过这一点,这就是卡夫卡的悖谬。
布拉格的街头 风景美如童话,走在这里 耳边却飘过卡夫卡的话语:
人的一生就是清醒的穿过梦境,
而你我只是过去的幽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