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176】
读物本·《大宋河山可骑驴》09他姓辛艰辛的辛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字数: 6319
2
2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这本书不是传统的词话,而是宋代文人生活的切片,是大宋风骨的另一种解读。那些骑着驴的词人,并不是风花雪月的雅士,而是理想主义的朝圣者,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怀揣一纸青词,走向命运的旷野……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27 19:24:03
更新时间2025-05-22 21:48:5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他姓辛,艰辛的“辛”

英雄骑马还故乡

1辛弃疾根本无心写词,偏偏写上了词坛高峰。

他这一生,可以是英雄,是战士,是将军,是封疆大吏,乃至乱世枭雄……唯独不必要去当一个词人。青春作赋,白首穷经,那不是他的志向,不是他的风格。然而,时间流转,火与铁皆沉寂,如今人们提到辛弃疾,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词——“爱国词人”。对不起,这真像是一个嘲讽。

所有的故事,要从辛弃疾的祖父说起。这个老人的名字应该被记住,是他,给了幼年辛弃疾一生的志向;也是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忍辱负重,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代价。他叫辛赞,是北宋末年进士。当家乡沦陷于女真人铁蹄下时,他没有像其他有点身份的人那样跟随皇室南逃。

2北宋的官军虽然跑了,百姓自发组织的义军、民兵,却被激起了顽强斗志,抵抗运动风起云涌,甚至有些城池,在实力悬殊下全城被屠,也无一人放下武器投降。小小的村庄,只有三五青壮年,也会伺机去打击侵略者。女真人受不了这种骚扰,开始有意识地任命一些汉族读书人做官,想借他们的声望和传统儒家的政治体系来管理民众。这些官员中,就有辛赞。

汉人官员们屈身事敌,气节败坏,却也亏了他们的周旋,为饱受摧残的中原农耕文明保存了生机。忠奸对错,谁能说得清?辛赞在他们中间,又是格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个。他暗地里总在搜集着情报,寻找时机,盘算着能够反戈一击,给女真人以狠狠的打击。这个诈降兼卧底的策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悄悄地进行着。

3这个策略,传说西汉的李陵使用过,被夷族;三国时蜀汉的姜维用过,事败自杀;后来,南宋将领张胜,在四川的山水间为这个国家的尊严做最后抵抗时,也用过,被蒙古人凌迟处死了。

风险真是太高了,还有承受的骂名、忍辱负重的痛苦,足以压垮一个正常人的神经。是怎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

国破家亡面前,死不容易;活着,等待复仇机会,更不容易。辛赞等了很久,并没有寻到合适时机,但他把种子种进了儿孙们的心里。济南辛氏满门,个个不负国家。

辛弃疾曾写过一首词,吐露过这个家族的艰辛史。

4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十二弟是辛弃疾的族弟,叫辛茂嘉,小时候和兄长一起,听爷爷讲忠义之道,爬上高山,讨论排兵布阵:那里,可以屯兵;那里,可以伏击……后来又跟随兄长参加义军,渡江,供职于军营。他也是个能干的男儿,管理边防军务很是出色。

5这大概是十二弟刚被朝廷召用,正要赴都城临安的时候,做哥哥的为他饯行,并趁机进行了一番革命家史教育。

辛家原籍北方,后因军功而定居山东济南,本来就有尚武和精忠报国的传统。所以辛弃疾提到此点,很是自豪。而经过了多年来的磨折,他也深知,“忠义”二字,真正实践起来是多么艰难。

辛苦,辛辣,辛酸,种种难尝的滋味,就是辛家人的宿命,也是骄傲。他说:“醇酒妇人之类世间乐事,是不会进我家大门的,和那些锦衣玉食的无用之辈相比,我们有自己的光荣。今后,你只管尽心地去做一番事业,也不用牵挂着我。不过呢,官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不小心就会扭曲了我们辛家人的本性呢!那时候,你再回忆今天这一番戏说,就别有滋味了。”

6起笔千钧,几行字直下,戏语中风雷隐隐。

回到辛弃疾二十二岁那年,他带领家乡子弟兵两千人,在济南起义。这一年,适逢金主完颜亮迁都开封,并准备大举侵犯南宋。征兵征粮,鸡犬不宁,中原各地百姓都在酝酿起事,正是辛赞等了多年的大好时机。

辛赞没有看到这个局面,他于一年前怀着遗恨病逝。但他对辛弃疾的培养是成功的,从十八岁起,辛弃疾就凭着出众的文才,得到了去金国都城考进士的机会。他去了两次,考试事小,刺探敌情事大,金国的政局变化、军队调动,一一落入这个年轻人明亮的眼里。

起事后,辛弃疾率部投奔了最得声望的耿京义军,被任命为掌书记,管理所有文书事务。耿京非常欣赏他,把帅印也给他保管。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