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887】
读物本·美食002
作者:忘川_5043891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517
2
1
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苏州松子枣泥麻饼 说说临沧菜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7-11 17:52:29
更新时间2023-07-12 13:36: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苏州松子枣泥麻饼

 

                   

                                                          

                                                          

苏州人偏爱甜食,因此盛产特色糕点,是我国名点小吃百花丛中的一枝奇葩,冠绝于天下。有句童谣是这样唱的:“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然而,有着200 多年历史制作精良、备受人们喜爱的姑苏著名特产松子枣泥麻饼,只是其中的一种甜食。

苏州人与枣泥麻饼的关系,清朝诗人金孟远在《吴门新竹枝词》说得很清楚:“春来一别几回肠,遗尔琼瑶湘竹筐。今日张盘无别物,枣泥麻饼脆松糖。”其中的“张盘”一词是什么意思?作者特地加了一条注释:“苏俗,亲戚间久缺音问者,每遣娘姨送时新礼物数式,储竹篮中,名曰张盘,以吴语称探望为张也。”毫无疑问,枣泥麻饼在苏州人眼里,是上佳的礼品。

春来一别几回肠,遗尔琼瑶湘竹筐。

今日张盘无别物,枣泥麻饼脆松糖。

——《吴门新竹枝词》

苏州松子枣泥麻饼品种繁多,有松子枣泥、松桃枣泥、松子枣泥豆沙、枣泥猪油、玫瑰猪油、百果猪油等,造型圆整,面脆饼松,色香兼顾,甜而不腻,形味并重。木渎乾生元做枣泥麻饼非常有名,其中还有一个典故。 话说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乾隆帝第六次南巡。这回帝驾亲临苏州木渎,驻跸“虹饮山房”。近侍太监传下圣旨:皇上要尝尝苏州茶点。苏州知府心想,皇上要吃别的不敢说,要吃这茶点,苏州城里可是要什么有什么!太监说:“皇上喜爱的茶点嘛,做起来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做到皇上要求的这五句话。”他摇头晃脑说:“滋养而不过补;味美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软而不过硬;细酥而不过松。”

知府回到府衙,随即召来苏州府十位白案名厨,下令速办皇上爱吃的“五言饼”。名厨们一听,顿时慌作一团。其中一个糕饼师傅缓步徘徊,哼哼唧唧,突然说了一句:“不难!”九个名厨忙围住他急问:“是什么饼?”他缓缓而言:“皇上真是想绝、吃绝。这饼嘛,既要补、要鲜、要香、要脆,但又不能过补、过鲜、过香、过脆。要说这样的饼,只有木渎的枣泥麻饼了。”“此话怎讲?”糕饼师傅伸出手指,一一道来:“这木渎镇上不是有现成的用黑枣捣烂做馅,再加上猪油、胡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原料,仿照芝麻油酥大饼的样子做成的枣泥麻饼吗?这补、鲜、香、脆俱全,只要我们稍加改进,粗粉细揉,做工精细,用料均匀,不就成了!”

第二天一早,苏州知府小心翼翼地捧着食盒,食盒内装有糕饼师傅精心制作的松子枣泥麻饼,让太监呈送乾隆帝的御席。乾隆吃了一口,果然不错,再吃第二口,味道又换,连吃五口,每口口味各异。乾隆细细回味,这五口竟有黑枣、胡桃、松子、瓜子、芝麻五味,而且鲜、香、松、脆,不禁脱口说了一句:“真是天下第一饼!”乾隆立即笔走龙蛇,题下了“天下生元饼”几个字。

传说苏州知府把这几个字刻成了一块匾,赏给了这位制作枣泥麻饼的糕饼师傅。于是,糕饼师傅带着这块匾在木渎开了一爿“生元麻饼店”, 专门制作松子枣泥麻饼。而且在包装上加以改进,一只圆六边形的纸桶,外围红底黄字,介绍着枣泥麻饼的历史,里面静静躺着几块松子枣泥麻饼,馈赠亲友十分喜庆。同时,枣泥麻饼存放上三至六个月也不变质,便于外出携带,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享受到枣泥麻饼的味道。因此,生意好得不得了。后来,因为这松子枣泥麻饼是乾隆御封过的,有人就改称其为“乾生元”麻饼。这样一来,木渎枣泥麻饼的名声就不胫而走,闻名大江南北。如今,“乾生元” 仍传承松子枣泥麻饼古法制作工艺,已成为苏州糕点业中的百年老字号了。

苏州传统民谣《苏州小吃》,总共60 多道小吃入围,最后两句便是:“枣泥麻饼是特产,卤汁豆腐干名气响。”可见这松子枣泥麻饼,不仅着实好吃,而且是当地特色点心。

松子棗泥麻饼虽香甜不腻,松脆味美,但食用时也颇有讲究,需先将麻饼切成小块,一口口细嚼慢咽,才能品出个中滋味。切忌用吃煎饼卷大葱的劲头,竖着咬嫌不过瘾还要横着啃,那就滋味全无了。吃饼时,倘若再沏上一杯苏州东山洞庭碧螺春茶,一边听着吴侬软语的评弹开篇,品着碧绿的香茗,一边尝用松子枣泥麻饼,那更是如入仙境,美不胜收了。  

 

说说临沧菜

 

                                                             

                                                             

                                                             

到了临沧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就像到了缅甸一样,当地人那么一指,国界线就在眼前了。这里的村寨之间大多以散点式自然的分布,像一盘未下完的大棋,星罗棋布,哪里好就住哪里,没有太多刻意为之,当地民风也是一样的朴实无华。临沧是佤族的文化发祥地,居住有大大小小包括佤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等23 个民族,主要以佤族为主,我还是从小时候听过的一首《阿瓦人民唱新歌》里知道佤族的,非常好听容易记住。佤族在其他几十个少数民族中比较好分辨,特点就是皮肤略微偏黑,身体健硕,大概和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地壳移动,受到来自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使得横断山发生了扭曲,由东西走向转为在中国南北走向的山脉,包括南北走向的澜沧江和怒江夹持在中间,地形地貌极其复杂,造就了非常多的植物种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所以这里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千变万化就不足为奇了。

佤族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佤族语称“布安纳亚”,在佤族几乎人人都会做鸡肉烂饭,即使在隆重的佤王宴上也一定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肉烂饭。佤族鸡肉烂饭的“烂”应该是加引号的,“烂”是软、糯、稠的意思,使用当地种植的大米、笨土鸡、蔬菜,经过长时间的小火慢炖熬制,最后全部“烂”在一起。鸡肉烂饭是临沧地区佤族的一道名菜,实际上鸡肉烂饭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因为饭里有肉,肉里有菜,有点鸡肉粥的感觉。先放入准备好的鸡块(选用当地的走地鸡),待水煮沸撇去表面浮沫,长时间熬煮后,再捞出鸡肉,撕成条状放回锅内和米粥一同炖煮,再加入各种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和佐料,边煮边搅动,直到香气扑鼻。这道菜的辅料复杂多样,花椒、芝麻、姜、辣椒还有当地特有的酸笋、五茄皮、香巴草、茴香、薄荷、苏子叶等等。由于临沧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所处地区环境特殊,且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做出的鸡肉烂饭味道也不同。人们适时选择当地不同的食材作为辅料,味道各有千秋,但是对我来说都是一样好吃,尤其需要趁热吃。

佤王宴

也叫佤族长桌宴,是佤族传统菜系中的“满汉全席”,是过去佤王接待外来宾客的最高礼遇。我们在沧源佤族一家长桌宴做客,目测桌子长有7 米左右,佤族大姐早早地把干净的芭蕉叶一片片铺满了整个桌面,芭蕉叶表面湿漉漉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大块带骨头的熟肉一定是长桌宴上的主角,一般来说至少要有3 种以上带骨头的熟肉,譬如牛排、猪排、鸡肉,大概是为了照顾远道而来的客人,肉做的很嫩,几乎入口即化,尤其是手撕鸡肉,外焦里嫩非常美味。有意思的是,在云南这个盛产香料的王国,佤王宴上的排骨居然没有放任何调料,吃到的只是本来的肉香。因为这里的牛、羊、猪、鸡都是在横断山地区散养的,肉质极其鲜美,不腥、不柴,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干辣椒绝对是佤族宴的点睛之笔,干辣椒是加入盐巴烘烤過的,不停地散发着阵阵香气,既可以浇入肉汤,作为蘸水食用,也可直接蘸着干辣椒吃。柔软的肉遇到干辣椒特殊的香造就了一种独特的人间美味,客人们大快朵颐,大口喝酒。如果觉得大鱼大肉太“腻”,旁边自取的小菜有折耳根、凉拌茄子和拌青菜,这是肉食的最佳搭配。当然也不要错过佤王宴上佤族的特色食品——双色米饭和鸡肉烂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