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角色

1
男,0岁
1

2
女,0岁
2

3
男,0岁
3

4
女,0岁
4
霜降养生经
霜降期间,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脾脏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是慢性胃炎和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胃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破坏了胃肠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这段时间,应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在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叫作“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称作“菊花霜”,因为此时恰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霜是由水汽而凝成的,那水汽又是怎样凝成霜的呢?在晴朗无风的夜里或清晨,地面如同揭了被子一样,热量散发的极快,没一会儿工夫,地表温度就骤然下降到0℃以下,于是,近地面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还会形成六角形的霜花。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是晶莹剔透的,万分惹人怜爱,这时的秋,名为“白露”,透着几分年轻人诗意的缠绵。待秋意渐浓,寒气渐重之时,进入“寒露”,那露水只需轻触一下,就让人感觉到一阵透心的凉意。再往后半个月,便是“霜降”。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如果霜来得早,会影响大秋作物的后期成熟度,小麦冬前弱苗也会受到冻害的威胁。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出现在8月底;东北大部、内蒙古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而厦门、广州一带则要到新年过后才能见霜。
俗话说:“霜降杀百草”,意思是说,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其实真正危害庄稼的是“冻”,而不是“霜”。霜冻则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所以,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冻才是杀害庄稼的“真凶。
节气养生指南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