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323】
读物本·【唐代书法史话·捌·颜真卿】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374
9
9
1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讲述了10位唐代书法大家的故事,解读他们笔下的书法经典。 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4-11 08:34:16
更新时间2023-04-11 14:15:0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颜真卿【“书圣王羲之”的史上最强挑战者】

 

一 颜真卿的“正气歌”

1

盛唐书坛,气象盛大,推出了唐书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中国整个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高度的人物颜真卿。

屹立在盛唐的历史舞台上,颜真卿正面示人的,首先是一个忠烈名臣的伟岸形象。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突然爆发,大唐王朝承平日久,猝不及防。面对如狼似虎的安史叛军,黄河以东的二十四郡望风而降,转眼间一片风雨飘摇的景象。

 

2

就在这危难之际,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挺身而出,他第一个扛起了讨叛义旗,及时稳定住了军心民心。在颜真卿的感召之下,很快就有十七郡复归朝廷,他也被公推为义军盟主。

唐代的平原郡,治所在今天的山东德州,颜真卿的平原首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气壮山河,功在千秋!对于他的这一历史功绩,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将领文天祥有如下评价: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文天祥《平原》

 

3

李光弼、郭子仪两位将军率唐军主力收复长安、洛阳,有再造唐室的盖世之功,文天祥把战事初期颜真卿的牵制之功与之相提并论,足见在他心中其分量何等之重!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转折点。在这之后,地方割据势力横行,大小叛乱时有发生。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原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叛军攻陷河南汝州,对东都洛阳构成威胁。

 

4

此时,昏庸的唐德宗(779—805年在位)竟然听信奸臣卢杞之言,诏令75岁高龄的朝廷重臣颜真卿为宣慰使,要求他亲赴敌营,对李希烈进行安抚劝说。此令一出,朝野震动,这明明就是让颜真卿去送死啊!

愚忠的颜真卿视死如归,他于受命当天即刻出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段征程。在敌营之中,颜真卿与李希烈及其党羽斗智斗勇,始终保持气节。

 

5

在被软禁两年之后慷慨就义。唐德宗得知消息,追悔莫及,主动承认这是自己决策失误所致,于是废朝五日致哀,下诏称颜真卿“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颜真卿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正气歌”。

关于颜真卿其人其书,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是这样评价的:

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欧阳修《集古录》

 

6

欧阳修认为,颜真卿天性忠义,所以他写的字,点画刚劲有力,笔势挺拔奇伟,个性独立,不承袭前人遗法,同他的人格高度统一。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颜真卿一身浩然之气,发而为书,“书为心画”,他的“颜体”书法同样一派浩然之气,“字如其人”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中国的文化思想史,宋代以来流行“孔孟”并称,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在书法史上,王羲之贵为“书圣”,他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

 

7

天下第二这个位置,本来属于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颜真卿崛起以后,无论就综合实力而言,还是就影响力而言,都毫无悬念地取代了王献之,稳稳坐上了书坛第二把交椅,迄今无人可以撼动,称他为“书史亚圣”,绝对实至名归。

“颜体”书法的出现是唐书最大的骄傲,也是唐书最大的传奇。《周易》坤卦卦辞中的“直方大”三字,恰好可以借用过来概括“颜体”书法的特色。

 

8

我们看颜真卿的《颜家庙碑》【下图】,“颜体”书法直、方、大的特色一览无遗。“直”,字势端直,稳如泰山;“方”,每个字不论笔画多少,一律撑满方格,是最正宗、最地道、最名副其实的方块字;“大”,字号大,力量大,格局大,光明正大,大气磅礴。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潇洒俊逸;颜真卿的书法如老农耕田,脚踏实地。一个气质高贵,一个更接地气。后人学书入门,多用“颜体”大楷作为范本。“直方大”,这么写字,朴实无华,堂堂正正,最利于打好基础,立稳架子。

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二 颜氏家族传奇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