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897】
读物本·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唐诗1》
作者:财品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418
3
5
1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唐诗如歌,说不完的明月美酒。 唐诗如画,绘不尽的岁月山河。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2-13 22:06:02
更新时间2024-02-15 23:43:5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枕上诗书《遇见最美唐诗》

第一章   花间明月—情怀(1)

1.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繁华中的写意

长安古意

卢照邻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跻身不了繁华,空留落寞的背影,在干年后成为一片写意: 满床的书香透过时光的缝隙,体贴着日夜孤独的思考者,仍有桂花香暗盈袖。我,是纯粹的书生,天地洪荒,于无涯的岁月中掩卷太息,卓然独立。这样的写意,在精心至极的繁复工笔之后脱颖而出。不禁疑惑卢照邻有意为之,以几笔疏淡来对抗初唐宫廷中主流文学的典雅富丽和轻艳绮媚。而对抗的本源,是铺排的工笔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也曾是白衣飘飘,来自唐代五门望族中的“范阳卢”,少年时代师从一方大家曹宪、王义方习经史,直到受到邓王的爱重。

2.邓王将他比之司马相如。也曾希望像司马相如一样,客游梁园,结交天下最才;家贫无业,琴挑佳人;卖车结垆,反获家财;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出使西南,不辱使命;荣光归来,去官闲居;长门求赋,一赋千金,那样万古流芳的传奇。所以,起初的他像宫廷中的文臣一样,作着皇帝最喜欢的诗: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那份小资的自足之情,抑或通过描绘帝居王城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满纸的六朝遗风,更有一些艳情,甚至色情。然而,终于没能冉冉而升。

3.房玄龄、杜如晦、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颜相时、许敬宗......一个个名字如今读来,眼前就是气宇轩昂、清平开阔的贞观。他没能获得弘文馆这些学士的身份,瀛洲在水一方,此生去不了的地方。许是宿命。这宿命的阴影还笼罩在与他齐名的三人身上:王勃、杨炯、骆宾王。当吏部侍郎李敬宗将四人推荐给典选大员裴行俭时,裴行俭给四人算了一命:“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杨炯的仕途果然止步于盈川县令;二十八岁的王勃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几年后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4.骆宾王则做了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的秘书,撰了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后兵败身亡,也有他最终出家的传说。预言一一应验。不管卢照邻相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正向着裴行俭的预言行进,他在长安和洛阳两座都城中就开始郁郁寡欢。他时运已去。爱重他的邓王英年早逝,卢照邻去了益州新都做县尉,任满后漫游蜀中,这时候,他的风疾日益加重。当被迫远离宫廷、蹭蹬下僚时,他才发现主流文学的矫情。处江湖之远,在野者的直率、激烈、愤懑足以抵抗庙堂之上的悠闲、富贵、淡雅。因为未曾跻身,反思才想得更清楚;因为远离,回望时才看得更真切。

5.他以身外身回顾这场盛世繁华。一时香车宝马,川流不息。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更有游丝绕树,娇鸟啼花,碧树银台,合欢窗棂,一派长安城中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景象。一时豪门中豢养的歌儿舞女行云著蝉鬓,初月上鸦黄,含娇含态。而这些女子也曾有对爱的憧憬: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至于御史府中和廷尉门前,直是朱城玉道,翠金堤。莫道杜陵北、渭桥西,客芙蓉剑,抑或娼家桃李蹊。紫罗裙,清歌啭,人如月,骑似云。北里三市中,尽是弱柳青槐、佳气红尘,罗襦宝带解,燕歌赵舞忙。

6.然而,再怎样的争构纤微、竞为雕刻,再怎样的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都是身外身的冷眼旁观:唯一不忘的是以市井的放纵改造宫廷的堕落,以大胆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促的使命,大开大阖,坐看红尘。而后,才有这几句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最明亮时总是最迷惘,最繁华时总是最悲凉,只因预见万物将在沧海桑田中老去,满堂金玉,最终冢前青青草木。对于卢照邻而言,唯有独坐小楼成一统,忧患而作、发愤著书,才能摆脱以道自任的人生抱负和经世致用的政治情怀破灭后的寂寥。

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前有西扬雄独坐子云居,如今卢照邻也在满床书中任思想逡巡。扬雄说:“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爱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守道之人追求的是谦退静默,不求闻达;超然于物外,才能游于神庭;唯有甘于寂寞的人,方可留存一分高尚。那份繁华,无缘得触。仕宦的失意换取了诗歌史上的成就,屏蔽了初唐宫廷的摩靡之音,呼唤着盛唐高扬之音的到来。是失是得,几十年后,一位伟大的诗人在读罢“初唐四杰”的诗歌后长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8.千年后,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在昆明西南联大的课堂上赞美了这首《长安古意》:“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如今这是什么气魄!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长安古意》,仿佛就是为了杜甫和闻一多而作。卢照邻足以释怀,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重要的不是早一步或晚一步,而是终于有人向你走来。异代不同时,才是最难得的相遇。他的写意,终有人识。仍有桂花飞来飞去,点破干年的寂寥。

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自有的骄矜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许久之前,听过一个说法:好的咖啡要装在热杯子里。因为温度对咖啡口感的影响很大,温热的杯子,不仅是保持温度稳定的必要,亦是对好咖啡本身的尊重。我深以为然。中国文化一向讲究心性平和,人与万物皆有灵性,只有柔软祥和的内心才能体察到那些微藐的存在。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我相信日光之下的万干事物,都有各自的灵性,即便是再邋遢随性的人,也会有自己特有的矜持。

10.我们容易遇见的,多是将骄傲披在身上四处展示的人,以孔雀开屏的姿态,端着华而不实的架子抬腿迈步。他们的自尊仿佛一袭华丽的锦袍,你若触碰,他会恼怒,但若撕开那件袍子,你便会发现袍子下腐朽的里衬。而真正令人愉悦的,是那种谦和有礼雅量温和的人,他们从不有意彰显自身,但举手投足都沉稳自信,他们目光纯静地倾听你的意见,或是娓娓道来他的缘由,或是对你的做法轻轻地领首称许,有你所欣赏的从容气度;他们有接纳任何指责和批判的度量,却也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坚定内心。举世誉而不骄妄,举世毁而不自贬。张九龄,正是这样。

11.张九龄,字子寿。他才思敏捷,谨守慎独,中正儒雅,奈何体弱,虽寿不寿,享年六十三岁。关于他的出身,还有一段小小的传说:其母怀他已十月有余却仍未分娩,一日,有一老医者途经他家,见他家瑞气环绕便去相询。家人如实相告,老先生胡子一摸,双目微合道:“腹中胎儿非凡物,此屋不容换大屋。”于是举家迁往韶州,乃生。日后此子果真聪慧,七岁能文,是远近闻名的神童。石榴花红了又谢,枇杷子结了又落,转眼间,子寿长成了温润如玉的翩翩君子。当年街坊邻里间嬉闹的小孩童成了笑容温和目光坚定的曲江雅士。

12.三十岁的时候,他终于不再承欢于双亲膝下,而是端立于天子面前,成了整个帝国权力中心的一员。这年子寿五十五岁,接替了他上司张说的职位,成了一人之下的朝廷重臣。刚开始李林甫以为他守古克制是迁腐呆板的穷酸书生,可以施以恩惠或威压将他变成自己的傀儡,后来发现实则不然。子寿温温淡淡的微笑下,有着耿直的性子和一往无前的忠心。所以,当李林甫意识到事情开始超出掌控的时候,他找来了被后人誉为“大唐第一妖僧”的牛仙客。牛仙客上阿帝王下乱朝纲,而子寿的谏言则自然是日益刚正激烈,时间一久,终究触到了玄宗的霉头。

13.那时的玄宗刚刚得到杨玉环,还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里沉醉不已,对于先前的政绩也颇为满意,慢慢地也没有像往前那样励精图治勤于朝政了,加之李林甫和牛仙客的精心设计,于是子寿顺理成章地在周子谅一事中因受牵连而被贬官去了荆州。古人都说伴君如伴虎,即便是被誉为“开元三明相”之一的子寿,也免不了与君主离心被弃的命运。心明如子寿怎会不懂这个道理?于是听到这个旨意的他只是微微愣了愣神,仔细地卸下头上的官帽,恭敬郑重地给君主行了礼,然后挺直脊梁步履从容地离开了朝堂。

14.举朝一片静默,没有任何人觉得窃喜,因为众人都感受到了其中重重的交托之情和望君珍重的惜别之意。而玄宗看了看他专为他的宠臣设立的笏囊,又看了看子寿翩然远去的背影,略带歉意地叹了一声“惜不复见曲江风度矣”,便郁郁地散了朝。这样一个洁净到骨子里,闲看落花静听流水的人,终于离开了君臣大义的樊笼,归返天地。他怎会不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进退只在一念间。子寿被贬荆州长史后,朝堂愈加混乱,然而他也无力回天。身在何位便谋何事,他一向克己,这个道理自是明了。更何况这时的他五十九岁,老态已现,加之他一生在各方都有登峰造极的成就,所以对于他所钟情的朝堂君主虽心有挂念,却并无甘。

15.他仍旧关注朝堂动向,依旧为君主的鑚爱而叹惋,却只是默默地关注和遥远地叹息而已。荆州的山花烂漫、云淡风轻,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地拨动时间的弦,慢慢地抚平了他心中隐秘的疼痛。忽有一日,见春光大好,子寿又如往常般上了山。他一路缓缓地走,看着春日的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落在地面,光影随风浮动,看得人目眩神迷。蓦地惊觉不知何时起已经身处在一片兰桂馨香之中,浓香馥郁,他顺着香味往上走去,越行越偏,来到一块空地。兰泽馨香,枝叶葱郁,金桂灿灿,满地洁白。

16.在这凉爽的秋里,它们静静地绽放在无人的深山,那种欣欣向荣的生之朝气,那种“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自矜给小九深深的震撼,无言的感动,温柔的抚慰。你可见过溪流边的芦草在深秋随风起舞的美丽身姿?你可见过严寒冰原上凌霜傲雪的雪莲?你可见过空谷幽兰古刹桃花?你可见过参天古木翠湖叠泉?世间珍贵的美景都绽放在无人打扰的幽静之处,为心怀感恩的行者准备那一场场终生不忘的美丽邂逅。有灵气的事物遵从自己的本愿,就像名贵的雪莲生长在天山之上;一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顺应自然,遵守本心,不为外物所扰,不为红尘凡事所欺,便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一朵花,一粒沙,各有时节,各有世界,你在其中或者不在其中都不重要。人生不过数十载,老朽已近蜡烛头。到了这个时候,忧国忧民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怀才不遇怎样,壮志未酬如何,他心中自有沟壑,腹中锦绣烟霞,是不需要证明也会让人仰望的分量。是时候放下那些纷扰,回归自己的本心了。纵观子寿的诗文,你会发现,所有诗作全是五言,所有题材罕有儿女情长类别,且古体诗和排律诗看起来也无差别(排律是所有诗作中形式最严整的,古体诗则是自由奔放的)。

18.由此你看,他是个多么克己的人。他没有“白日放歌须纵酒”的狂放,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深情,没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俏皮,也没有“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悲怆。子寿这个七岁便有神童之称的开元名相,从始至终都保持了一种清贵之气,恬淡持重,不温不火,不咸不淡。儿时的神童虽是盛赞却也是负担,他必须不断地进步才能保持在众人眼中的地位,当然兴许他从来就不曾在意过那些,但是他有父母,有其他的他所爱的人。当他们的期望变成你的期望,当那些期望变成负担,除了日益沉默的承载,除了坚定缓慢的拔节,还有什么能说能做?

19.后来当官,身为宰相的他更加持重,在朝堂上谨言慎行是生存的基本原则。生性俊雅温和的他,不同于其他两名宰相一个脾气火辣一个心机深重,他则以耿直著称。所有人都在背后看着,他亦与所有人交好,却和所有人保持距离。那种礼貌矜持的距离感,有种淡淡的拒人干里的冷漠,别人不懂得,可我懂。所以说到底,我总是心疼他的。所以当我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发自肺腑地为他感到轻松和欣喜。不那样平稳内敛的他显得更加的真实,老来时候显露出的一溜狂气不是美人迟暮,而像是对旧时光迟到的补偿。

20.你可记得七岁那年的春天,小神童随家人游宝林寺?那个率真无拘的孩童正玩得津津有味,忽报太守驾到。他把在寺外摘的桃花藏在袖中,神态自若地观察太守上香。太守见小家伙天真可爱灵慧非常,便去逗他:“莫非你是想吃供果?你若答得上我出的对子,你便食去。”他信口答“好”,浑不在意。太守于是出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桃花。他随口接道:黄堂太守胸中察秋毫。太守心中满意,却有意考他,遂又出一联: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他抬头看见三尊大佛,便应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21.太守还在惊叹,他已开心地拿了供果往回走,出来后却被一和尚误以为他偷吃供果。他说是太守给的,和尚自是不信:“凭什么太守要给你?”他便说了原委,又细细将对子道来,只是说到最后一个对子的时候,眼睛一转,淘气地说:“我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然后兀自“咯咯”笑着点头,也不管和尚要去找太守讨说法,便开开心心地跑开了。彼时的他,童言无忌,灵透狡黠,笑得肆无忌惮。时光渐渐将他洗濯成如玉君子,那般的温和圆润。可是彼时少年自有的清贵和骄傲,始终没有叛离过他的心。

22.一指轻触水面,打乱弱水三千,回忆碎成漫天彩蝶,翩跹又翩跹。最终,只剩那一双孩童的眼,灿若晨星,笑意盈盈,滴溜溜地转了一圈,便勾出了他无数个狡黠的小主意,逗起你十二分的爱怜。带着两分矜持、两分淘气、五分了然和最后的一分淡漠,子寿挥亳泼墨,写下了这传世流芳的最后一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2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花与月的距离

寄 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关于张泌的爱情,《古今词话》这样记载:“泌少与邻女浣衣善,经年夜必梦之,女别字,泌寄以诗云云,浣衣流泪而已。”联系这首《寄人》,无非一段烂俗的爱情故事。年少懵懂,像西施一样的浣纱女,赶考,功名,归来人已出嫁,人虽去,情还在,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梦游到你家,回顾西廊,抚遍阑干,寂无人处犹有当时笑语。梦醒时,往事成空,春庭花正落,明月来相照。人在何处,知向谁边?彼此或通音信一番无?

24.这样理解,不是没有证据,张泌的词中透露出些许消息: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时节近清明。

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江城子》)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江城子》)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浣溪沙》) 

碧阑干外小中庭,飞絮落花,浣花溪上,消息未通,便须佯醉,这便是世间小儿女的旖旎春光,而浣花溪上的情爱随着薛涛的渲染,你方唱罢我登场,愈演愈浓。后来,该忘的总会忘,张泌开始他颇为曲折的仕宦生涯,起初担任过江苏句容县尉,南唐后主李煜又任他为监察御史,历任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

25.南唐亡国后,张泌又随李煜投降北宋,升迁为郎中。传说李煜死后每年的寒食节,张泌都要到坟前祭奠,思今日,想从前,空对着眼前事,此恨绵绵。由此可知,这样深情的张泌,绝对能够演绎出这样的浣花溪之恋!不过,重要的不是张泌的八卦,而是他的诗将花与月的关系再一次拉近了。在唐诗中,花与月走在一起,源于张若虚。张若虚奉献出一场暴风骤雨后宁静的夜,春江潮水和海上明月是珠联璧合的一对: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6.无法追寻的初始,无法探求的过往,循环往复的当下,永远持续的未来,在此夜弥漫成永恒,时间永在,我们在飞逝。只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读到最后,你才会发现,有关花的诗句只有一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整个夜晚,明月照着花林,因为流转的江水湿气重重而生成花非花、雾非雾的景象。如果没有这一句,就是“春江月夜”了,花不可缺席。在整首诗中,花却并非不可缺席,只是为了照顾一个“花”的主题而已。如果你以为李白的《月下独酌》是花与月最痛快的一次约会,那也错了。

2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花只是一个饮酒的场所,交会最多的仍是明月、人、影子和酒。花与月反倒没有契合点。直到王维的《鸟鸣润》,花才与月出现在同一山的静夜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的夜,人坐花下,这等的静,却被一轮明月的出现打乱,因为月光倾泻之时,山鸟被惊扰,在春涧中偶尔鸣叫几声。明月,终究是静与动转换的媒介,花在左,鸟在右,人在动静之间,不落两边。花与月虽然分处两种状态中,但距离似乎近一些了。

28.而在李商隐那里,花与月奇妙地结合: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杜鹃一叫春天则过,百花零落,人世这种无常无法避免。只可惜蜡烛还在燃烧的时候就被尘土遮蔽。昨夜在西池边上,四处是寒冷的秋露,月中的桂花香也黯然消逝。这次花在月中,花月成为一体逝去。在另一首《春日寄怀》中,李商隐主观上认为花、月、酒、人,这四者本该是一体的:“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他这样感叹,就托出下面的一句:“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青袍如草,白马如练”,“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直到“年年定”,才得空发觉日日生新的白发。

29.老却少年心,方要花和月、人和洒的和谐,哪一样都不能少。上面哪一种都不及张泌的处理来得微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一轮皎月,幽冷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落了,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这段恋情。月与花之间的情分更深了些。人去楼空,徒留一院明月与落花;人虽无情而去,明月却长照落花,慰藉孤独的我。明月、落花、我在一条战线上相望相闻,张泌赚取了同情,千年后的我们掬一把辛酸泪。明月的仗义,因长照落花得以彰显,这总比“冷月无声湿桂花”要好得多。

30.可是,明月只有照着落花时才能说明它的多情吗?照着回廊不可以吗?照着阑干不可以吗?照着闺房不可以吗?答案是:可以。只是落花更兴象玲珑,更适合人诗。而花前月下,本就是恋爱的场所,当爱已成往事,人虽离去,物是人非,花与月仍在此地,彼此慰藉。花与月的距离,终于因人的无情而拉近了距离。以诗代柬,我们不知道张泌有没有将这封信寄出,浣纱女收到后能否读懂,不过没关系,犹有明月在,慰他久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