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367】
读物本·《宋氏三姐妹》12【强力 改造 执拗丈夫】
作者:北斗祥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8306
6
3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37段,仅限戏鲸习读专用,若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1-14 21:25:16
更新时间2024-11-14 21:25:1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仅限戏鲸习读专用

(第36章)

宋美龄——强力“改造”执拗丈夫

1.

  婚后的小美成了蒋介石的新闻代言人。她每天写长信、文章寄给国外的友人。而这些文字也不出意外地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她用美国人的思维记录着美国人所乐见的在中国发生的一切。 

  在美国人心里,小美是一个完美的被改造好的中国形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是一个基督徒。小美也对此感到十分自豪。但她对自己的丈夫却有些不满:明明说好你也要信教,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受洗? 

  蒋介石也是满心委屈:我一直信佛信得好好的,你非拿老毛子那一套作为结婚条件来要挟我。洋鬼子那套信上帝得永生有什么好的?再永生也不过是入六道轮回,哪有我们的挣脱六道轮回得解脱来得给力? 

2.

  所以蒋介石一直借口说要认真研读《圣经》,然后再受洗。但是这几年他根本没有时间看《圣经》。各路诸侯还没有收服,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也并不十分牢固,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张旗鼓地公开信奉基督教,一定会让其他派别的人找到借口大做文章。一想到这样做的后果,蒋介石就频频摇头。 

  可宋美龄并不这么看。她看蒋介石没时间翻书,干脆女承父业,做个私人的传道士。平时吃饭、散步的空隙,只要蒋介石放松下来,她就要抓紧时间向他灌输宗教思想,宣扬基督教义。她尽心尽职到了什么程度?她甚至可以为了蒋介石放弃自己的睡眠时间。蒋介石习惯早睡早起,宋美龄相反,但为了帮助蒋介石修习《圣经》,有段时间宋美龄还特意改变了作息,一大清早6点多钟就起床,和蒋介石一起做祈祷,一同读经。 

3.

  还记得上一次小美为了蒋介石早起吗?那是在小美送情哥哥登船去日本见准丈母娘的码头上。当时蒋介石十分感慨三弟的情意绵绵。如今小美又来这套,蒋介石却有些为难了。但是他又不好得罪这位兴致勃勃的娇妻,只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进行自我过滤。 

  宋美龄发现自己的传教没有什么进展,就想霸王硬上弓了。结婚后第二年,宋美龄就把和宋家关系密切的上海卫理公会教堂牧师江长川请到南京,要他以其家庭老朋友的资格,劝请蒋介石接受基督教,若有可能,就为其担任洗礼。蒋介石不能明确拒绝,只好说:“我现在只读了两遍新约,还没读旧约,我要对基督教多知道一点,然后正式接受耶稣为我的救主。” 

4.

  见蒋介石执拗不松口,江长川也只好表示赞同蒋介石的意见,建议他在自己出国的时候熟读《圣经》,等将来自己回国后为他举行洗礼。 

  中国人信佛信得深,是因为总习惯把发现的奇迹或好事情都归结于菩萨显灵。而蒋介石也遇见了几件离奇事件,终于让他相信除了菩萨佛祖,上帝也是在人间的。 

5.

  1929年12月1日,是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两周年纪念日。小美爱浪漫,两人计划渡江去野外来个野餐。但是小美突然身体不适,只能取消计划。纪念日那天,蒋介石正抓紧组织几路大军“围剿”冯玉祥的西北军,有好几个重要的访客需要接见,看样子一直要忙到深夜。宋美龄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绪不宁。等她迷迷糊糊入睡后,竟然梦见河中间有块巨石,在月亮照耀下,突然所有河水变成血水,血光漫天。小美惊醒了:血光中的大石头,那不是说蒋介石有血光之灾吗?她连忙派人去会议室找蒋介石,把梦境告诉他。但蒋介石听后却不以为然地笑笑,什么血光中的大石头,迷信!不许瞎想,睡觉! 

6.

  这一觉还没到天亮,隆隆的炮声就把睡梦中的蒋介石夫妇惊醒。接着卫士来报告:石友三叛变了,正在浦口用数十门炮轰击南京城。蒋介石夫妇原拟去度假野营的江野也狼藉一片。 

  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身冷汗。当天晚上,他们再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早,小美就给母亲拍去电报报平安。两小时后,宋老太太来了回电,附了《圣经》中的一句话:“敌人将会自动退去!” 

  蒋介石和宋美龄看着这句话,左等右等,直到卫兵来报说石友三的队伍已经撤退了。 

7.

  原来,当时国民党内的反蒋派系改组派发动了“溧阳暴动”。事先曾策划由中央军校的一个航空教官驾驶教练飞机,准备在中央政治会议开会时,炸毁中央党部会议厅。但因当天天气不好未能起飞。石友三也参加了这次反蒋行动,他下令炮击南京后,发现城里没有配合行动,不敢孤军深入,就急忙退走了。南京暂时安全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受了一场虚惊。上帝的话果然“应验”了! 

  石友三虽没攻打南京,但他却把沿浦口到蚌埠铁路沿线驻扎的蒋军第56师、第168旅全部缴了械,而北上讨伐冯玉祥西北军的中央军嫡系却一时无法调回,南京空虚,警报频传。 

8.

  为了解除石友三的威胁,保卫南京,蒋介石想起了粤军将领卫立煌。卫立煌跟蒋介石素来犯冲,不太合拍,小美马上写信给卫夫人,说尽甜言蜜语。卫立煌在衡量了得失之后,决定马上开拔!几个月后,卫立煌以粤军时期的老部下和黄埔学生为基干,组建了45师,驻扎蚌埠。石友三见状,马上把自己的人马撤离津浦路南段,移军河南商丘。 

  对此,蒋介石真的认为这是上帝的安排。再加上当时倪老太太也已经快不行了,蒋介石决定,主动履行承诺。在宋美龄的安排下,1930年10月23日夫妇二人携手回到上海,在查理宋的教堂里为蒋介石洗礼入教。宋家人中除了宋庆龄,全都到场观礼。

(第37章)

宋庆龄——来自妹夫的暗杀令

9.

  1931年,宋母倪太夫人在青岛病逝。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再次打乱了小庆侨居柏林的平静生活。她立刻离开了德国,回国奔丧。在目睹了蒋介石对国内知识分子的压迫后,她似乎感觉到隐居在柏林还不如在上海正面跟老蒋撕破了脸来得痛快。从此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国内革命事业之中。 

  小庆似乎认准了蒋介石拿她没辙,鼓着劲做各种会气死妹夫的事儿——写文章骂老蒋,公开召集反蒋社团(与鲁迅、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那些被老蒋视为眼中钉的革命党人都成了宋庆龄的亲密战友。老蒋为了坐稳位置,进行各种思想控制。小庆就每日奔走,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这可把老蒋气坏了。 

10.

  一天清早,宋庆龄的贴身女佣小李到门口开邮箱取信和报纸。其中一封信拿在手上觉得沉甸甸的,似乎夹带着什么东西。因为宋庆龄经常和同盟的友人及民主人士传递一些重要文件,所以小李也不敢拖延,马上把信交到了宋庆龄手上。 

  小庆还保持着年少在美国时的生活习惯,穿着晨衣坐在饭桌前喝咖啡。当她接过那一封信时,心里咯噔一下:她大概已经知道里面是什么了。她的革命战友杨杏佛被暗杀前也曾经接到过这样的信。当时宋庆龄还反复叮嘱,要他千万小心。怎想到那次分别之后,杨杏佛就被戴笠给暗杀了。 

  宋庆龄又是悲痛又是愤怒。但是看着小李担忧的眼神,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缓地说:“李姐,三妹一直邀请我过去,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去吗?” 

11.

  小李大名叫李燕娥,出生在广东一个贫苦家庭,16岁起便到宋庆龄身边当女佣,她性格爽朗,为人单纯,很直接地说:“夫人,我虽然没有文化,好歹也分得出谁好谁坏。我知道夫人一直坚持做的是好事,我不会离开夫人的。” 

  宋庆龄微微一笑说:“可是跟着我做事会有危险,你怕不怕?” 

  小李简洁地说:“夫人不怕,我就不怕。” 

  宋庆龄点头道:“好!”她把小李叫到身边,把那封沉甸甸的信拆开,“噔噔”两声,从信封里掉出了两枚子弹,在地上重重砸了一下,滚到窗边,在阳光下黄澄澄地闪着光。小李一看,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却还不免大吃一惊:“啊,这……”

12.

宋庆龄镇定地说:“蒋介石和他那帮打手一直想要我的命,可是他们不敢对我直接动手,只能搞这些歪门邪道。不过你外出或者和人交往还是要小心一些,如果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或者交了什么朋友,一定记得回来告诉我。”

  小李点点头:“夫人您就放心吧。”

  这个小李平时在宋家很少外出,也没有什么朋友。偶尔为宋庆龄买点东西,也是即出即回,从不多在外头逗留。这天她到裁缝店替宋庆龄取定做的衣服,碰巧另一个人家的女仆也刚好进来,问裁缝说:“上次我让你做的衣服你做好了没?”

  裁缝忙从屋里抱出一叠衣服说:“你试试看。”

13.

  那个女佣笑着说:“我这衣服是要寄回家给我妹的,我哪儿能穿?”她转头看到小李,拉着她说:“哎呀,你的身高身量都跟我妹差不多,要不,你帮我试试看这件衣服?”

  小李推辞了两下,但是看到这衣服做得实在好看,那个女佣又热情,也就接过衣服去更衣室换上。等她出来的时候,那个女佣连连称赞她穿起来好看,两个人也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

  回来的路上,小李得知对方是他们隔壁公馆的佣人,跟自己还是老乡,关系不由得就更近了一步。那人让小李喊她张姐,还跟小李说去哪里做衣服便宜,去哪里买东西物美价廉。很少交朋友的小李一下子就喜欢上她,两人相约着下次再一起去菜场。

14.

  一次共同买菜的路上,小李跟张姐抱怨自己的未婚夫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自己考虑再三后,决定跟对方分手。张姐连忙安慰她,还把自己和丈夫结识的经过告诉她,让她积攒经验。通过这一次详谈,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张姐也会问她最近忙不忙,家里客人多不多,来的时候都聊些什么。因为宋庆龄事先嘱咐过,所以小李对这样的话题都避而不谈。但是张姐追问的次数太多,她不免起了疑心,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宋夫人。

15.

  宋庆龄详细询问了她们相识的过程后,考虑了一下,对小李说:“你以后不要再跟她来往了,她可能是特务。”

  小李不解地问:“为什么?”

  宋庆龄耐心地解释说:“以她的身份,怎么可能会在那样高级的裁缝店里给乡下的妹妹做衣服呢?万一做得不合身,不是白花钱吗?”

  小李想了想也就服气了。她以后出门再看见“张姐”,都装作没有看见,不再跟她讲话。这样了两三次,“张姐”也知趣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16.

  又消停了几个月后,忽然宋庆龄发现小李这几天心情似乎特别好。天天穿着干净的新衣服,脸上也总挂着害羞的笑,嘴里不停地哼着小调。小庆虽然许久没有经历这样的情形,但是作为过来人,她也觉察了些什么。 

  小庆叹了口气,走上前问:“李姐,你最近交朋友了吧?” 

  小李愣了一下,然后很不好意思地答应了一声。 

  小庆不放心地问:“他是哪里人?你们怎么认识的?” 

  小李害羞地描述起来。她果真是新谈了一个朋友,叫做小王,是附近工厂的工人。那人不仅脾气好,而且对她很照顾,经常买东西送她。 

17.

  李燕娥说着说着,不好意思地抬眼看宋庆龄。宋庆龄微笑着说:“既然是朋友,那就请他来家里坐坐吧。” 

  “哎,好的。”小李明显露出兴奋的神情。 

  第二天,一个男工人就登门了。宋庆龄有礼貌地接待了他。等到他离去,宋庆龄立刻对小李说:“他是特务,你不能再跟他来往。” 

  小李十分惊讶。小庆解释说:“他的谈吐穿戴都不像是一个普通工人,倒像是读书人。而且他进屋以后,一直在四处打量,总想要找机会到处看看。我的推测应该不会错的。” 

  小李恍然大悟说:“难怪他之前就一直问我能不能上门做客。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孙夫人你放心,我再也不跟他往来了。” 

18.

  看着莫里哀路的公馆已然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女儿国了,戴笠有些坐不住了。军统特务沈醉见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要能让宋先生不惹事,最好的办法是让她不能行动,不能说话,把她给软禁起来。既然不能在公馆里下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路上制造一场‘车祸’,将她撞伤,让她住进医院,再通过医护人员使她长期住院,不死不活地过下去……” 

  戴笠不等听完,立刻用手在桌上一拍。沈醉心里一吓,没想到戴笠说:“你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你再具体点谈谈。” 

19.

  沈醉这才放下心来,大胆地说了自己的设想:“撞人的车子可以选一辆构造结实的德国小车,挡风玻璃换用安全玻璃,司机头部就不会受伤,再穿上一件防弹背心,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了。要想撞人撞得万无一失,最好的办法就是紧跟在宋的车后,当看到宋乘坐的车子碰到红灯刚停稳时,便朝她的车后撞过去。因为只有在车停稳后撞上去,才能把车内的人撞伤,而如果在车行进时撞上去,很可能把对方的车撞出很远,但车内的人不易受重伤,撞过之后,再马上把自己车内的制动器弄坏,这样驾驶人员在法律上负的责任就可以轻一些。” 

  沈醉还表示,他愿意亲自驾驶。为了工作,不怕多坐几年牢。 

  戴笠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一再鼓励沈醉一定要坚定信念,还再三地安抚他说:“即使万一事件发生后被租界的法院判了刑,我也会想办法让你很快出来。” 

20.

  一个月后,戴笠便从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那里弄到了一辆构造十分结实的德国小车,挡风玻璃也换成了子弹打不透的保险玻璃。沈醉预先开车在法租界里试行了好几次,认真观察宋公馆附近的路况和宋先生每次外出通常经过的几条马路。经过仔细研究,最后认定从她的住宅经环龙路、华龙路到霞飞路口等处下手最为适宜,因为法租界巡捕房内有特务处的人,出事后疏通也方便些。 

  万事俱备后,戴笠把详细计划报告给蒋介石。一开始他也叫好,但是想了一会儿又问,是否可以保证不伤及宋庆龄的性命?在戴笠否认之后,他皱着眉头让戴笠回去,说是还要再“研究研究”。每次等他发号施令的时候,他却总是说:“等一等,决定后会通知你的。”这一等就是一年多。 

21.

  这其中的原委直到一次闲谈时蒋介石才对戴笠说起:“别的都不说,就是宋家的兄妹我都受不了啊。”他担心万一撞死了宋先生,多少人都会要求彻底追查,查来查去,到最后连蒋介石也脱不了干系,事态就不好收场了。 

  而据说最后计划取消,还是因为蒋夫人宋美龄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抗议。小美气呼呼地拉着老蒋说:“小庆可是我亲姐姐,大义灭亲这事我可担不起后人的骂名。你要是敢下手,我就跟你离婚!”在宋家人看来,政治和家庭是分开的,就算政见再不同,家庭亲情的纽带不能断。 

  老蒋看看那个啥都不怕的大姨子,再看看身边这个只怕家人受到伤害的小娇妻,只得说:“算了,我怕你了!”

(第38章)

宋美龄——新生活闹剧运动

22.

  小美最近很不快乐。老蒋每天忙东忙西的,她却整天做英文翻译,做文化大使,挺没有意思的。她多么希望能做出一些大事啊。 

  刚巧这一年(1934年),小美陪蒋介石到牯岭休养地度假。这儿风景优美,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常能见到老百姓当街“施肥”,烟头废纸瓜果皮到处都是。小美踩着擦得亮亮的中跟皮鞋,左一脚右一脚踩在垃圾上,心里噌噌地往上冒火。 

  碰巧在牯岭还有一些正在休假的英美传教士,一见到小美就开始抱怨中国老百姓真是太脏了:随地吐痰,不爱洗澡,光屁股的小孩满地跑。小美看看洋人们穿西服打领带,拿着刀叉优雅吃饭的样子,再看看那些中国人,穿着破烂未洗的长衫,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不管在哪儿张口就是一口痰,真是有失体统!她越想越生气,突然,一个念头冒出来:为什么她不可以推广一项运动,让中国的老百姓们学学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呢? 

23.

  小美跟夫君一商量,蒋介石觉得可行。这招可以给在中国的外国人留下好印象,以争取他们的贷款和支持。经过他们的初步商定,再邀请传教士们共同商议,最后拟定了中国国民行为规范手册,推行这个手册的活动就被称为“新生活运动”。 

  这项民国时期的“五讲四美”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四大美德“礼义廉耻”和美国儿童行为规范,总结出了老百姓易记顺口的口诀表:“吐痰在地,在所禁忌;行路走动,安全第一;举止稳重,步伐整齐;走路靠左,上车莫挤;窗牖多开,通光通气;捕鼠灭蝇,习劳勿逸;漱口刷牙,黎明即起;饮食养生,莫恣油腻;互救灾难,和洽邻里;端其视听,走路莫急;小孩清洁,零食勿动;厕所厨房,净扫仔细。” 

24.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举行的扩大总理纪念周上,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演讲,宣布“新生活运动”开始。随着蒋介石的宣布,“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于南昌成立,蒋自任会长,7月1日改组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而小美也成为新成立的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长,负责新生活运动的实际开展。她认为,新生活运动是要改造全民的生活,而妇女是家庭的中心,所以抓好了主要矛盾,就能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 

  小美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她对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人都兴趣盎然。 

25.

  中国人过惯了随心所欲的生活,一点也不喜欢这一套,而外国人却大加赞赏。外国官员深知讨好委员长夫人的重要性,纷纷给予支持。他们派出恶狠狠的执勤队,碰到吐痰的,拖着鞋子走路的,在饭馆吃饭喝酒的,吃饭铺张浪费的,都拖到街上挨上几棍子。化着妆或者穿戴稍微时髦一些的姑娘们被无礼地在皮肤上用红印泥盖上“奇装异服”的字样。新生活的口号醒目地刷在小胡同的墙上,用大字公布新闻的招贴充斥各处。 

26.

  一些实际的方案也在施行,包括强化公共卫生、铺建排水系统、改善供水系统等。葬礼被禁止铺张,而集体婚礼被广为提倡。中国传统的迷信活动受到抨击,包括烧香、放鞭炮和烧纸钱等。甚至连每日洗脸洗手几次、怎么做饭都有相关的规定。 

  抗战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很自然地演变为战地服务、伤兵慰问、难民救济、保育童婴、空袭救难、征募物品和捐款等与战时支援有关的活动。雷厉风行推动的“新生活运动”,经过3年多的时间已呈后力不继之势。 

  过度宣传最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的出现,“新生活运动”期间所产生的许多笑话和虚伪作假的乡愿风气,逐渐成为“新生活运动”的最大败笔。 

27.

  这其中有一些是误解。比如民间一直谣传的宋美龄在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用牛奶泡澡的故事,据宋美龄的秘书辟谣,是由于宋美龄的皮肤炎时不时发作,她就在洗澡后,把鲜牛奶倒在身上,反复按摩,让牛奶渗透进皮肤缓解病痛,美容体肤。一次全身用量不过四两,而且每周不能超过两次,也就算不得是什么奢靡的行为。 

  但对于其他一些传闻她身边的机要秘书并没有代之反驳。例如,“新生活运动”中提倡戒烟。但是宋美龄对于加薄荷醇的英国香烟上瘾,私底下少不了要解解烟馋,工作人员也只能代为隐瞒。 

28.

  在成立空军之前,小美把推广“新生活运动”当作她最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事业来看待。如果成功地让中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再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这会有多荣耀啊!简直可以让全世界人都敬仰膜拜!但是,这场运动的背景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和贫穷的广土众民,再加上推行的方法不得当,“新生活运动”就像许多运动一样,很快地走进历史而成为明日黄花。

(第39章)

宋霭龄——阔绰的幕后推手

29.

  就在小庆试图保护自己的政治净土,小美全心构筑她的理想国时,小霭在做什么? 

  小霭可并不是盏省油的灯,她的野心极大,而且深藏不露。她一直站在丈夫孔祥熙的身后,做他的经纪人、策划人和幕后推手。 

  小霭和老公进行的第一步是投资。之前他们在山西的铁砂和石油投资带来了极其可观的收益,也为他们的商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而孔氏夫妇也用到手的资本不遗余力地扶植和资助蒋介石的政权。孔祥熙担任南京政府的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期间,四处撒金,用“银弹”收买了不少地方实力派,收编作乱的军阀,然后又用手中掌握的钱,购买枪炮弹药,支持蒋介石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30.

  1932年3月,孔祥熙夫妇奉蒋介石之命,赴欧美购买军火。这种公费旅游的好事他们当然不会亏待自己。不但带上了15岁的孔令侃同行,而且行程全由他们边走边定。 

  宋霭龄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母校。虚荣的她总是想要知道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她。 

  但是关于宋霭龄的流言在美国却早已流传甚广,人们传说她领导着一个由女性组成的黑社会组织,专门教训那些伤害女性的负心汉,还传说她手上掌管着中国的国库,孔祥熙想办法把钱从民间搜刮来,而当蒋介石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找她要钥匙。她就像是民国的慈禧,有着不可忽视的威严、地位、权力,自然也有身在高位所必需的心狠手辣。 

31.

  所以当宋霭龄兴致勃勃地打算故地重游,回美国的母校看看时,却被媒体的围追堵截惊呆了。她烦恼地坐在老同学的面前,气愤得甚至流下泪来。在卫斯理女子学院校友会做会刊编辑的老同学向她保证,秘密通知同学们前来和她见面,绝对不惊动媒体。 

  两天时间内,老同学们如约而至。他们都记得宋霭龄在毕业典礼上表演《蝴蝶夫人》时那一袭惊艳的绸缎和服,也都好奇这个现在在中国据说能呼风唤雨的神秘女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32.

  宋霭龄从来不会让充满期待的人们失望。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她的外表看起来并没有留下时光的痕迹。而她的气场更是轻而易举就慑服了那些想看热闹的朋友。 

  聚会之后,宋霭龄捐赠一万美元给学院。她阔绰的出手再次给老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美国撒金过后,孔家人乘船前往欧洲,这是他们旅行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当时法西斯主义很时兴,而蒋介石又非常赞同墨索里尼的军事理论,于是孔祥熙决定去拜访墨索里尼。 

33.

  当一行人抵达威尼斯时,墨索里尼浪漫地安排了一艘摆满鲜花的小艇来接他们的船。小霭的少女心当即就狠狠地萌动了。他们轻松地达成一项协议:用拖欠意大利200万美元的庚子赔款的余额来购买菲亚特制造的飞霞式轰炸机,此外在洛阳增建一所培训飞行员学校,在南昌增建一座飞机总装厂。但当意大利20架飞霞式轰炸机运到国内,经防空署检查,发现炮管里的束复线都已磨光,根本无法使用。但此时已经无法追查他们从中拿了多少回扣。 

  孔祥熙又在兵器工业兴旺的德国购买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武器。后来,这些武器多被用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34.

  孔家愉快的公费旅行刚结束,宋子文又起程,前往欧洲和美国。可是宋子文走得不是很愉快。1932年夏天,上海“一·二八”抗战的战火刚熄,蒋介石又准备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他贪婪的胃口需要更多的金钱去喂满。他把要钱的手伸向金融才子——大舅子宋子文。但是宋子文却认为抗日比“剿共”更为重要,政府应把主要军力、财力放在收复东北、保卫华北的对日作战中。不久后,蒋介石又提出每月军费由1300万增加到1800万,以支付“剿共”费用,使宋子文节缩财经的计划流产。两人吵了几架,宋子文愤愤辞去中央银行总裁职务,出国考察。 

35.

  宋子文一走,正中蒋介石下怀。他立刻任命孔祥熙为中央银行总裁,为筹备“剿共”经费想办法。当时由于战争和财力的大量损耗,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南京政府财政赤字连连增长。可蒋介石还是跟他要钱,孔祥熙就想了个馊主意——印!钞!票! 

  1934年,小霭的这位夫婿发行了1亿元新公债。内战花光了,又发行了第二期“关税库券”。通货膨胀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国民经济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36.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处于经济萧条中。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开始储存白银作为财政准备。国内的银行家把大量白银运往美国赚取利润,孔祥熙的债券无人问津。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连忙一面设置关税,阻止其他人出口白银,一面让中央银行大量免税出口金银,使其成为当时国内最获利润的金融机构。他用中央银行赚来的钱大量吸收公债,给南京政府贷款,力图以此缓和国内财政危机。但因财政赤字太大,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蒋氏政权经费需求的无底洞。孔祥熙又出新招,颁布《储蓄银行法》,强迫银行家购买公债。 

37.杀青段

  宋子文从美国回来,发现蒋介石的军事开支超出预算六千万元,用于最近的反共活动。这笔钱又等着自己来填,而银行家对他怨声载道,对孔祥熙的胡作非为十分不满。尤其可气的是蒋介石要钱的时候不听自己的,而去听大姐夫的,等到最后一堆烂摊子却照样扔给他收拾。宋子文去找孔姐夫理论,但孔祥熙是个三拳打不出一个屁的好好先生,完全吵不起来。宋子文吃了个闷亏回来,就又去找蒋妹夫讲理。蒋介石是个暴脾气,跟宋子文互不相让。据说两人从破口大骂到最后拳脚相向,蒋介石狠狠地扇了宋子文一记耳光。宋子文愤而辞去财政部部长职务。1933年11月,“好好先生”孔祥熙又渔翁得利地接任财政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孔家由此真正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在这三个男人的纠葛中,宋霭龄无疑是最核心的人物。一头是丈夫、一头是妹夫、一头是弟弟,无论哪方得利,她都得利,无论哪方失利,她也都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