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485】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86》
作者:暮云昭昭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461
4
2
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先生对中国传统美学佳作《红楼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人性、悲悯的角度挖掘其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其真正的文学内蕴,通过“回到文本”来感受到其真实的魅力。欢迎与您共同品鉴。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08 14:26:42
更新时间2024-04-08 14:47: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86》

00:00:00/00:00:00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文艺复兴的产业家族

 1.

宝钗非常懂人参,她特别跟姨妈说:“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和妈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宝钗在冷眼旁观,看得非常清楚。因为所有皇室内宫的人参,都是由薛家提供的,所以他们一定掌握了当时这个产业的所有资源,就像当时的曹雪芹家族掌握了丝织业的资源一样。从另外的角度看,如果不把江宁织造当作一个官职,而是当成一个经营了好几代的产业来看的话,这个家族为什么没有能把纺织转换成产业?

2.

曹家所处的时代刚好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时代,当时的西方就诞生了好多的产业家族。梅第奇家族是从事羊毛和纺织业的,后来这个家族不再为梵蒂冈教皇或米兰公爵做事,而变成为自己做事,这个很大的产业力量支撑了西方兴盛几百年的所有文化,这就是最早的所谓的布尔乔亚阶级,也就是资产阶级。可是在东方,那么大规模的江宁织造,说抄家就全抄光了,没有一点家族产业的概念。我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家族早一点让他们的后代懂得丝绸贸易和丝绸生产是怎么回事,最后你就抄不了他们的家,因为我完全可以不做你清朝的官,而把自己的产业向外扩展,变成最早的现代产业。

 3.

比较一下东方跟西方的近代产业史,就会发现东方所有的产业都是政治控制下的国营,而西方的产业则很早就具备了企业的独立性,真正的产业经营一定要脱离政治的过度干预。因此我们可以用《红楼梦》为切入点,来思考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能转型成为现代国家的问题,到“五四运动”才提出“德先生、赛先生”,其实已经太晚了,早在《红楼梦》时代就应该提出来,可这个问题是《红楼梦》一开始就讲过的。大家记不记得秦可卿死前曾托梦给王熙凤说,这个家族已经大难临头,应该赶快到乡下去置一些田产,这个家族有一天才能有救,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才能转型成功。可惜曹家始终没有尝试转型,他们只眷恋江宁织造这个头衔,而不珍惜他们自己发展出来的丝绸产业。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丝绸产业一旦独立,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巨大革命。我常常跟朋友说,东方的文艺复兴晚些时候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发生了。

 4.

大概今天讨论《红楼梦》时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谈,后来高阳在写《胡雪岩》的时候,也碰到类似的问题。胡雪岩是清朝很了不起的商人,但最悲惨的是商人前面加了“红顶”二字,他死就死在这个“红顶”上。如何使商业独立于“红顶”之外,是胡雪岩始终没有觉悟的问题。那时候他娶了十几房太太,每房的门口都有一个铃,你一定觉得这个人真的很有管理观念。可是他的观念全用在管理那些太太上了,他完全没有领悟该怎样去摆脱跟政治的关系。好多人很羡慕他的红顶,因为那些“红顶”不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军人,就是科举出身的名臣、重臣。而他只是一个商人,那个红顶恰恰是他的软肋。

 5.

八十回的《红楼梦》在结尾时,有很多感叹。这个感叹会带着我们注意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点。甚至我今天还会问,台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企业都发展起来了,为什么还没有发生文艺的复兴?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所有的繁华都将是非常短暂的。我们知道西方几百年来,因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但丁这些人在文艺复兴时期打下的基础,最后发展出地理大发现,在全世界拥有殖民地。因此我想由人参所牵连出来的隐喻跟暗示真的很有趣。

6.

当年在乾隆朝时,圆明园中就按照西洋巴洛克的风格修建了西洋楼,一位西方传教士甚至说:“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乾隆身边还有一大堆外国传教士像郎世宁、蒋友仁做他的科学和艺术顾问。当时的英国大使在乾隆八十岁的时候,曾亲自带着礼物到圆明园给他祝寿,可只是因为不想下跪,就被驱逐出去了,他觉得蛮夷之邦根本不配跟我们平等。可见,有时候只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整个文化的复兴就停滞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就此诞生。所以,我觉得读《红楼梦》就是应该以大历史为背景,这样你的眼界才宏阔,才更能体味作者的情怀。

 

迎春耳软心活不能做主

 7.

接下来王夫人就要开始赶丫头了,赶丫头代表了王夫人身上具备的一种权威性,如果一个社会中最大的权威是操控在王夫人这样的人手中的话,怎么可能治理好家国?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司棋。司棋是最能展现大观园青春精神的一个女孩子。可迎春懦弱得不得了,是那种首饰被奶妈拿了当掉去赌博都不管不问的小姐,所以司棋是没有人可以保护的。司棋曾苦苦哀求过迎春,她也知道自己这一去就是第二个金钏儿。如果小姐出面努力做一点担保,她可能还会有机会和希望。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唯一保护了下人的就是探春,因为她有担当。

 8.

大家看下迎春的反应:“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所以我常常跟朋友说,工作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你的主管,最怕就是迎春这种主管。“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了?’”这句话的意思,我想大家应该能懂,她私下里求迎春的时候,迎春一定说:“好好好。”她是典型的什么事都先说好,可是事到临头却没有任何办法做到好的滥好人。“滥”好是不会拒绝别人,当然她也没有恶意,只是不知道那个“好”的分量有多重,能不能够真正负起“好”的责任。

 9.

“周瑞家的等说道:‘你还想姑娘留你不成?便留下,你也难见园子里的人了。’”为什么再难见人?因为舆论可以杀人,因为你自己在外面交男朋友,房间里留了他的情书和袜子,已经是大逆不道了,留下来后怎么办?“依我们的话,好快快收拾了,倒是人不知鬼不觉的去罢,大家体面些。”这就是传统社会处理事情的方法,根本没有任何“法”的观念。司棋到底犯了什么法,做了什么不合理的事,谁都不再管。在法和理都不存在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失衡的人情。迎春含泪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若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当一个社会没有法理的时候,大家都只想撇清自己。她还说:“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自去罢。”惜春身边的一个丫头叫入画,入画的故事前面讲过,现在也已经被赶走了。

 10.

“周瑞家的道:‘到底是姑娘明白。明儿还有打发的人呢,你放心罢。’司棋无法,只得含泪与迎春磕头,和众姊妹作别,又向迎春耳边说:‘姑娘好歹打听我受罪,替我说个情儿,就是主仆一场!’迎春亦含泪答应说:‘你放心。’”这个画面如果拍成电影大概是会让人落泪的。司棋没有骂迎春,也不恨她,这两个女孩子表面上是主仆,其实也是耳鬓厮磨一起长大的。九岁到十六岁这个年龄段没有阶级意识,也没有性别意识,有的只是一种亲密的情感。如今要分开了,她真的是依依不舍。注意,她不敢大声说,而是附在迎春的耳旁说,如果还有人要整我,别忘了替我说个情。可见司棋非常聪明,记不记得前面她曾大闹过厨房,一定得罪过不少人,在一个没有法、没有理的社会,总难免有人落井下石。再往大些说,为什么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没有走向现代化,恐怕不仅是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大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问题,所有的民众构成了一个共犯系统,没有现代化的觉悟。

 

主流社会的无情

 11.

“于是周瑞家的等人带了司棋出去,又命两个婆子将司棋所有的东西都与他拿着。走了没几步,后头只见绣桔赶来,一面也擦着眼泪,一面递与司棋一个绢包儿说:‘这是姑娘给你的。主仆一场,如今一旦分离,这个与你作个念想儿罢。’”大家很容易误解迎春为什么没有救司棋,其实她们都处在大悲剧中,每个人都要告别青春,迎春的心肠很软,到最后还是觉得不忍不舍,所以就给了她一些东西作为纪念。《红楼梦》最动人的部分其实就是没有任何杂质的青春情感。“司棋接了,不觉又哭了起来,又和绣桔哭了一会。周瑞家的不耐烦,只管催促,二人只得散了。”

 12.

司棋哭着拜托这些管家:“婶婶大娘们,好歹略徇个情儿。”意思是说可不可以私下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到相好的姊妹跟前辞一辞,也是我们这几年好了一场”。大家看管家的回答:“我劝你走罢,别拉拉扯扯的了。我们还有正经事呢。谁是你一个衣包里爬出来的,辞他们做什么。”其实这些丫头之间真的比亲姐妹还亲。下面的话更恶毒:“他们看你的笑声儿还看不了呢。”意思是她们巴不得看你落难呢!这个时候你会觉得青春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忍和同情忽然不见了,这些管家的人生里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在作者看来,主流社会如果这样无情,那它被颠覆是迟早的事。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叛逆的小说。大家要去细读一下这些老管家的话,有一天如果因为年龄、因为性别,或者因为职业、社会地位,你的嘴里一旦讲出这样的话来,就成为《红楼梦》里所批判的那个人了。你已经失去了真正柔软的青春记忆,失去了回到人的原点的纯粹的美。

 13.

“可巧正值宝玉从外而入,一见带了司棋出去,又见后面抱着些东西,料着此去又不能来了。因闻得昨夜之事,又见晴雯之病是那日加重,细问晴雯,又不知是为何。昨日又见入画已去,又见司棋出来,不觉如丧魂魄一般,因忙拦住问道:‘那里去?’周瑞家的等皆知宝玉素日行为,又恐唠叨误事,因笑道:‘不干你事,快念书去罢!’”主流社会永远都是:跟你没有关系,你就去念书就好,别的都不要管。“宝玉笑道:‘好姐姐们,且站一站,我有道理。’周瑞家的便道:‘太太吩咐不许少捱一刻,又有什么道理?我们只遵太太的话,管不得许多。’司棋见了宝玉,因拉住哭道:‘他们做不得主,你好歹求求太太去。’宝玉不禁也伤心,含泪说道:‘我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晴雯也气病了,如今你又去。都要去了,这却怎么的好。’周瑞家听了宝玉之言,忙发躁言向司棋道:‘如今你已是有事的人,不是伏侍小姐的了,若不听话,我就打得你了!别想着往日有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你还不好好儿的走。如今又和小爷们拉拉扯扯的,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就出去了。”

 14.

“宝玉又恐他们去告舌,急的只瞪着他们,看着已去远了,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嫁了一个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这是第七十七回里让人心惊肉跳的话,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一定不同意宝玉的说法,觉得这是偏见。宝玉一直认为这个社会上只有女孩子是干净的,男人是肮脏的、污浊的。但我认为宝玉在这里讲的不是男人,而是主流社会。他讨厌男人是因为他们大多沉迷于权力和财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他父亲,每天逼他读跟考试有关的书,他母亲当然也沾染了男人的气味。不知不觉间,这些人就变成了主流文化的共犯结构。别忘了,这部小说的宗旨是在颠覆主流,所以宝玉这里说的不只是性别,真正的目的是指责以男性为代表的主流社会。

 

王夫人对人的无情无礼

 15.

这时,宝玉听说他妈妈要进大观园亲自清点,“便料定晴雯也保不住了,早飞也似的赶了去”。等到了怡红院,“只见一群人在那里,王夫人在屋里坐着,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我们知道王夫人平常是最疼宝玉的,宝玉常常一回家就一头钻到妈妈怀里。如今这个关系忽然变了,妈妈变成了一个训导人员。“晴雯四五日水米没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注意语言的力量,作者在写晴雯的美和受到的委屈。“王夫人吩咐道:‘只许把他贴身的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注意这些语言,这是一个母亲在管理她儿子周边的人。“撂”这个动词是扔出去的意思,王夫人平常整天吃斋念佛,怎么忽然扮演了这种角色,对人既无情又无礼。有趣的是,她为什么这么恨晴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去侮辱她,还特别讲好衣服给好丫头穿?言外之意是说晴雯是个坏丫头,这明显是偏见。

 16.

“又命把这里所有的丫头们都叫来一一过目。”这就是训导,过去有段时间曾叫“训政时期”,就是不相信百姓有自己的判断力,要训练他们来学习当家做主。“训”这个字很有趣,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每天都要在朝会上接受训话,“训”当然是教育的一部分,可是一旦变成教训就很严重。所以我们一再强调王夫人此时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特殊的,接下来你会发现她赶走的几个丫头,其实都是没有任何事情的,而那个跟宝玉上了床的袭人,她却始终认为是最好的。可见这个训导的问题有多大,因为自己的恐惧和某些情结,使得她没有办法冷静地处理事务。

 17.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趁势儿治倒了晴雯,他和园中不睦之人,他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说在王夫人耳中,王夫人皆记在心里。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所以今日特来亲自到园中阅人。一则为晴雯事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也近来已解人事,都由屋里丫头们不长进引诱坏了。因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乃从袭人起至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王夫人一直觉得宝玉大了,懂得性这件事以后,身边的女孩子会带坏他。当然我们并没有批评王夫人的意思,曹雪芹自己也不会在小说里批评自己的母亲。他只是很无奈地在写一种无责任的悲剧,就是爱有一天竟然会变成一种捆绑,或者变成对美的排斥。这种悲剧也极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爱”常常也是一种霸占,而且我们自己也很难控制。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把王夫人作为一个坏人来批判,而是很准确、精细地把握了她情绪中自己都不知道的某些“情结”。

 

王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

 18.

第二个被处理的是蕙香。王夫人“因问:‘谁是和宝玉一日生日的?’本人不敢答应,老嬷嬷指道:‘这一个蕙香,又叫作四儿的,是同宝玉一日生日。’”千万不要小看旁边站着的这些老妈妈,平常她们没有什么发言权,在这个时候却权力很大,向王夫人通风报信的全是这些人。所以大观园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宝玉他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还有一个就是已经沾了男人习气的老妈妈们,她们很看不惯青春期里的孩子,觉得她们怎么可以这么开心,所以一有机会,就想去破坏。

 19.

其实西方白雪公主的故事也是如此,东西方文化里都存在这种对立,包括我们自己也有一个部分是白雪公主,还有一部分是永远要问镜子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的那个王后。因为她可能会仇视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但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只要失去的就都会仇视。其实就算你距离青春已经很远了,你依然可以坐在一个城市里去欣赏和赞美,或者包容、支持和鼓励青春,因为你自己也曾经年轻过。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就因为王夫人和这些老妈妈们根本没有青春过,她们对青春根本不了解,才会如此憎恨青春。

 20.

我有时候跟朋友开玩笑说,如今看身边的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年轻时玩得很疯的现在过得都蛮稳当的,可年轻时没玩过的却常常出事,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玩。所以我觉得青春就是应该去体验很多东西,甚至多冒点险。我到日本去看一个嫁到日本的女学生,她当年在台湾是那种一天抽一包烟,晚上熬夜的女孩儿,是我最喜欢的美术编辑。嫁到日本后,生了一个孩子,跟公公婆婆住,大家知道日本的规矩礼节简直到了可怕的地步,但她竟然可以安静地把一切处理得那么好,我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就因为她以前玩过,所以现在可以这么安静从容去处理事情。

21.

生命是分阶段的,花在含苞欲放的时候是很骚动的,因为它的雄蕊跟雌蕊要等待蜜蜂来替它传播花粉,一定要有异常的诱惑力才行。可是一旦花粉传播完了,它的果实是非常安静的。所以青春的美和成熟以后从容淡定的美差别很大。如果青春一直被阻搁,到了该结果实的时候,青春还在骚动,就会显得很怪异。因此假设司棋没有谈过这场恋爱,十六岁时随便被发配给一个车夫,有一天司棋就会变成这些老妈妈,一定会哀怨,因为别人经历过的她从没有体验过。

22.

“王夫人细看了一看,虽比不上晴雯,却有几分水色。”有没有发现王夫人判断的标准首先是美不美,在当时那个社会里,要把美这件事情变成正面的东西很困难,因为它已经背负了上千年罪恶。在我童年时还是如此,一个人穿得漂亮一点,头发做得跟别人不太一样,就会被指责。“视其行止,聪明皆露于外面,且也打扮的不同。”注意,第一不能美,第二不能聪明,当时的主流社会里是要丑的、要笨的。王夫人最后认为只要找很丑、很笨的人在宝玉屋里就没事了。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长久的传统,孔子就讲“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并没有说错,太会讲话、太会做人的人往往不是厚道人。可是这个话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标准,变成标准以后,丑跟笨就变成了新的道德规范。第三是打扮的不同,在儒家传统里,不同就是作怪,西方一直鼓励个性的发展,赞赏人的不可取代性。可是在我们熟悉的主流社会,你一定要变得跟大家一样,最好不被发现。所以这天被饶过的丫头,都是因为丑和笨,或者是没有个性。

 23.

“王夫人冷笑道:‘这也是个不害臊的。’”你看,这些判断都不是法律的,也不是基于事情的,而是非常主观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同时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量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我常常跟很多做妈妈的朋友讲这句话,千万不要时时心耳神意都在孩子旁边。当然这很难做到,因为母亲本来容易牵挂,可是一定要想办法,不要让对方觉得你的心耳神意随时都在,这样孩子才能长大。“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这也是很惊人也很典型的母亲的语言,现在依然很有意义,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常常提到的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一直用这个来分析母亲跟男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个“结”一定要从大的文化传统里去找源头,《红楼梦》所呈现出的真实人性绝对是解构主流社会心理学最好的标本。

 24.

“这个四儿见王夫人说为他素日和宝玉的私语。”我想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因为很高兴能在茫茫人海里碰到一个同月同日生的人,都会说我们是兄弟,或者是夫妻。可大人无法了解这个部分,在大人的世界里,这个东西只会变得肮脏。四儿“不禁红了脸,低头垂泪。王夫人即命也快把他家的人叫来,领了去配人”。谈到这里,你会感到由衷的悲凉,这个叫做蕙香或四儿的丫头很少出场,只是因为讲了一句好玩的话,就遭遇了这样的下场。她本来是没有罪恶感的,可现在有罪恶感了。最后这五个字——“领了去配人”,多么令人心惊肉跳,决定命运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这个孩子的未来。其实就算领出去配人多半也是没人要,接下来就是各种蜚短流长,这个女孩子迟早要被逼死,最早的金钏儿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