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39
谁道人生无再少?
1.
时间的虚无感,是古典中国的一种普遍感伤,自从孔夫子站在水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翻来覆去在感叹时间像流水的虚无,但就像张爱玲说的,也就到此为止,不再往前了。充其量加一点“珍惜时间”的教训,好像不会走得更远。但苏东坡《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这首词走得很远,发出了很特别的声音,在中国古代的诗词里比较少见。苏东坡有一篇《游沙湖》,记录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苏东坡在黄州,想要买东南边沙湖的田,就去那里考察,路上淋了雨,就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的情景。回来后苏东坡就生病了。他听说麻桥有一个叫庞安常的聋医,医术很高明,就去那里求医。
2.
庞安常悟性很高,只要写几个字,他就知道你的意思是什么。苏东坡和他开玩笑说:“我是以手为口,靠写文章来表达,而你是以眼睛为耳朵,用眼睛来听,都不是寻常的人。”病好了之后,苏东坡就和庞安常一起去游览清泉寺。寺庙在蕲水镇外两里左右,那里有王羲之的洗笔泉,泉水清甜,下面就是兰溪,溪水是往西边流的。这个现象一下子触动了苏东坡,因为水都是往东流的,不可能往西流,但眼前实实在在向西流淌的溪水,却告诉苏东坡,你以为不可能的事,其实也是有可能的。于是,苏东坡就写了这首词:
3.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