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717】
读物本·【人文纪录片】《四季中国》第二十集 小雪
作者:🌱四处疯扯🎏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358
5
18
1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新华社CNC拍摄的大型体验式纪录片《四季中国》,由外籍主持人用英文讲述,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探索关于节气的各地方习俗,寻找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传播中华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凝聚,在全球文化日渐彼此交融的当下,这样一部纪录片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今日的我们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4-06 13:16:34
更新时间2023-04-06 13:34: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不仅依赖于凭借相关文化进行物质谋利者,

更在于被文化影响了的千千万万的我们。

本文只为读文爱好者交流练习。

 

第二十集  小雪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学者观察到大自然中的变化、天文气象以及四季更迭。这些学者将太阳周年划分为基本等长的二十四个时间段落,设立了指导着古代中国人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直到今天,这项发明依然指导着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和传统。每年11月22日前后,小雪节气到来。中国农人喜欢雪,小雪节气时下雪意味着来年的丰收和物产的丰富,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经验的结晶。

 

      小雪节气来临时,中国北方已是天寒地冻,一片萧索;但是在中国南方,才刚刚收割完稻米;而作为中国最古老少数民族之一的苗族,他们会在这时庆祝新年。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只是小雪节气,但对于苗族人来说,这是欢庆的时刻。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苗族从人口数量来看是中国第四大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文字,风俗文化全依赖于世代的传承。

 

      我是从英国来到中国定居多年的江森海,现在我来到了中国贵州雷山。这个苗族村子里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此时田间早已空无一人,人们正在为新一年最美好的时刻做准备,届时,大家会走上街头庆祝丰收。尽管和北方相比,南方要温暖许多,但室外的水温依然很凉,已降至五摄氏度左右。苗族少年小虎来到刚刚收割完水稻的田里捕鱼,这是一种自古养殖在稻田里的鲤科鱼类,当地人叫它田鱼。田鱼看上去很漂亮,颜色亮丽,味道也很鲜美,就连它们的鳞片也柔软到可以食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淡水鱼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在池塘里养鱼。利用稻田养鱼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鱼可以控制害虫和杂草的数量,排泄物还可以使土壤肥沃。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增加水稻的产量,同时还可以把这些鱼端上餐桌。现在小虎家的年夜饭主菜已经到手了。

 

      小虎在稻田中捕鱼的时候,他的妈妈正准备到镇上去,采购制作年夜饭的其他食材是妈妈的任务。苗族自古以农业为主,早在六千多年前,苗族人便已掌握在烹饪中使用特殊的佐料调味,辣椒更是每道菜上必不可缺的配料。小雪节气之后,气温开始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寒冷和干燥。在中国农村,人们通常从小雪开始动手做香肠和腊肉。用炒香的花椒和盐粒揉制猪肉,腌上半个月,再用细绳挂于房梁上,引燃松柏枝条,使熏烟均匀散布,直至肉变成深红色就算入味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通过制作腊肉来保存肉制品,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甚至让学生用腊肉来当学费。

 

      苗族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此时不管你在哪个地方,都要赶回村寨来过这个苗年。苗年节一般是两周的时间,但其实在苗寨里边,直到来年的3月份人们都处于休息庆祝的时间。大家杀鸡杀鸭,在一起喝酒吃饭,去跳芦笙感谢祖先,庆祝他们的稻谷丰收,也庆祝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不过,在苗族新年前夕,无论肚子如何咕咕作响,也得首先祭拜祖先,感谢祖先保佑苗族人,给他们带来好运和这一年的丰收。苗年除夕是家人的盛宴,而第二天的苗年庆典则是全族人的盛会。

 

      贵州雷山县是苗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这里的苗年传统已经传承数千年,奇特而盛大,而庆典中广场上那些头戴银角的美丽姑娘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银饰是雷山人过年必不可缺的装饰品,据说这里的苗族少女过年时要身着二三十斤的银饰。当地人告诉我,姑娘们穿戴得这些极其精巧的纹样都是由苗族的银匠们纯手工打造的。在雷山人眼中,姑娘若没有一套银饰就不能谈婚论嫁;小伙子若没有一手过硬的打银技艺,甚至无法在这里生存。

 

      小虎的父亲龙太阳就是一名苗族银匠。每年小雪时节是苗族农人最闲适的时候,却是龙太阳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村子周围的人家都要赶在苗年到来之前找他购买或修补银饰。此刻,龙太阳正忙着将四方形的银条拉成头发丝般细的银丝。这种专用的拉丝眼板有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一根银条从大到小逐一穿过这些眼孔,在经过52次拉丝后,最终达到与人的发丝差不多细。这是银饰制作中最基础的一步,也是最辛苦的一步。

 

      制作花丝银饰是龙太阳的绝活。所谓花丝工艺,是指用像头发丝一样细的银丝进行缠绕造型,再经过焊接固定,制作成精美的饰品。这是一项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工艺,需要绝对细致和耐心地工作。白银曾是中国的硬通货币,在大航海时代,为了用白银购买中国出产的精美瓷器、丝绸和茶叶,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寻找产银的殖民地。那个时候,全世界产出的大部分的银都流向了中国。苗族人可能是中国人里最喜爱银的人,这种喜爱超越了银的表面价值,他们将它看作一种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寓意着好运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于是苗年庆典就成了一片银色的海洋。

 

      这是苗族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旧年结束,新年开始。姑妈回娘家,是苗年最传统、最热闹的活动。这里的姑妈指的是已婚女子,就是苗族已经出嫁的女儿们。从苗族女性的头饰上就可以区分出她们是否已经名花有主:这些头上有银角的姑娘是还没有出嫁的,而没有银角的则是已经出嫁了的姑妈们。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远嫁到别处的女儿每年只能在苗年回一次娘家,尽管现如今情况已有不同,但这个习俗已经演变成了苗年期间的一场盛会。每年逢此时,数千名姑妈相约在县城中心广场,她们抬着鸡鸭鱼肉以及刚刚收获的大米等礼品,一起浩浩荡荡地步行回娘家过年。据说家住最远的姑妈要这样负重走上十公里。姑妈们挑着回娘家的礼物,姑父们则需要跟上节奏,一路吹奏芦笙护送。

 

      为了迎接姑妈和姑父回娘家过年,家里的亲人们也没有闲着。各家各户的厨房里都热气腾腾,当年丰收的糯米已经提前泡好,用一个木桶蒸笼蒸熟之后,通过百打千捶成为苗族特有的小吃——糍粑,也就是粘糯香甜的米糕。它是苗民用来庆祝苗年的美味,也代表着今年小雪节气稻米获得了大丰收。

 

      算着姑妈们临近了,家里人便赶至寨口摆上拦门酒。回家的队伍必须通过十二道坎门,每过一道都要喝下一杯米酒,只有喝完十二道拦门酒,姑妈们和她们的丈夫才能回到家中。喝完长达一公里的拦门酒,姑妈们终于和一年未见的家人团聚,所有人齐聚村寨广场,跳芦笙、打糍粑、吃长桌宴。

 

      我从未见过像苗年盛宴这般的盛世,也许只有在这一天,才能看到这里如此热闹特别的民俗活动,最热烈的气氛和最独特的苗年。古代中国人制定的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然而事实上,它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智慧。